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探索

2018-07-09赵丽丽

读写算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赵丽丽

摘 要 小学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的初级阶段,为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学校必须重视品德教育工作。小學班主任德育课程是目前小学德育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在实践过程中以德育实践为主要内容,传统的德育课程教育多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适应时代变化发展的需要。本文主要对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进行了探索,旨在创新德育工作教学路径,提高小学德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5-0041-01

高效课堂指的是教师通过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积极探索充满活力、更加自主、高效率的授课方法,提升教学质量的课堂教学模式[1]。小学生正处于低龄阶段,学生三观尚未完全形成,缺乏成熟的是非观念,班主任不仅仅是班级学生学习工作的领导者,更是班级学生的管理者,为了帮助学生树立积极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必须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水平[2]。

一、小学开展德育工作的必要性

小学是孩子人生成长的初级阶段,现代心理学研究结果显示,小学时期是人格品性形成的重要阶段,小学班主任作为小学教学活动中占据主要责任地位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3]。中国传统教育观念讲究“立德立人”,要求个人在做学问前必须首先学会如何做人,而德育作为教学活动的基础内容,是青少年成长阶段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起始站,因此小学班主任必须重视德育教学工作,主动承担起对班级学生的品德教育,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丰富德育教学内涵,帮助学生走好人生第一步。

二、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路径

(一)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度强调学生成绩的重要性,部分教师对于德育课程报以可有可无心态,认为德育教学并非重要的课程工作,忽视了德育教学对学生健康三观形成的积极影响,为此必须转变教师传统的德育教学观念。一方面,教师必须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方向转变,调整自身观念,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需要尝试接受新鲜的事物和观点,不断汲取全新的教学方法,比如情景创设教学模式、小组讨论教学等,改变古板的授课方式,丰富德育工作内涵。另一方面,善用现代化教学资源,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德育教学内容中包含的深意,在潜移默化中向学生传授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环保懂礼等积极学习和生活观念。例如,教师在课前搜集与“景点乱写乱画”等相关损毁公物、破坏旅游景观的低素质行为报道,在课堂上通过多媒体投影仪为学生播放,在学生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成熟时为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观念,将新闻搬到授课讨论环节当中来,加深学生对此类错误行为的印象,避免自己以后出现同类行为。同时还可定期为学生播放一些央视的公益广告,促使学生在动态画面中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尊老、爱幼、互助、环保等美好品德为大家带来的和乐,增强德育教学意义。

(二)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各地教育教学事业产生了重大变革,学校和教师为了提升德育工作效果,必须结合自身因素,立足实际,从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通过实例与学生展开思想和心灵上的深入交流。这是因为德育工作本身就属于一个相对缓慢的教学过程,它需要教师在循序渐进中逐渐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并将其慢慢转化为日常道德行为。在此过程中,教师经过课堂引导可促使学生在心理中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观念,达到德育工作效果。例如,布置课后作业,令学生以日常生活中的实事为例,从身边小事做起,做一些讲道德、讲文明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教师可通过在课堂上为学生讲解“公交车上为孕妇、老人让座”是一种值得赞扬的美好道德行为,能够有效鼓励学生在日常乘车中为需要帮助的孕妇、老人让座。同时在主题班会召开过程中,预留10分钟时间让学生们共同探讨近期自己做过哪些“好人好事”,对表现优异的学生加以表扬,促使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帮助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优势,尊重学生个体性差异特点,根据学生个人兴趣,调动学生主管能动性,勇于尝试各种新型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为核心,令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全身心参与,提升情感体验,提高德育课程授课效果。比如,小学生性格各异,部分学生活泼好动;部分学生喜好宁静等,针对学生不同的性格忒点,教师必须给予相应的德育引导。同时还可丰富教学形式,开展多彩的实践活动,令学生学以致用,强化德育课程效果。例如,教师可布置课下作业,要求每位学生为父亲或母亲做一件力所能力的事情,可以是一句“爸爸,你辛苦了!”、“妈妈,我爱你!”等感恩的话,也可以是“为母亲洗脚”、“刷碗”、“打扫房间”等实事,促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德育课程中“真”、“善”、“美”等美好品德给人们带来的由衷满足和幸福感,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今后形成积极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产生着深远影响,为了促进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和发展,小学班主任必须积极转变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在日常课程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学习兴趣,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开展多元化实践活动,提升德育工作实效性,收获最佳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黄小辉.如何提高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效性[J].西部素质教育,2017,3(2):43.

[2]李娟玲.小学班级德育活动实效性方法探究[J].学周刊,2016(21):155-156.

[3]朱颖颖.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探索[J].考试周刊,2017(67):170.

猜你喜欢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浅谈小学班主任工作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主任工作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