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修改习作的实践中提高习作能力
2018-07-09陈爱华
陈爱华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些朴素而又意蕴深刻的话语,是作家们在创作实践过程中得出的宝贵经验。语言实践是学习语文唯一的最有效途径。在小学阶段就要有目的的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引导学生养成主动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习作水平。引导学生在修改习作的实践中学语文,主要要策略如下:
一、只有让学生亲自“试水”,才知道“河”的深浅
《小马过河》的故事里,牛伯伯对小马说:“水很浅,刚没小腿,能过去”。而小松鼠却对小马说:“……别过河,河水会淹死你的!”妈妈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时,常常会从中给予学生很多的教益:如做事情,不要只听别人的意见,要自己亲自去实践,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然而,这个真理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有时却被我们老师束之高阁,特别是在习作教学中,老师们固守着“辛勤”,坚持篇篇习作必“躬改”,长期以来,改作文几乎都是老师一手包办。大多数学生写完作文,往往是笔一扔,连多看一眼都不不愿意,认为剩下的就是老师的事了。
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细细批改,改错字,改病句,写眉批,写总批。而学生拿回作文本,往往是瞄一眼分数(等级),就把作文本往书包一搁,完事了。很少有学生会仔细地去看,并且想想老师的评语,从评语中有所收获,老师的辛劳就这样白费了。所以,往往出现这样的情形,老師辛苦改正学生的错别字,学生却是一错再错,老师只能干着急,老师指导的方法,学生不能领会。为什么?因为很多学生认为写作文是自己的事,改作文是老师的事。更遗憾的是很多老师也有这样的想法,不相信学生自己会修改习作,觉得小学生知识少,写都写不好,怎么会改作文呢?其实教会学生修改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受用不尽的语文技能。只有让学生亲自“试水”,才知道“河”的深浅。而学生“试水”的过程,不正是应用语言文字在实践中学习语文的过程吗?我认为至少有三点好处:
(1)使文章更加完美。学生的作文大都是短时间内一气呵成的。学生在行文中,很少顾及字的写法,词的用法,中心是否明确,重点是否突出,语句是否简洁。有些字,老师叫他们组词时能写对,但是写到作文中时却是错的,就是因为学生的思维水平处于较低水平,当时无暇考虑字的写法,还常常会出现手中写的句子,并不是脑子所想的意思。要使文章更加成熟与丰满,只有引导学生细细把玩自己的“大作”,才会在静思默想中发现自己的言不由衷,或者发现几个错别字。几经思考和修改,作文才能达到比较完美的水平。(2)训练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修改作文的过程,就是锤炼语言的过程。用词是否准确生动,语言是否精练,感情是否真挚,这些都要仔细推敲。如果学生是认真去思考的,那么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会有很大的提高。(3)学生学会了自己修改文章,就提高了自己的鉴别能力,就能发现别人文章中的优点和缺点,取长补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而引导学生去当“小老师”,批改别人的作文,他们大多会打起十二份的精神,尽可能多地挑出人家文章中缺点,以显示自己的水平,教师只要因势利导,通过同学间的互相修改,就可以提高他们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在实践中习得修改方法,在修改中掌握习作规律
放手让学生自改、互改作文,既体现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合作精神,又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不但能提高学生习作水平,还能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师者要与学生一起,及时总结习作和修改习作的方法和规律。
(一)明确修改作文的要求
在修改作文前,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去修改作文。因为只有得法,修改才有目标,我是这样总结的:(1)看文章有没有偏离题目,有没有偏离中心;(2)检查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用词是否准确,标点是否正确;(3)检查文章中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了没有,有没有病句;(4)看内容是否具体,最有意思或感受最深的有没有写细致;(5)看条理是否清楚,是不是按一定的顺序来写的。
(二)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我在教学中,采用“案例示范——师生合作——放手实践”三步曲,来引导学生学习修改。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兴趣,每次习作之后,教师要检查全班的作品,挑选优秀的进行表扬。再对这些文章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果你的作品要成为全班学习的榜样,还有哪些哪些需要作修改。在课堂上教给学生修改的步骤。先展示一篇作文,老师引导修改,第一步:学生浏览习作,看习作内容有没有偏离题目,是不是有中心;第二步:再认真读一遍习作,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条理是否清楚,有没有错别字;第三步:再读习作,看内容是否具体,描写是否生动。同时,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修改符号,如增、删、调换、改的符号。学生习得方法之后,再出示一篇文章,全班学生共同修改,让掌握较快,基础较好的学生来带动其他学生。在学生掌握了方法后,再让学生独自修改这自己的习作。学生自己修改完成后,再由同桌互相修改,同桌也像老师一样,为同学的习作写评语。老师指导学生写评语的过程,不就是引导学生学习阅读、鉴赏的过程吗?
三、变换修改方式,让学生保持修改兴趣,在不断尝试中提高作文水平
我教学生修改文章,采取低起点,逐步提高的方式。首先是自己修改,改正明显的错字,错词。实行无错率奖励。接着是小组改。俗话说:“旁观者清”,我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读自己的文章,小组内的同学发现问题及时提出,然后,大家一起来想想怎样修改才最恰当,在讨论修改的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和遣词造句的能力会不知不觉地提高。
王安石“千锤百炼为一‘绿”,贾岛“呕心沥血为‘推敲”,应该成为激励学生学习修改习作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