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及其后续风险应对

2018-07-09燕文平

大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经济影响土地财政风险

燕文平

【摘 要】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增长,土地财政融入于经济增长当中,是作为国家经济的一种非传统的、过渡型的政府收入模式,使得土地财政具有不规范性、波动性大、无法持续等特点,使得土地财政增长依赖性不强,这种模式维持的时效不长。本文对于当今发展下的中国关于土地财政给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以及土地财政的潜在的风险以及预防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 土地财政 经济影响 风险 对策

引 言

分析数据表明,土地财政加剧了中国经济的波动,扩大了对经济的影响,给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短期的经济增长,但是如果长期持续下去,很有可能会导致经济结构的日趋不合理化,伴随着短期的创收,但是随之而来的将会带来一些问题和危害,相比之下,若等危害发生时再想解决对策,倒不如提前的将危害分析清楚,尽量的预防危害的发生,否则,土地财政模式改革的影响最终将会制约中国经济的发展。

1 土地财政产生的经济影响

“土地财政”一直以来就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土地财政模式作为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手段的一种,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的问题。

1.1 政府的投资影响了整个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加剧了产能过剩的问题

政府有着大量的资金,让资金走向哪里,最终能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就能够说明政府对产业结构的发展具有导向的作用。多年以来,地方的政府将土地出让所得的收入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建筑行业等多个行业,带动了五金、电器、建材、化工等多个民用的行业,但是由于这些行业大都属于低端的行业,如果任其大量的发展,则会使这些企业占用大量的社会资源,与中央发布的关于加快转变发展形式的指令大相庭径。

1.2 土地财政导致的资金、资源的嚴重浪费

土地出让的收入、使用都是地区的政府规划进行的,由于没有设立收支规范的制度,长期缺乏监督管理,各地区用各种形式和名头,比如“xx馆”、“xx所”等各种政绩工程,使得攀比的风气越来越严重,让老百姓不满意,少数的干部为所欲为。同时,有些土地收入的现象的发展使得政府收入变成了部分官员“灰色收入”部分,这些现象使得民众不满意,土地财政模式缺乏了有效的监督管理体制。

1.3 恶化了国民收入的分配,造成民间资源受到抑制

近些年来,政府的gdp收入将近占总数的三分之一,政府的收入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方面,导致了民间资本的遏制,使得民间资本无法使市场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则导致了基层人民收入的增长缓慢问题比如农民的收入将越来越低,这种现象对于发展十分的不利,现在中央也采取了许多的措施,但没有做到根本上进行改变。如果持续的将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下去,最终的结果只会将地区之间的差距和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的拉大,最终导致贫困的地区越来越贫困,富有的地区越来越富有,就对中央的发展理想背道而驰。

2 土地经济对后期的风险的预判与应对措施

在总的发展进程上来看,中国在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的过程中,土地财政也曾经发挥过积极的、巨大的作用。但随着改革的推广和深入的不断进行,土地财政却成了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阻碍因素,它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所以,在以后的经济发展中应该使它慢慢退出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贯切落实的发展科学发展观理念。

2.1 首先应该思考如何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

在土地财政模式中,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的出让获取大量的资金,透支未来收入等方式,来扩大当前的收入与支出的比重,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产的投资和建设基础设施,来促进经济的增长,这种模式下的经济发展是不健康的经济发展,但是建设周期和大规模的固定投资的周期较长,许多建设都是在财政增长时建设的。所以,在土地财政慢慢的退出过程中,需要资金的继续运转,对改变土地财政模式造成一定的挑战。

2.2 我们应该如何在公共财务体系构建的过程中来保证公共的服务水平不缩减

现今的中国,人均水平的公共设施服务与发展的经济水平不相平衡,国家需要大量的投入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土地财政模式下的地方政府的财政来源的收入范围广,因为政府的导向作用,使得在公共设施服务的投入不够,若要改革土地财政模式,就需要改变支出模式,应该加大对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2.3 政府应该改变财政来源,稳住财政收支的平稳

要对土地财政进行改革,当地的政府应该确定财政经济发展的目标,采取多种措施来保证财政的收支平衡,比如国家的税收,要做到从严征税,避免逃税漏税;向其他地区举借债务,满足支出的需要;降低税收标准,相当于向公众收取资金来建设公共设施。从严征税这种方式是政府在财政收入减少时采取的最为普遍的措施,对缓解政府财政问题也很有效果。通过改善税收的方式、加大征税的力度、提高惩罚的力度等方面来增加政府的短期收入,这种做法难以兼顾到公平公正的原则,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有些中小型企业由于过重的税收而导致迁移或者破产。外税费种类也是常见的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一种,增加税收的种类,相当于税收的范围变广,收取的税费来达到财政的收入维持平稳运行的作用。

3 对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的后续风险的应对方法

在改变土地财政模式的过渡时期,土地财政收入带来的影响波动幅度将更加的剧烈,它带来的风险也是越大,更难以应对。土地财政模式是以信用贷款为媒介,将政府、房地产和居民用户捆绑在一起,一起承担风险,形成一个利益相关的链条关系。如果当地的地价和房价一旦下调,则会导致土地财政收入下降,通过土地融资的手段获取的资金将会大幅度的下跌,最终的结果则是引发政府的财政危机,出现财政风险。许多地区的政府出现财政的债务,这些债务的主要是让土地出让的利益作为债务的还款来源,当土地出让价格出现波动时,将会给这些债务带来巨大的风险,假如不能够及时的偿还银行的债务,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会转化成为金融方面的危险,有可能会导致破坏金融系统的平稳。

这样一来,改变土地财政的模式的话,一定会导致政府肯定会面临这些的问题与困境,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充分的认识和思考,并在风险发生前采取相应的防范的措施,只有这样,才是保证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思考到整个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对改变土地财政模式进行充分的认识,不仅能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有借鉴的意义,更是能解决问题的本身,才能保证经济的平稳过渡。

历史的进程是不断的前进,中国的发展也在发展转型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不断的经历转轨,贯穿于经济发展转轨的整个过程中。对于土地财政模式的改革问题,也要充分的对于中国的经济发展进行考虑,从体制改革的监督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一是要逐渐的改变政府的目标,规范政府的行为问题,减少政府对经济的过度的干扰,减少政府的冲动型投资,要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的职能;二是完善现行的财政分权制度,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权不匹配是导致财政产生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要进一步的完善财政问题对于完善体制问题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对于规范政府的职能来说,则是基础。

结 语

以上就是我对于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及后续风险应对问题的思考与探讨,就其本质来说,要想解决土地财政模式带来的问题与风险,只有转变政府的收入来源,取代土地财政带来的经济收入,加强对地方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要完善地方政府的税收体制,适度的增加税收种类,如:房产税、物业税等。要完善政府的预算体系,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做到政府投资不超支。

【参考文献】

[1] 赵珂.土地财政的经济影响与转型路径分析[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02):10-16.

[2] 李艳春.土地财政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J].人民论坛,2015(05):86-88.

[3] 陈悦.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理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2):85-86.

[4] 刘勇.土地财政对地方经济影响分析及解困研究[J].财政监督,2012(07):62-65.

猜你喜欢

经济影响土地财政风险
我国房地产税改革的功能定位与路径选择
高速公路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影响
浅谈《中韩自贸协定》的经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