APP下载

本真的教育是唤醒

2018-07-09刘阳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8期
关键词:盲区陶行知诗意

刘阳

剥落岁月,时光的车轮逆行至两千五百六十八年前,一位名垂千古的思想家,一位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教育事业的开拓者——孔子降生,自此,中国的教育不再留白,教师应运而生。

从孔子的“可以为师矣”到韩愈的“传道、授业、解惑”,再到陶行知的“爱满天下”,教师这一职业的内涵在不断丰富着。而“教育”的内涵,也被不同的人群定义着,解读着,探索着……

说到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有一天,陶行知先生看到一位男生想用砖头砸同学,将其制止,并责令其到校长室。等陶行知先生了解了情况后回到办公室,见到男生已在等侯。陶行知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按时来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男生:“这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你立刻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行知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同学,说明你有正义感。”说着,陶先生已经掏出了第三块糖。这时,男生哭了:“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先生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你一块,我的糖分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在这个故事中,陶行知先生以四块糖唤醒了这个男生处事稳重的潜意识,值得大家深思和玩味。当第一次读完这个故事时,我开始慢慢领悟,教育最好的境界可能就是仙人指路了。

那么,仙人指路妙在何处?想象一幅这样的画面:须眉皓然的老者,盘坐于云雾缥缈的川上,手中的白鸾尾轻轻一挥,迷路人随即游离进入梦境中,某个场景,某句话语,在某个节点碰撞,迷路人就神奇般地顿悟了——如此这般指点迷津的艺术,是挖掘经验之后的唤醒。

咂摸着“四块糖”,研磨着“仙人指路”,教育,就像“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灵魂唤醒另一颗灵魂”[ 参见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1977)一书]那般,悄无声息地,以德育德,以行导行,以智启智,以性养性,以情动情,因势利导,使双方都朝向了好的方向,所往所终即所求。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前缀“e”有“出”的意思,意为“引出”或“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藏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人類生活体验的相似性决定了中西文化的相通性,这使我们的探索目标更加聚焦。可以这样界定: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教育是一个过程,一个由生发到引导、再到养成的过程;在这个阶段性的过程中,路径就是唤醒。每个人的脑袋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盲区,而且,不经意间就会触碰到盲区,此时,就需要有人从盲区触碰点出发,去引导着挖掘和盲区边缘部分接触的生活体验,教育就是担当这个角色,即唤醒,只有被开发,教育才有它存在的意义。通俗地讲,教师提供一种情境,让孩子们想起潜伏在意识里的零散知识或经验,让未知与已知建立联系,进而产生新知,最重要的是体会知识之间的衔接与创造性地糅合。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所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唤醒的生命感和价值感在生活的摩擦中自成体系,即养成。

从一定意义上说,教育的核心所在就是唤醒。唤醒什么?唤醒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唤醒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唤醒孩子们对自己生命的体验、灵感和思考。

如何唤醒?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面对充满未知的大千世界,人本自具有极强的求知欲。故,孩子们蕴含着浓厚的求学兴趣,这是本能的显现。我们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保持探索的兴趣。从学情出发,青少年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方式:求知,求新,求美,求乐,这就要求教育活动同娱乐活动结合在一起,寓教育于快乐之中,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陶冶美的情操。

如何唤醒?美国诗人惠特曼有一首诗——《有一个孩子向前走去》。诗里说:“有一个孩子每天向前走去,他看见最初的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就变成了他的一部分……”读完这首诗,我们能够感觉到“最初的遇见”有多么重要!那么,就不要让孩子们等长大以后,才去寻找诗和远方;请在他们很小的时候,我们就种下诗和远方的种子。在悠长的岁月里,我们披蓑戴笠,插秧播种,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里种的是什么?是桃,是李,是诗意。诗意的课堂,诗意的语言,诗意的情怀,熏染着那些奔跑在明媚阳光下的孩子,一张张嘴角上扬的脸庞,如同一个个有血肉的音符,流淌在诗句里……

如何唤醒?有一句话说得很好,让心灵不长杂草的最好办法就是种满庄稼。以课堂充盈孩子们的思想,以课外丰富孩子们的体验,疑问处鼓励孩子们的思考,不急不躁,亦师亦友,给孩子们一场旅行般的校园生活。做一个老师,该有陶渊明的悠然恬淡,哪怕采菊东南,粗茶淡饭;该有苏东坡的豁达乐观,哪怕芒鞋竹杖,一蓑烟雨。做一个老师,不焦躁于“付出”与“回报”的不平衡,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功底,守护好每一节有温度的课堂。多少年后,回首那一堂堂倾注过自己灵魂的语文课,可能已被时间遗忘,但它会风干在每个孩子的记忆里,或典当给生活经历,或糅合在作品中,或沉淀在思维深处。

最初,以为教育是一门精雕细琢的艺术,千锤万凿,打磨出一个自己喜欢的人儿,煞是精致。殊不知,丰收之美,在于每个孩子的与众不同,花也绚烂,草也萋然。因势象形而为,千姿百态更美。九月,开学季。在闻鸡起舞、日暮而归的工作之余,请让我们继续向着明亮的教育那方探索!

猜你喜欢

盲区陶行知诗意
大地上的诗意栖居
虫子的诗意奇旅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永恒
冬日浪漫
警惕机动车的“死亡之角”
了解汽车的视觉盲区有必要
陶行知夜归
盲区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