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2018-07-09张春仙
张春仙
摘 要 提问能力是一个学生思维能力的体现。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能力的提高,在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帮助更是不言而喻。一个有提问环节的历史课堂定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学习效率也会比较高,因此老师应当注重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提问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浅析历史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和培养提问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 历史;提问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4-0229-01
一、历史学习中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善于提问,才能够及时发现问题,乐于提问,才能够有知识上的更新。从古至今,每一个重大的发现都是由于有一个善于发现问题的大脑,如:爱因斯坦发现的相对论、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都是因为他们善于思考善于发问。然而现在大多数历史课堂存在课堂气氛沉闷,提问人数屈指可数的现象。如此下去,学生会越来越没有思考能力、发问能力,学习效率越来越低下。因此,作为高中历史老师就应该早早意识到这一点,通过各种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提问能力培养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方法
1.培养学生的提问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兴趣是学生积极学习研究历史知识的第一动力,因此,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要培养学习兴趣,再把学生兴趣作为历史课堂开始的切入点,这样自然能引起学生的提问兴趣。如,在学习古代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诗词曲成就时,可以写一段这样的话“走在古城小路,听到太白唱醉的明月,看到杜甫称赞的春雨,感慨王维心中的空山,想念东坡悼念亡妻的月光。就算没有稼轩的才华,也可看灯下论剑的豪气,就算没有放翁的潇洒,也可看亭下独酌的美韵”。这样富有诗意的语言,自然可以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也可引起学生的共鸣。此外,运用好多媒体,放一些相关的视频,创造一些课余历史活动,激发学生对历史的热情,让学生多了解历史时期的社会氛围,这样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会更加合理。
2.构建和谐民主的提问环境
学生能否在历史学习过程中有效的提问和老师是否能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紧密相关。此外,老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和不同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性,在学生提出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或者出错的问题时,老师应给与足够的宽容和鼓励,而不是批评或者嘲笑。一些学生可能会跟风嘲笑提问不好的学生,这时老师就应该及时制止,并杜绝这类事情发生。这样才能让提问的学生有充分的心理安全感和心理保障。答错不要紧,想好继续答,不拘小节,想好就示意老师开始作答。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表达阐述自己的想法,才能出现更有效的提问。其次只有老师足够了解学生,才能更有利于学生问题的提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该趁课余时间和学生谈谈理想,聊聊人生,以此来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创造一个随时发问,自由提问,轻松愉快的课堂。
3.主体、方式多元化评价
多元优化的评价学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主观能动力和发问能力。(1)主要对学生进行正面评价。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增加评价主体。在以往的历史课堂教学中,评价的主体就是老师,基本上是一竿子打死。这样的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老师难免也有评价出错的时候。因此,评价应该有学生的参与,这样能体现出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如:可以设置学习小组,让自己组内的人或其他组的人来评价,这样的评价更公平,更能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3)评价形式多样化。很多老师都采用得分制来评价,这样的方式只能是短期效果较好,比较枯燥,容易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老师不要拘泥于分,可以通过访谈,班级会议,游戏等来进行评价,这样的方式比较适合于学生的心理,能起到长期的效果。
4.选择历史主题,让学生自由发挥
就像写作一篇非命题作文一样,可以自由想象。如:选择抗日战争这个主题,可以让学生提前观看一些相关的影视作品,从中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这样得来的问题一定是多种多样的,不仅增加了知识的碰撞机会,又加深了对史实的理解深度。
5.进行情景模仿,重现历史场景
如:在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可以让多个同学上台分别饰演英、美、法等国家的代表人物,进行对话。再比如:在学习唐朝的繁荣盛世时,可选择学生扮演杨贵妃、唐玄宗来还原宫廷的生活方式,也可选择同学表演集市的各种商人,还原当时热闹的平民生活。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提问。
三、小结
只有通过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历史学习当中主动性的问题,才能提高历史教学课堂的效率。学生会发问了,这也就要求老师具备更多的历史知识素养,才能解决好学生的问题,最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李继斌.高中歷史课堂教学分析与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6(2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