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伪警察史研究综述
2018-07-09刘奕
刘奕
摘 要:自1931年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地区开始,便在各沦陷区设立伪警察机构,作为协助日军占领的暴力机关。近年来,伪警察史的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重视,步入较快发展时期,且在警政史整体研究及专题研究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
关键词:伪警察史;近代中国;研究综述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警官学院高层次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JSPI17GKZR402),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公安学》资助(PAPD),“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建设学科公共管理资助,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TAPP),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7SJB0466),江苏警官学院科研项目(2016SJYSQ02),江苏警官学院品牌专业“公安政工专业方向”建设阶段性成果。
近年来,中国近代伪警察史研究推出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笔者对主要依据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对其中关于近代伪警察史研究的论著进行了梳理。需要说明的是这个统计是不完全的。
1 关于东北地区伪警察史研究
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期间我国最早沦陷的区域,关于这一地区的伪警察史研究最为丰富。伪满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重要工具。日本法西斯侵略东北的14年中,日伪不断扩大、加强警察势力,对东北人民进行残酷的法西斯统治与镇压,充分暴露其侵略野心与残暴本性。
胡庆祝在《“日满时期”东北地区的警察统治研究》认为,东北沦陷时期,伪满警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进行法西斯统治的重要工具。伪满的警察分为日系和满系两个系列,不管是日本殖民机构中的警察,还是伪满政权警察机构都是日本侵略者殖民统治的工具,都是日本侵略者残暴统治的魔爪。在东北沦陷的14年中,东北人民深受其残酷的法西斯统治。被日本侵略者鼓吹为“建设满洲国的先驱”、“民族协和的核心”的伪满警察其罪恶罄竹难书。
周敏则在《东北沦陷时期的伪满警察》中对东北沦陷时期的伪满警察作了专题研究,她指出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法西斯侵略者为有效维护和巩固其殖民统治,在东北设立了伪满警察这个组织机构,由日本人掌握实权,还具备名目繁多、职责明确、机构庞大、人员较多等特点。伪满警察要进行学习与训练,以便更好地效忠于日本法西斯侵略者。另外,伪满警察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加强对东北社会的控制,以武装力量进行大“讨伐”、不断制造惨案,实行经济统制政策,监控思想动态、搜取情报,它是日本法西斯侵略者进行殖民统治的有力工具。
李慧慧和刘雄的《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警察机构探析》对东北沦陷时期日本警察机构进行了梳理。他们指出,日本帝国主义警察势力侵入我国东北由来已久,日俄战争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的旅大租界地、满铁附属地等地区设立了警察机构。在日租界地设置关东都督府、领事馆并派驻关东军、成立“满铁”会社等,还在东北的旅大租界地、满铁附属地等地区设立警察机构。据统计到九一八事变前共有30个日本警察署,4000余警察人员。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警察势力大增,遍布于东北城乡各地,对东北各地的人民实行殖民镇压。随着“治外法权的撤销”,日本在沦陷区的警察机构设置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沦陷区日本警察的权利大大高于中国警察却是不变的。在我国东北的日本警察势力又有不断增加,对东北人民的殖民统治与压迫也不断加强。
高承龙、高乐才的论文——《伪满洲国经济警察探论》对伪满洲国的经济警察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日本在掌控伪满洲国经济时曾利用殖民地经济警察这一特殊的统治工具,对东北各族人民实行法西斯统治。而这一统治工具是日本帝国主义在特定时期、为应付当时其特殊情况而设立的。设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警察这一国家机器,统治伪满洲国所谓的“计划经济”,同时借助“国家垄断”的名义下用经济警察来为维持和扩张侵略战争所需。特别是“七七事变”爆发以后,日本为了确保东北这一战略物资基地和进一步侵略中国领土的前沿阵地,专门设立了经济警察机构,统治伪满经济。
翁彪则在论文《伪满时期日伪宪警的“思想对策”研究》中对日伪宪警推行的“思想对策”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这是伪满“治安肃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本殖民统治中国东北残酷性的重要表现。硕士论文从五个部分进行了探讨,包括(1)日伪推行“思想对策”的背景;(2)日伪“思想对策”的组织建设;(3)“思想对策”是如何推行的;(4)“思想对策”的危害及评价。最后他得出结论:伪满时期以日伪宪警为主体所推行的“思想对策”根本体现不出思想方面的内容,其手段主要是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赤裸裸的镇压,因此,从本质上来说,“思想对策”是日伪进行的法西斯恐怖统治。
由此可见,有关东北沦陷区伪警察史的研究成果较多,也较为系统、成熟,既包括了对伪警察机构、制度以及警政的研究,还包括伪经济警察等行业警察的研究,以及宪警思想对策方面的研究,在伪警察史区域研究中处于领先。
2 其他淪陷区伪警察史研究
在东北地区沦陷之后,日军加紧对我国华北地区的侵占,因此关于华北地区的伪警察史研究也有部分成果。
李秉奎、付春端的《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警团武装述评》从伪冀东政府对警团武装的拼凑、伪警团武装制度及其与日伪势力的矛盾等角度,对伪冀东政府的警团武装进行了探析。他们认为,1935年,伪冀东政府成立,宣布冀东22个县脱离中国政府的管辖。为了保证日本帝国主义在冀东的经济掠夺和殖民统治,并使日军从冀东抽出更多的兵力投入到其它地区,伪冀东政府在日军的授意和操纵下,建立了保安队、警察、保卫团等警团武装。伪冀东政府的警团武装可分为两个系统:保安队自成体系,是维持“治安”和镇压“内乱、暴动”的主要武装力量,其战斗力要强于其他“治安”武装;警察和保卫团组成另外一个体系,其中警察是伪冀东政府“以警率团,以团辅警”警团武装体系的核心,而保卫团作为“辅警”武装,是警察的补充。警团武装是伪冀东政府直辖的暴力工具,但他们与日伪政权之间也普遍存在着矛盾。这些矛盾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警团武装的战斗力。伪冀东政府的警团武装,是在对旧有保安队、警察、保卫团改编的基础上建立的。尽管改编过程中,日伪方面十分注重对他们的奴化教育和监视,但是警团武装与日伪之间普遍存在着的矛盾不能根本解决,这些矛盾给后来伪冀东政府的警团武装卷入抗日洪流埋下了火种。
张永的硕士论文《日伪时期保定县级伪警察机构研究——以定县、安国、博野、涿县为主要参考》则从县一级基层组织的伪警察机构入手进行研究。他认为,保定沦陷之后,日伪当局开始在各县相继建立伪政权。作为伪政权基层组织的县级伪警察机构,其组织系统构建相当严密,并且随着日本侵略的深入不断加强;其各项职能在日本侵略的过程中得到强化,甚至异化成为兼有情报功能的特务机构。日本侵略者通过安插顾问、定期调查、严格伪警委用等形式,来控制伪警察机构;又加强对伪警察的训练和思想灌输,使得各县级警察机构成为其推行“以战养战,以华制华”政策的得力工具。华北保定地区的各县级伪警察机构,是日本帝国主义扶植的傀儡政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建立之后更多的仿照日本警政,又由日本侵略者直接操控,带有典型的殖民机构色彩,其功能又具有某些特殊性。首先,伪警察机构直接镇压人民。其次,伪警察机构也有一定的军事功能,更为特殊的是又具有情报功能。再次,伪警察机构配合日本侵略奴役中国人民。伪警察的活动遍及粮谷出荷、搜刮物资和抓劳工等一切领域,为奴役人民而宣传奴化思想,控制人民思想,协助新民会搞奴化教育。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重镇,其沦陷史也是学者的重点关注对象。上海沦陷期间的伪警察史研究主要成果集中在美国学者魏斐德的著作《上海歹土:战时恐怖活动与城市犯罪(1937-1941)》中。虽然该书不再以警察为研究线索,而是以年日本势力进入上海到年月完全占领上海时的孤岛为背景,以各方势力对孤岛控制权的争夺为主线,揭示了这一时期英美法租界当局、日本占领军、重庆国民党、汪伪汉奸和其他汉奸,以及中共领导下的抗日组织之间的极为复杂的关系。其中大量笔墨用于冲突与对抗,邪恶与暴力,以及几种势力间的纠结与“暧昧合作”。因此,各方势力控制的警察力量依然在该书中占据重要地位。例如,在魏斐德笔下赌博业是上海夕土的一个标志。歹土不正当行业的地下经营者们承认两个权力机构。就籍歹徒而言,是日军的特务机关;就华人来说,则是极司非尔路76号。公共租界与法租界内的西方居民认为,在沪西歹土狂极一时是因为罪犯们得到了伪维新政府的正规警察和极司非尔路76号秘密警察的庇护。对于工部局警务处而言,这些新的伪警察无异于强盗,故而歹土的局势几乎失控。“76号”不仅是当地黑社会的政治中心,还是租界警方缉捕的其他在各类歹徒、逃犯的避风港。而当时上海的英美法租界当局还与日本占领军之间就警权问题进行斗争,其根本目的,还是以警权来争夺主权。
除此之外,还有学者对沦陷区的警察教育立法做了相关研究。柳卫民的《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立法之倒退——日本侵华时期沦陷区的警察教育立法》认为,日本侵华时期为了使中国警察教育彻底殖民地化,扶植伪政权在沦陷区制定了殖民警察教育方针政策,成立了伪警察教育管理体制,建立了伪警察学校教育体系,并以所谓的警察教育法规来统辖沦陷区的警察教育。日伪在中国沦陷区警察教育立法的实质是维护其赤裸裸的奴化警察教育,是近代中国警察教育法制建设的倒退。日伪政权制定的警察教育法规具有浓重的殖民色彩,是中国近代警察教育立法的倒退。日本侵略者对中国的警察教育事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其危害是不可忽视的。沦陷区的警察教育是中国警察教育史上黑暗的一页。
3 中国近代伪警政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趋势展望
综上所述,作为中国近代政治与社会史学术领域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近代伪警察史的研究已取得不少成果。纵观中国近代伪警察学术史,我们发现学界已呈现以下趋势:一是以地区为案例的研究逐渐增多。由于档案资料挖掘的力度逐渐增大,研究个案也由最早的东北伪警察拓宽到了华北伪警察、上海伪警察等。二是研究内容更加精细化。以往研究的领域主要是警察行政、警察法规及警察制度,如今内容从警察群体到各警种,再到警察教育等方方面面,都进入了研究者的视野。三是研究方法多样化。除历史学方法外,政治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方法也引入对警察史的研究,跨学科趋势明显加强。
需要指出的是,与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近代社会史、政治史等领域相比,近代伪警察史的研究状况仍然十分薄弱。近代伪警察史可考虑从以下领域继续拓展和深化。一是加强对其他沦陷区伪警察史的研究力度。除东北沦陷区伪警察史成果较多外,华北、上海等沦陷区成果寥寥,其他沦陷区研究甚至呈空白状态。二是进一步推动研究领域的深化。现有成果多以研究伪警察机构以及警政为主,虽然有以经济警察为主的警种研究以及警察教育、警察思想等成果出现,但相比伪警政史的研究成果来说,是远远不够的,有着很大的深化空间。
总之,只有形成多地区跨学科的协作体系,才能将近代伪警察史研究推向更高的水准。
参考文献
[1]李秉奎、付春端:《伪冀东防共自治政府警团武装述评》,《唐山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2]张永:《日伪时期保定县级伪警察机构研究——以定县、安国、博野、涿县为主要参考》,河北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3]高承龙、高乐才:《伪满洲国经济警察探论》,《求索》2011年第5期。
[4]胡庆祝:《“日满时期”东北地区的警察统治研究》,《兰台世界》2011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