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内容解读与问题探讨为中心的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2018-07-09易艳平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探讨初中历史

摘 要 在初中階段,历史作为一门副科,常常被老师、学生轻视,因此,当前初中历史教育情况不容乐观,尚存在许多问题,针对当下初中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历史知识进行深入解读,能够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理解,以问题讨论为主的课堂教学,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思考能力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有利用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内容解读;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254-02

历史这门学科是初中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容易被老师与学生所忽视。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以历史为鉴,对各个朝代的兴衰因果深入认识,从而掌握国家、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规律,从过去发生的事件寻找评价的尺度,为我们的行为进行客观地判断。因此,为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应以内容解读与问题探讨为主的历史课堂教学。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历史学科不够重视

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初中历史教学普遍存在被忽视的情况,许多家长存在这样的观念,认为历史是副科,并不重要,因此,在家里没有对孩子进行辅导与督促,使学生忽视历史知识的学习,将精力与时间主要放在数语外等主要学科上。另外,由于历史这门学科是开卷考试,这也是让学生放松历史学习的一大原因,现如今初中阶段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不容乐观,学习成绩逐年下降。当前初中生对历史的轻视,在课余的时间没有进行历史知识的巩固,无法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虽然是开卷考试,例如题目中所关系到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等,如果没有一丝印象的话,就无法具备解决问题与分析材料的能力。

(二)教育理念不够先进

当前历史教育理念不够先进,缺乏提高学生全面能力的意识。所谓历史,即为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与交流。是现代的我们对过去发生的事件进行的一种反思,并对历史的含义与意义的客观性追问和感情上的体验。但是,大部分历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引导学生对历史的思考与分析的意识。

(三)教学方式不够多元化

在调查中发现,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历史老师的教学方式单一,主要是老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老师成为教学的主角,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只能沿着老师的思路来走,缺乏师生之间的交流,虽然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却缺乏勇于表达的胆量。老师没有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开展针对性教学,无法提高整体学生的历史成绩;另一方面,单一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不能使学生自觉地投入历史学习中,因此也就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内容解读与问题探讨为主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利用情境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为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老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讨论问题的平台,创建一个共同探讨的情境。首先要改变传统的课堂问答方式,设计一些比较新鲜、现实以及具有一定批判性的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去提出问题与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进行《原始的农耕生活》的教学时,老师首先对元谋人与北京人生活方式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原始人是怎样获取食物,以及他们过着居无定所与颠沛流离的生活,当出现农业以后,他们的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通过详细的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的进步。最后,老师以分组合作学习形式,开展问题研究活动,把学生分为“半坡居民研究小组”、“山顶洞人研究小组”、“河姆渡人研究小组”等,每一组的研究成员要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例如“半坡居民研究小组”,要对半坡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种养殖、制造工具等进行深入分析,学生有明确角色与研究目标的基础上,让学生自由地对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

另外,对于历史的教学设计可以突破教材的局限,打破课本中每节课的框架,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与学生掌握学习的实情情况,合理地对历史内容进行延伸,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对历史进行反思,使学生透过历史发生的事件去认清历史发展的本质,例如可以这样引导:秦始皇实行封建文化专制政策,最终走向灭亡,而汉武帝也实行了封建文化的专制政策,但却走向了繁荣;火药是我国的发明物,却被外国人学去,从而变成他们侵略我国的武器。英国、法国、美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而这些国家在二战前却走上不一样的道路。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自由地探讨,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热情,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开展历史教学活动中,对历史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读,能够有利于学生消化知识内容,并在学习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掌握解决难重点问题的解决方法。在学习难、重点时,对于理解能力稍微弱些的学生,很可能不易理解,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前收集相关的视频,并在课堂上播放。例如,进行《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教学时,老师在课堂中播放相关视频,以视频的方式能够将战争爆发的背景、经过及影响生动、详细地解读,让学生对二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以此作为知识铺垫,使学生能够轻松地了解到战争爆发的原因,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有利于学生对难重点知识的深入理解。

又如在学习《甲骨文与青铜器》这一课时,只是通过最普通的讲解方式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各种途径收集一些与“司母戊鼎”有关的历史故事,对内容进行更深入地解读:1939年,司母戊鼎自安阳吴培文祖坟出土,为不让国宝落入日本人手上,吴培文想尽了各种方式,包括了用锯把司母戊鼎锯开,因司母戊鼎铸造工艺实在太精湛,以至于钢锯只能在司母戊鼎拉出非常小的细纹;因此,他又用铁锤想将其砸破,但只能砸掉一个鼎耳;最后仿造了一个赝品,从而躲过了日本人的搜查,使得我国珍贵的文物没有流失海外。1948年,蒋介石逃离大陆时,想要把它带走,但不知为什么将它留在了大陆。直至1959年,司母戊鼎被放入我国革命历史博物馆中。通过故事的解读,使学生对青铜器的印象更加深刻,并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强化学生的爱国之情。

(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笔者总结了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得出,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传统的历史教学模式,师生缺少互动,分组合作学习少之又少,在课堂中缺少问题探讨环节,因此,课堂气氛非常沉闷,无法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历史老师应以问题探讨为主,从而开展历史教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可开展一些自由式的小组问题讨论活动。比如在学习与粉碎四人帮有关的事件时,可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并对一些问题进行探讨,如“历史发展的趋势与形式”、“必须粉碎四人帮发展局势”、“四人帮给国家与社会带来的危害”等问题,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并总结自己的观点,最后每个小组派出一位成员代表进行发表本组的见解。通过这种形式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创新能力,使他们的思维得到锻炼。

另外,师生之间的互动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气氛。例如,在学习到抗日战争相关的历史内容时,以老師问学生答的方式来进行师生的互动。老师:“同学们,国耻能不能忘记?”学生:“不能忘。”老师:“那做为新时代的我们要怎样去做?”学生:“不忘国耻。”通过这样例子,老师充满情感地和学生进行问答的互动,不仅活跃历史课堂气氛,同时能够促进良好的师生关系。如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中,虎门销烟是其中的难、重点,为了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当时的场景,老师可以组织与学生共同演绎历史话剧,老师与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结合教学内容对话剧创新,使虎门销烟的情景再现,以这种形式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由此可见,在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思考、共同解决,通过老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能够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中,并进一步递进了师生关系,有效提升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总结

通过对内容的详细解说,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对历史知识深入理解,开展问题讨论活动,使学生在对问题分析、思考以及寻求答案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了已掌握的知识。通过课堂的互动,充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知识,能够有效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蒋宾.利用校本资源库提升初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2017(27):153-154.

[2]张学勤.浅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7(26):101-102.

[3]李雁飞.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24):135-136.

作者简介:易艳平(1964—),男,湖南东安人,大学专科学历,中教一级,研究方向:初中历史教学。

猜你喜欢

问题探讨初中历史
Y/d11联接组别变压器高压侧AC相接反问题探讨
现代城市园林景观设计探讨
强化农村经济管理 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传统中国画色彩的当代审美问题探讨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