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和应用

2018-07-09邵黎

财会学习 2018年16期
关键词:作业成本模式内容

邵黎

摘要: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挑战和压力也越来越大,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围绕作业成本,通过数据计算和结果分析,来有效控制成本,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作业成本;模式;内容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是一种新的管理方法,形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它能促进企业利润不断提高,并能促进企业管理质量提升。鉴于此,为在企业管理中更好地推行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本文针对此问题,进行了简要的探究和分析。

一、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概念

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必须要重视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就是以作业为核心,通过对企业资源进行确认、计量,区分出耗费资源,并将其纳入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中,分析其成本动因,根据分析的结果,再对作业成本进行细分,分给各管理成本对象。这种模式优势比较明显,不仅弥补了传统管理模式的不足,也能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在保证产品或服务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将成本控制到最低,确保企业效益,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

二、作业成本管理的具体内容

(一)作业分析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实施作业成本管理,其主要目的是降低生产投资,创造出更多价值,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确保成本管理能深入到作业层,企业需要立足实际,对各种作业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第一,描述作业。首先要明确企业经营目标,在目标导向下,判别企业的作业或服务,然后,再针对实际作业情况进行分析。如果结果显示,某个作业是必不可少的,这类作业可定位成必要作业;如果结果显示某项作业重要性不强,就要对其进行全面分析,看其是否能满足企业需求,如果企业需要其存续,即便客户不需要,仍然也要将其定位为必要作业。第二,划分作业重点内容。企业的作业种类通常都会比较多,如果逐一对所有的作业都进行分析,将会消耗很多人、财、物力,增加企业经济负担。为避免发生此种情况,在进行作业分析时,需要明确作业重点,例如,可将成本耗费大的作业定位重点管理对象,而将成本消耗小的作业定位为非重点对象,这样才能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第三,比较企业与其他企业的作业相关性。作业相关性比较的目的,主要是评价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实施的效果,如果效果不理想,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和调整。第四,分析各作业之间的联系。对企业的各项作业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其中的联系和区别,在此基础上,再依据各作业的特征,构建科学、完善的作业链模式,这样将能降低企业成本耗费,提高管理效能。

(二)计算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计算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其对企业经营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计算作业成本的时候,应先详细分析作业耗费情况,在每项工作中都纳入作业成本,这样可以便于计算作业成本。计算作业成本应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全过程。

(三)业绩计量与评价

对企业作业进行评价,需要先对业绩进行计量,这也是企业作业评价的起点和基础。对业绩进行计量与评价,还可为企业优化各项作业活动提供参考,使企业能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同时,评价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也能进一步促进其更加完善。

三、作业成本管理的特征与作用分析

(一)特征

1.客户满意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一般都是极力地压缩成本,而对于产品或服务质量关注却不是很高。在这种片面的理念下,企业产品或服务的质量会降低,企业美誉度与客户信任度也会相应地降低,无法呈现企业可持續发展。但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却恰恰相反,其改变了传统成本管理的观念,强调以客户为本,突出“客户满意”的要求。在此目标指引下,企业就会在保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降低甚至提升的基础上,来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进而使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都得到提升。客户满意指标才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战略目标。

2.生命周期成本

现代的作业成本管理不仅包含传统的内容,如生产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费用管理等,也包括产品开发成本、销售成本、反馈成本等,涵盖了产品与服务的全生命周期。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其另一显著特征便是对企业与产品进行全生命周期成本管理,从而能更好地提高管理实效。

3.注重产品计划阶段成本管理

在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模式下,通常都是对生产过程资金进行重点管理,生产之前和之后的成本管理相对忽视。作业成本管理是全生命周期管理,涵盖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各个阶段,在生产之前的计划与设计阶段,同样非常重视,应用技术和经济原则,从源头实现产品或服务高质量、低投入,增强了作业成本管理的灵活性。

(二)作用

1.有助于提升作业成本计算结果可靠性

作业成本管理模式涵盖了整个作业过程,其根据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特点,来从技术和经济上对作业成本进行有效的、动态的管理。在具体实践中,通过动态追踪的方式,将不同工序的间接成本,逐一纳入到直接成本中,对传统成本管理中忽略的成本,也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使得作业成本计算结果可信度高、可靠性强,能为企业发展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另外,通过作业成本控制,还实现了资源的节约和优化配置,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有助于强化成本控制效果

企业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是单一地对生产过程的成本进行计算,对于事前、事后的成本控制力度比较薄弱,而且,很多成本被漏掉,使得成本管理比较低效,计算常常出现漏洞,自然也就取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作业成本管理基于产品或服务的全生命周期,其从整个工序出发,对生产全过程成本进行控制,效果自然要优于传统成本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并非是单一地只考虑产品或服务自身成本,只要与产品或服务成本相关的因素,都被纳入到控制范围中,涉及到产品或服务的方方面面。更为重要的是,作业成本管理还深入到各层次作业,使得成本管理更深入和全面,结果更准确和可靠。其既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也能促进企业成本控制实效不断提高。

四、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具体应用

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不少建筑施工企业都开始认识到作业成本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引入这种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外部交易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导致施工中的间接费用也相应地大幅增长,这既增加了成本,也降低了效益,甚至导致资金利用效率不高,最终影响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现代建筑项目复杂而系统,建设周期长,分工程项目比较多,涉及的部门和人员也多,如果作业成本管理不力,将会严重影响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实践表明,建筑施工企业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协调分工程之间的关系,从而促进建筑施工企业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在建筑科技发展和新技术的推动下,建筑施工企业不得不面临技术升级改造的挑战,为了更准确地定位投入产出比,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以开放的思维,进一步加强对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研究,使其功能与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具有积极的作用,其不仅能明显地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减少企业投资资金损耗,同时,其还能促进企业效益不断提高,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如果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对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进行管理,将能提高资金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增加企业收益,真正达到降成本、提效率的目的。在具体应用中,企业应重视和加强作业成本管理模式的落实,使得应有的作用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不过,由于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我国属于新兴的管理模式,还存在有待改进的地方,企业在具体应用中应立足实际,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利用,最终让作业成本管理模式作用得到全面发挥。

参考文献:

[1]秦源浩.目标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D].天津财经大学,2015.

[2]林梅芳.作业成本管理在制造型企业的应用研究[D].厦门大学,2013.

[3]卢春侠.作业成本管理模式及其应用研究[J].时代金融,2012(36):99-100.

(作者单位:河南省远洋粉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作业成本模式内容
作业成本法在建筑施工企业的应用
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的比较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A医院成本管理体系设计
永续债券探析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中学数学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与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