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怎样开展探究性的物理教学

2018-07-09朱春荣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温度计物理实验

朱春荣

我们在探究式物理教学中所使用的几乎都是按照“老师示范——学生模仿——发现现象——教师归纳”的程序进行的。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结构简单,结论统一且有序,仍在广泛使用,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操作、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作者通过物理教学过程改进,并不断创造出新实验方案,用思想深度和实验现象结果激励学生;通过对实验进行不断设定疑点,建立良好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实验情景,激发探究

利用强大的网络功能,向学生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其学习主动性。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在网上搜索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自己设计实验方案。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实验组将会从不同的角度和不同的方式去设定探索方法,避免老师、教学材料对学生思维的抑制,以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思想放在一个特定的模式,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的状态。

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不要轻易否定,哪怕错误的也不要批评,如此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通过创设情境,仿真模拟,改“测量、验证”实验为设计型实验和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验教学的创新应突出教学的风格,通过多媒体技术再现场景的过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演示。例如,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传统的教学一般是老师拿出一个塑料吸盘直接模仿实验。虽然实验简单,学生可以很容易理解,但这种教学方法并没有改变教学观念,没有给学生留时间。我采用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理念对两个班分别讲课,一个是用传统教学,另一个是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探究式教学。我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学习网络,网络数据采集和数据集成软件相结合,把奥托格里克当年在马德堡市进行的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壮观场面,通过计算机模拟再现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当时的气氛和无限的力量,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然后让学生点击塑料吸盘在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置身于生活情境中,我再让学生准备好利用的实验器材,如吸盘、水、针筒等,运用模拟实验方法,自行设计实验,探究马德堡半球实验蕴含的物理知识。然后,我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张开双手去探索实验,不管失败或成功,我只是引导、启发。

二、营造融洽氛围,引导探究

如果一个学生觉得课堂气氛是自由和安全的,他会有一个好心情,而不花时间来保护自己,不怕别人责怪,就会根据自己选定的目标不断进取,敢于想象,敢于表达自己的觀点。所以,如果我们老师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无法接近、高高在上”的感觉,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些想象和假设,他也不敢告诉我们,自然是不能对学生的想象力和能力进行训练与培养。因此,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想象提出问题,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激励表扬学生,学生的各种富有想象力的问题哪怕是荒谬的问题也必须积极面对,而不要挖苦讽刺。比如,在讲“热学”时,教师提问:夏天天气闷热,怎样才会觉得凉快些?学生答:打开电扇。教师问:为什么?学生答:因为电扇吹的是凉风。教师拿出两个温度计,让学生把一个温度计放在电扇正吹着的地方,把另一个温度计放在风吹不到的地方,过两分钟看这两个温度计的示数竟然一样。这时,教师问为什么温度计所示温度会一样?然后讲解:这是由于天气闷热,人身体出了汗,电扇使空气流动,加速了蒸发,因而也加速蒸发时从人体吸热,所以人觉得凉快些。

教学中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教学环境,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迸发”出想象的“火花”畅所欲言,大胆提问,探究质疑,从而快速、灵活地掌握知识,不仅可以让学生发挥能力,也能获得学习的信心。

三、结合生活实际,学会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物理世界的复杂性面前,非常有激情,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心态和观念,营造宽松、融洽、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应该向课外延伸。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到处都是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及规律,自然界中蕴含着无数的奥秘,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现象(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知识及规则能力的习惯,并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在学习力学知识,我适时安排了这样一个学生课外探究的问题:请回家看看他们最熟悉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尽可能列出与它相关的物理知识。如自行车轮胎、车把手塑料套、刹车踏板套等均为坚固花纹,增加了摩擦制动、手握力;刹车、刹车片增加了车轮钢圈压力,以达到阻止车轮滚动的目的。

结合物理教学情境的实际创设,不仅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自己身边,贴近学生的生活,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也增加了学生的兴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教师应通过生活中熟悉的事例,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教材内容,缩小物理与生活的距离。从日常生活中剪刀、钳子、指甲刀、瓶盖起子、跷跷板等物体引出“杠杆”的教学内容。从鞋底的花纹的凹凸不平,引出“摩擦”知识。

探究性物理教学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科学实验形式内容多样性、班级组织形式不一样,不宜用一种形式去套那么多生动的、个性的、有鲜明特点的个体。因此,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物理教学的课堂组织适合学生练习的形式,但也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不断探索和改进,以学生的发展为标准,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总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猜你喜欢

温度计物理实验
留言板
自制温度计
温度计为什么 能测温度?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温度计的制作原理
最酷的太空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落伍的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