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悟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2018-07-09叶芳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叶芳

摘 要 中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心理素质很脆弱,自尊心很强,有不同程度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上的激烈变化往往被大多数家长甚至学校所忽视。面对日益突出的中学生因心理问题而发生的痛心事件,学校应将追求高升学率的教育理念转换为“先育人,后教书”的全面培养健康而充满正能量的才人理念上来,以全新的姿态关注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把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当作教学的重点来完成,实现学校教育的“育人”愿景。

关键词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99-01

中学生是不成熟却趋于成熟的青少年,当前社会竞争激励,不仅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文化底蕴,还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适应当下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这个阶段无论生理、心理、情感、自我意识等都在迅速发展,是人生中发展最迅速、最旺盛、最重要的关键时期,这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出现各种问题。就学校教育而言,需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符合这一阶段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既要充当好管理者的角色,又必须了解学生心理生理发展的需求,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品质及健全的人格。

一、中学生在心理上产生不健康的因素分析

当下的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习和生活的各种压力,不能以积极地心态面對挫折,在心理上存在各种不健康的问题,造成中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有诸多因素,依笔者之见,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教育力量的影响,这三个方面,任何一方缺失,都有可能危害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家庭教育一旦缺失,学生的心理问题就更加突出,现在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中成长,他们犹如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任何风雨的摧残,父母只能给予称赞和褒扬,不能加以批评和教育,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进入中学阶段后,生活中和学习上的压力让他们往往一时无法适应,产生诸多的心理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健康问题更加突出,单亲家庭中成长的中学生,缺失父母中任何一方的爱,都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使其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

(二)学生自身心理素质较差

中学生进入到新环境学习后,他们感受到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现实状况,发现自己并不像在小学时那么优秀,周围比自己能力强的同学比比皆是,感觉受到老师和同学的忽视,加之离开了父母的陪读,生活上不能自理,情感上没有依托,于是在压力来临时,紧绷的弦终于断裂,一系列心理问题也就随之产生了。

(三)学校忽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当下,许多中学一味追求升学率,要求教师把教学作为工作的第一要务,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没有细心地观察学生的细微心理变化,使得很多有轻微心理疾病的学生,问题越来越严重。加之,学校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不到位,很多中学虽设有专门的心询咨询室和心理咨询老师,但是学校不够重视,从资金上和基础设施上不能给予必要的支持,而许多心理老师并不是科班出身,不能恰当而有效地给前来咨询的学生排忧解难,使得许多学生不能寻求到外界帮助,心理问题也随之严重。

二、如何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一)学校要树立先育人后教书的理念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现在老师应该担当的任务。教师关爱学生的第一要务应能蹲下身子和学生对话,在传授学业的同时,多与学生进行思想和心里话方面的交流,对待学生要循循善诱,宽严并举,努力做学生心目中热情、宽容、耐心的好老师。对学生存在的一些如妒忌、多疑、敏感、抑郁等心理问题,不是一味地归结为道德或思想问题,而是学会从心理学的角度,运用心理学的分析方法,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使学生树立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态势。当学生犯错误时,不是简单地去责备,而是在分析中给予引导,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教师在学科教学中也应渗透心理辅导,在课堂教学中,应能打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心理交往的渠道,形成真诚、信任、民主、愉快的心理气氛。

(二)提高中学生自身的抗压能力

学校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陶冶学生的情操,使他们养成健康的心理状态。培养中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自身的抗压能力,当压力来临时,要从容面对,不急不躁,相信“天无绝人之路”、“车到山前必有路”,任何事情总会有转机,那就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些吧,心里坦然了,压力自然就缩小了,紧张的神经也就不至于到达崩溃的地步。

(三)开辟多种渠道,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

首先,建立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联系平台,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教育,每一个因心理不健康而患心理疾病的事例也同样有着家庭的成因。要指导家长“赏识教育”,学校重在“如何做”,家庭重在“怎么做”。学校要和家庭紧密配合,以教育开展的效果为重点及时反馈,树立榜样,找出差距。其次,学校应聘请心理专家来学校与学生座谈,帮助一部分已然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走出困境,同时避免其他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最后,学校要加强心理咨询室建设,了解被咨询对象的具体情况,包括家庭、学习和情绪状况以及心理变化的内因和外因,认真分析被咨询对象的内心活动,并制定相对应的解决措施,切实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中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让家长和教师费心、伤神,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使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可以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学生的心理问题。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中学老师,应正确面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积极寻求策略,帮助学生以一个崭新的姿态走出心理困境,引导他们充满正能量地面对各种挑战,迎接属于他们的光明的未来。

猜你喜欢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