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道路施工中的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研究综述

2018-07-09蔺庆海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道路施工

蔺庆海

【摘 要】 交通诱导信息的发布作为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采用标准化的交通语言将使发布的交通诱导信息更具有逻辑性、易读性,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道路使用者与交通管制者对于交通诱导信息发布后理解的一致性,从而有效的保证了交通信息传递的可靠度。

【关键词】 道路施工 交通诱导信息 交通语言 信息发布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阔步前进,为带动城市的发展、便利人们的生活,城市道路施工项目日益增多,施工期间的交通问题也日益严重,大众居民对交通出行信息的需求程度,催生了交通信息服务产业的蓬勃发展。但在交通诱导信息发布过程中,发布方式、时间,交通语言、内容、位置欠缺标准性,会使出行者对获取的交通诱导信息的理解与原交通管制信息之间产生一定的偏差,从而降低出行者对交通诱导信息的有效获取。

本文提出一种适合城市道路施工的交通诱导信息发布标准化模式,提高交通诱导信息的接受率和利用率,并有效的让道路使用者更加及时准确的掌握实际道路情况,提高交通运行效率,缓解日益严峻的城市交通问题,同时也使交通信息发布向标准化迈进一大步。

2.国内外研究概况及趋势

2.1 国外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国外关于交通信息发布的研究起步较早,其研究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的。主要研究方向为交通信息发布的内容以及选址。以出行者的角度选择最优路径、路网效益最大、以及驾驶员路径最优和路网效益最大同时满足的三个方面出发,从而实现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的进一步研究。

Abbas和McCoy(1999)作为文献中最早研究路网上VMS选址位置最优化问题的学者之一,首次发表论文阐述了VMS选址优化问题。他们将遗传算法引进作为最优的选址的手段,其条件是在驾驶员能够收到VMS提供的交通信息的基础上,进而做出反应,转移路径。从而达到了使交通量转移至绕行路线而产生的交通延误最小的优化目标。Alkim等人(2000)围绕VMS显示内容的刷新频率、重要信息的闪烁频率、图形文字的识认性等方面展开了定量的研究。vasPeeta等学者(2000)研究了信息内容及详细程度对驾驶员反映特性的影响,他们通过SP问卷调查法对印地安那州Borman快速路上的驾驶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驾驶员换道模型,通过分析发现可变情报板的信息内容及其详略程度会对驾驶员的换道决策产生很大的影响,其他影响因素还有驾驶员社会经济状况、路网熟悉程度、对信息的信任度等。

Chiu Yi-Chang和Huynh Nathan(2001)提出了一个VMS选址问题的双层次随机的整数规划模型。在模型中由上层实现VMS最优定位问题,以求通过VMS的实时信息给所有用户提供最大化的益处。下层代表的是用户对事故状况的反应(如路径选择),即用户动态最优交通分配问题。Susan Kenyon和Glenn Lyons(2003)研究认为如果提供比较全面的多种交通方式的相关信息,可以促进出行者出行方式的改变。Eunmi Park(2003)提出了一个神经网络模型用于实时控制VMS,使用不同时段的交通数据进行训练。Peeta(2006)针对VMS或VMS与交通广播两种交通诱导信息对出行者选择路径行为的影响进行综合实证分析。

2.2 国内研究现状与发展动态

交通信息发布研究在国内的起步相对较晚,其研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的。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交通信息产业的兴起,交通信息发布的研究受到政府和专家的重视,发展较快。

近几年来,在交通信息发布的研究上采用了很多新方法。尚德申等(2008)提出以控制子区的概念作为发布信息VMS的空间配置的范围,但没有给出控制子区的科学划分方法。吴维(2008)诱导系统中影响诱导周期确定的各种因素进行了系统地分析,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分析了这些影响因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1]。干宏程(2008)则通过表明偏好SP调查数据建立了描述路径选择概率的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出VMS诱导信息能够显著影响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且VMS影响大小取决于其信息内容、驾驶员个体属性(年龄、驾龄、用车类型以及快速路使用频率)、以及替换路径属性(所含信控交叉口数目)等因素[2]。李小强(2008)对可变信息标志(VMS)选址问题进行研究,提出基于确定性排队的改进数学规划选址模型[3]。贺振欢等(2009)研究了多式诱导信息下的驾驶者出行路径选择,研究从各个不同的发布装置入手,着力分析了其发布特点并建立了相关的费用模型和路径选择概率模型,最终对其所提出的模型进行了实验仿真[4]。

任其亮(2015)对驾驶员的路径选择行为建立了基于动态交通诱导信息的驾驶员刺激-反应模型,并基于SP调查法标定了相关参数,验证了该模型的对改善城市路网的使用意义具有超强的现实意义[30]。

2.3 国内外研究趋势

隨着交通信息产业的兴起,国内外对交通信息发布的研究也逐步重视并开启了深入研究的历程。由于国内外对交通信息发布标准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特别是在部分城市道路封闭施工条件的下,对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的研究更少。在交通信息发布的不同语言内容、时间、地点和信息发布方法研究方面,国内外不少学者和研究机构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并提出了各自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3.存在的问题及结论

根据以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整合与梳理,现总结问题与结论如下:

(1)对于城市道路施工交通诱导信息的研究较少的问题。尽管国内外学者再出行者信息系统建设以及动态路径诱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关于交通信息发布的研究仍然处于甚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处于初级阶段。研究的内容零散、条件不同、缺乏标准化等问题凸显。(2)交通信息系统有待完善,出行者的利用程度过低,对开展有深入研究还存在较大的瓶颈。(3)在城市道路施工的条件下,国内外学者对交通诱导信息发布的语言内容、时间、地点以及发布方式的研究还比较少。

【参考文献】

[1] 吴维, 动态路线诱导系统中诱导周期问题研究[D], 天津: 天津大学, 2008.

猜你喜欢

道路施工
道路施工应用水泥稳定碎石基层施工技术的分析
道路施工中的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评定试验研究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热再生配合比设计在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应用
道路施工中对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控制
市政公用工程道路路基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