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二年级数学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探究

2018-07-09张彩寅

读写算 2018年5期

张彩寅

摘 要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数学教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在数学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逻辑性强,加之数学知识的乏味性,进而影响数学教学的效果,故此,在数学教学中,借助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进而保障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水平。本文从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以及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在二年级数学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和研究,进而为二年级数学教学提供参考性的建议和意见,进而推动数学教学方案的创新。

关键词 二年级数学;情境图应用题;教学方案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81-01

在小学的教学教学中,应用情境图应用题是一种特殊的数学题型,它主要是通过情境图中文字和具体细节进行整体的分析,让学生在分析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注意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构建灵活的思维体系。故此,在小学二年级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图应用题,让学生在图文中理解数学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好数学知识。

一、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障碍

(一)文字灌溉

在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大多只是进行文字的叙述,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一些学生由于知识不多,加之身心发展不够成熟,故此,在进行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无法快速的消化其数学知识,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故此,在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文字灌溉成为其中的问题。

(二)情境与文字的融合

在情境图应用题中,无法将情境与文字的融合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中,数学教师都会针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调整情境图应用题,但是大部分教师可能会因为考虑到上课时间段的限制、情境图应用题的多种多样或应用题模式的相似性等各种因素,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没有直接、明确、客观地介绍和分析同类题型中情境图与应用题文字两种基本因素的联系和融合,造成学生在看图理解题型的应用范围、应用时效和应用价值时容易过分观察某一类知识点,忽视了情境图与应用题文字。

(三)课堂氛围

在小学数学二年级的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在进行教学时教学理念落后,加之教学方式没有及时的进行更新,进而使得学生在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无法真正的理解数学知识,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会对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感到乏味和无趣,进而使得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在二年级数学题中的应用

(一)理性收集

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中,要理性的收集情境图应用题型,通过一些有趣味性的情境图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故此,在情境图应用题中,文字和图片虽然是结合在一起,这两种元素相互融合和联结,但是,由于数学题目较为灵活,加之一些课外知识,使得情境图应用题也存在着不同的特色,其阶梯的思路和方法也就不一样。故此,在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可以适当的收集一些具有生动有趣的语言和图片的题,进而借助生动有趣的题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数学题目的兴趣,使得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数学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推动学生理解和掌握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方法和阶梯思路,进而保障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例如,学生在学习一百以内的加减法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例如,你是水果店的老板,今天进了30个苹果和40个桃子,那么你一共进了多少个水果?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图提高学生学习加减法的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二)灵活收集

在小学二年级的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灵活收集学生的解题困境,加强指导的针对性,在小学二年级的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等,要主要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故此,在小学二年级的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学教师需定期统筹与浸计情境图应用题的解题思路、特点和类型等基本信息,灵活、细致、耐心地观察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境,客观分析他们的疑惑点,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解题紧密结合,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例如,在小学生学习乘法时,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境图,小明、小红以及小朵每个人都有三元钱,纳闷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錢?借助这种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情境图的应用题,让学生能够快速的融入到学习中,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水平。

(三)培养能力

在小学二年级的情境图应用题的学习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增强师生换位思考。在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细心观察能力,对于学生学习应用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故此,在小学二年级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一些有趣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应用题,进而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数学的余数的学习中,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情境图,一根玉米棒总共长30厘米,小明吃了10厘米,将剩下的分给三个人,那还剩下多少玉米棒?之后,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图中解答,帮助学生理解余数,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思维。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也存在一定的限制,故此,如何加强小学二年级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和理解成为其中的关键。所以,在小学二年级的数学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案中,要理性收集情境图应用题型,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同时灵活收集学生的困境,加强教学指导的针对性;并培养学生的细心观察能力,增强师生的换角度思考,借助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亮.刍议二年级数学情境图应用题的教学[J].学周刊,2014(15):135.

[2]姚兆晶.谈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有效性[J].知音励志,2017(4):170.

[3]孔寅秋.活用教学情境图,彰显课堂教学本色[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6):64.

[4]刘阿月.探索低段应用题有效分析能力的教学良方[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6(4):84.

[5]豆月兰.谈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J].甘肃教育, 2014(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