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政府和市场命题的争论及反思

2018-07-09陈慧慧栗漉烨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发展趋势

陈慧慧 栗漉烨

【摘 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社会结构发生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方向的问题,长期以来也是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文章主要介绍了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的几个阶段,经济学家张维迎、林毅夫十年关于政府和社会关系命题的争论,以及最后针对政府和市场关系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几点反思,希望能对今后政府和市场走向有所启示和帮助。

【关键词】 政府市场关系 争论及反思 发展趋势

一、政府和社会关系发展阶段

(一)计划经济时。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时也开始了计划经济发展时期,一直持续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展。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也为了更快更好地发展经济,政府统包全国大小事务,事事都要管,时时都要管,相對来说社会的力量非常小,几乎没有自治能力,所以在本时期,政府和社会关系被称为“大政府,小社会”时期。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1978年十三届三中全会召开,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开始发生转变。尤其是9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职能开始转变,市场经济逐渐建立起来,市场逐渐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政府逐渐从无限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把一些职能过度给社会,增强社会的自治能力。所以政府和社会的关系逐渐转变为“小政府,大社会”,政府的职能概括来说就是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

二、市场和政府关系研究发展现状——以“林毅夫张维迎四次争论”为中心

林毅夫与张维迎之争,是一场在学术界纷扰良久的争议,双方都在为自己坚持的立场而正名。回到本质,这是一场关乎市场与政府的命题。林、张之争长达十余年,中间发生几次大的争论,社会发展时期不同,每次辩论主题不一样,我们也可以从这二位学者的观点中,探析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1995年的“国企改革之争”。20世纪90年代国家开始进行国有企业改革,改革一直延续至今,但是国企改革的方式和走向一直没有固定下来。他们的具体观点为:张维迎的论述从现代企业理论出发,强调企业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对称安排的重要性。国企改革的出路是民营化,将企业中的国有资本变成债权、非国有资本变成股权。

(二)2002年的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之争。这次的争论主要是杨小凯和林毅夫针对落后国家是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是制度的争论。杨小凯认为,落后国家倾向于模仿发达国家的技术和管理而不去模仿发达国家的制度,这样落后国家虽然可以在短期内经济获得快速的增长,但是会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给长期增长留下许多隐患,甚至长期发展变为不可能。但是林毅夫认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与发达国家的技术差距所形成的“后发优势”来加速经济发展。 从他们二人不同的观点中我们可以看出,林毅夫更倾向于“后发优势”看法,但是这种观点容易限制创新能力。

(三)2014年的是否需要政府决策的争论。林毅夫认为,在过去35年,中国政府决策绝大多数都是正确的,要不然中国不可能连续35年保持每年平均9.8%的增长,也不可能成为现在唯一快速发展的新兴大国,并且没有发生经济危机。而张维迎认为,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中国的经济可能会发展的更好,如果研究上世纪50-70年代的中国,会发现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国家,但这不能证明没有国家参与,经济发展就不可能,他认为政府要做的就是创造自由、法治的环境及对产权制度的保证,而不是事事管制。

(四)2016年关于产业政策存废的争辩。林毅夫的观点,支持一个相对更大的政府,直接有利于政府相关部门的扩权与增加预算,呼唤出产业政策在量上的扩张,其支持者是相应的预算部门。而张维迎倾向于一个产业政策上的小政府。他的呼吁,试图唤起的是企业家、民众,只有大规模的讨论,形成普遍的响应,社会观念对产业政策质疑、反思,形成普遍的共识之后,才有可能影响到决策,进而改变中国今后的产业政策,倒逼出不管从规模还是质量上更审慎、更科学的产业政策。

三、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几点反思

(一)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明确政府的功能定位。商品的规律反映到市场经济中,形成了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这些机制,如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决策机制等就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政府有时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干预过多,明确政府的职能定位是必须的,从尊重市场规律的角度看,政府功能定位在于不干扰市场机制作用的正常发挥,并为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二)发挥政府的重点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一种方式,市场不是万能的,也会出现失灵的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政府的弥补。所以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作用是解决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政府作用和市场作用错位,这样政府作用才不会与市场作用相互冲撞、干扰和抵消。对政府和市场作用范围的基本划分是,政府主要作用在宏观领域,市场主要作用在微观领域,这一划分的根本依据是现代经济发展呈现的两大趋势。

(三)跳出政府与市场“孰大孰小”的误区。要重新塑造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首先就要跳出一个有关政府和市场孰大孰小、孰强孰弱的思维误区,学术界一直在争论“大政府小市场”或者“小政府大市场”或者是孰强孰弱的问题。其实,现实的政府与现实的市场是扎根在现实的社会之中的,它们之间的关系要经过社会的中介作用才会形成。当社会需要时,两者可以都强,两者也可以都不强,二者是根据现实的需要改变的,不能够简单的把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看成是此消彼长的关系,也不能把二者的关系固定化。

结 语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必须不断深化对政府和市场的认识,进一步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林毅夫.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J]. 中国经济周刊,2014( 6) : 20.

[2] 张维迎.市场的逻辑与中国的变革.[J]探索与争鸣,2011(2).

猜你喜欢

发展趋势
湖北省P2P借贷行业发展趋势研究
浅析暖通设计的问题
我国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简析住宅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机械自动化技术运用和为来趋势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