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电磁感应中的教与学
2018-07-09卢友华
卢友华
摘 要 电磁感应原理在高中物理的教学中是一块即基础又重要的知识,磁感应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所以,在进行电磁感应的教学中就应该注重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创新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知识所带来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推进学生学习知识与培养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本文就将围绕当前物理教学中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在实际教学中的方式方法,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 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原理;教与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153-01
高中物理中的很多知识都是比较抽象的,并不能通过眼睛的观察发现一些的现象,都需要学生通过思维的想象来感受这些抽象的事物。电磁感应现象就是这样。电磁感应现象是指放在变化磁通量中的导体,会产生电动势[1]。面对抽象的物理原理,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的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得学生不断的融入到物理知识与自然现象中。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不断的启发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对于电磁知识的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从教师教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利用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兴趣与电磁感应知识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探索知识,以此来构建多层次、多视角的创新教学。让学生兴趣的引导下,通过自我学习的方式感受高中物理电磁感应带来的乐趣,从而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在电磁感应的相关知识的学习中,笔者认为通过对学生物理实验的加强,利用学生爱动手的特点,可以大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利于形成高中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方式,更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对于物理这门学科来说是很有效的科学的方法。
比如:在講授到“电流的磁感应发现”这一章节时,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对课本的朗读,或者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最后的结果。这样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对于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培养也起到很大的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应该在上课前先对学生做出引导,向学生抛出几个问题,然后通过学生的实际动手,发现在通过电流的导线中是存在磁场的,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发现在这一章节中需要了解到的知识和现象。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也帮助学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全面拓宽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思维参与
高中物理的教学与其他的科目有所相同,也有所不同。相同的是都需要学生自己构建相应的知识框架,但是不同的是,物理是一门特别需要学生提前预习和动手能力的学科,有时还需要学生去查阅相关的资料。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的发现新的学习资源,教师在教学中也要不断地涉及一些当前的重大科技和热点新闻。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电磁感应原理的应用,利用电磁原理解释或者动手做一些东西。
比如:在讲到电磁感应的应用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电磁感应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电磁炉的使用,通过让学生查阅电磁炉的工作原理,结合对于电路的分析,发现电磁感应在电磁炉中是如何应用的。通过学生的查阅资料和学生直接的相互补充、教师的总结,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再如:在讲授到“电生磁”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对学生引导完后,应该让学生思考,既然电能够生磁,那么磁能否生电的问题。通过对知识的联想教学,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引导学生通过类比的方法,发现磁和电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参与和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从教师学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不仅仅是学生在不断的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教师同时也在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地接受新的知识,学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教学方法。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以一颗“活到老学到老”的心面对。通过知识与时代的结合,使课堂的教学内容与新知识接轨,利用“旧知识”解释“新知识”,使学生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素养。
比如:在讲授到电磁感应是,教师可以结合我国自主研发的“神州”系列,将电磁感应的知识与最新科技或者高端科技结合。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知识的兴趣,还能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愿意学,教师愿意教的氛围在高中课堂逐渐的成为流行。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不仅对于学生的素养有了新的要求,对教师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怎么教、应该怎样引导学生、教师应该怎样丰富自己这些问题都应该是教师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和解决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全面的拓展教学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所以在此希望教师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蒋俊.对电磁感应定律的理解及教学建议[J].学生之友(高中半),2016(02).
[2]张小丁.“电磁感应现象”的教学设计[J].科技风,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