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途径
2018-07-09何思慎
何思慎
【摘要】学前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园应根据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方面纠正幼儿的语言表达,让幼儿减少随意表达,纠正幼儿的发音吐字,摒弃幼儿的惯性思维,改变对幼儿的评价方式,从而规范幼儿的语言行为,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学前教育 幼儿 语言发展 语言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53-02
学前时期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由于各种客观原因的存在,幼儿语言发展往往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语言表达不规范、受方言影响严重、惯性思维作祟、语言组织不恰当等。我们应该正视幼儿语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利用多种有效手段,对幼儿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纠正,从而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幼儿综合素质。
一、减少随意表达,规范幼儿语言行为
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大多源于模仿,他们常常凭借自己的语感学习语言表达,对语言规则没有太多概念,在具体组织语言时,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现象。如回答去公园看见了什么问题时会这样说:“我,我看见,我看见猴子了,我特别,嗯,特别喜欢小猴子。”从语言组织情况来看,这个句子显然不够简练,还存在重复现象。这便是幼儿的思维特点,想表达什么却不能顺畅地说出来,出现磕磕绊绊或答非所问的现象。幼儿从小接触不同的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语言环境比较复杂,幼儿所受到的语言影响是难以磨灭的。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教师需要从语言规范视角进行施教,让幼儿掌握基本的语言规则,说正确的话、说规范的话。教师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引导和纠正。首先,要让幼儿多说话。语言训练重在熟能生巧,只有让幼儿多说多练,其表达才能更顺畅。其次,要注意消除幼儿的胆怯心理。不敢表达常常是语言训练的最大障碍,教师要鼓励幼儿多说话,让幼儿敢说。再次,让幼儿放慢语速,不要急于表达,一句一句地说,以减少磕磕绊绊的情况出现。最后,要让幼儿想好之后再表达,这样也能减少一些不规范的现象。
面对幼儿的语言组织问题,教师需从诸多方面了解其原因,找到具体的纠偏措施,为幼儿语言表达创造良好条件。幼儿语言问题成因太多,教师需要从多方面进行引导,如果有必要,不妨让幼儿跟随教师学说话,教师说一句,幼儿学一句,这样的针对性训练也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二、纠正发音吐字,丰富幼儿语言积累
语言表达需要有一定的方式,这里的表达方式不是指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等,而是指语言发音、吐字等方面需要遵循的规则。幼儿发音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身体条件、诱发因素、方言影响等,都可能导致幼儿发音不准确,教师要多做示范引领,引导幼儿多听广播、多看影视动画片,让幼儿展开多种形式的模仿学习,引导幼儿积累词汇以及与人沟通的正确方法和技能。
幼儿发音吐字不准确、不清楚是常见的现象。如一名幼儿穿了一条新裤子,到幼儿园之后对同伴炫耀:“这是我妈妈给我买的兔子。”很显然,这是由幼儿吐字不清造成的。我们在具体纠偏训练时,不妨带领幼儿念一些常用的词语,或者是绕口令。要注意选择容易混淆的常用词语,如兔子和裤子、开门和开业、干活和干杯、狮子和柿子、花纸和画纸等。绕口令要挑选比较简单的,如“四十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天上有日头,地下有石头,嘴里有舌头,瓶口有塞头”“多多和哥哥,坐下分果果。哥哥让多多,多多让哥哥”等。为调动幼儿学习发音的积极性,教师不妨将这些学习内容放进游戏之中,让幼儿一边玩耍,一边练习。幼儿有较强的模仿意识,教师也可以让发音较好的幼儿发挥榜样带头作用,让幼儿教同伴,或者将语用训练放入互动游戏之中,调动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
幼儿发音吐字问题是普遍现象,教师需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改变幼儿发音问题。幼儿语言发展有其自身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都是不科学的,教师通过渐进性的引导,让幼儿自行纠正发音吐字问题才是明智之举。
三、摒弃惯性思维,培养幼儿语言品质
幼儿生活环境存在个体差异,其语言成长也呈现出个性化特点。受外界因素影响,幼儿的语言表达往往表现出较强的惯性思维。如受家长和周围人都说方言的影响,幼儿自然接受了方言,久而久之,习惯成为自然,这给语言规范教学带来困难。幼儿学习方言是无意识的,我们要尽量给幼儿提供一个规范的语言环境,减少惯性思维的不良影响。
幼儿语言表达受惯性思维影响,会呈现出表达误区。如“然后”这个词语,很多幼儿都会高频率使用。很多幼儿在介绍或陈述某件事时,如果不使用“然后”,就不能正常地表达。如介绍走路见闻:“我看到两辆车撞到一起了,然后从车上下来一个叔叔,然后从另一辆车下来一位阿姨,然后两个人就吵起来,然后都不让路,然后就堵车了,然后……”有些幼儿受方言影响比较严重,不仅发音出现问题,在语言表达上也被同化了。如“我”字,有些地方会用“额”“俺”“偶”“咱”等代替,幼儿在学说话的过程中,就会不自觉地使用这些字。面对这些惯性思维,教师需要有意识地从多方面进行引导,首先是引导幼儿多听普通话广播、看影视作品,幼儿特别喜欢动画视频,教师要做好筛选,提升幼儿的语言学习品质。其次,教师自身要率先垂范,为幼儿做出榜样。平时自己的语言表达要高标准要求,尽量少说或不说方言,用纯正的普通话引导幼儿。再次,要求幼儿进园之后,不能随意说方言,要建立运用规范语言的大环境。最后,可以多设计语言游戏或者语言类表演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接触和练习说普通话,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幼儿的语言规范。
四、改变评价方式,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语言成长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更需要家长和教师有规范的教育行为。幼儿对语言认知缺少主动性,作为教师要多给幼儿传递正确的评价意见,让幼儿逐渐掌握准确的语言表达。幼儿平时说话时会出现许多问题,甚至闹出许多笑话,家长和周围其他人不去纠正孩子的表达,反而以此为笑料,这是不正确的评价方式。教师面对幼儿的语言表达问题时,不能批评、不能取笑,而要给予正确的引导,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出现语言表达问题时,教师要端正评价态度。所谓“童言无忌”,如果教师不能淡然面对,将幼儿语言问题当成笑料,自然会给幼儿带来心理打击。例如,一个小男孩回家告诉妈妈:“老师真不会说话,今天说我穿衣服很漂亮,我不是女生,不能说漂亮,应该说很帅。”妈妈回答:“老师说的没有错,她说的‘很漂亮就带有‘很帅的意思。”这位妈妈的教育方法无疑是正确的。如果媽妈认同孩子的说法,给孩子传递的便是不正确的信息。幼儿对语言有个性认知,这是很正常的。教师对幼儿语言表达持什么样的评价态度,就对幼儿语言发展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幼儿有主动表达的欲望,很多幼儿离开幼儿园之后,都迫不及待向家长讲述自己的见闻,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话无动于衷,会让孩子逐渐丧失主动表达的热情。教师和家长要从正面鼓励幼儿进行语言表达,对幼儿存在语言问题不能持批评态度,要有宽容意识,任何急于求成的做法都可能给幼儿语言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为促进幼儿语言的健康发展,教师还要与幼儿家长达成共识,共同努力为幼儿语言表达创造良好的环境,对幼儿语言表达问题给予相一致的教育和引导,从而全面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综上所述,规范幼儿语言行为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幼儿处于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有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幼儿整个人生的成长都会受益匪浅。语言发展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从幼儿时期开始规范教育,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和意识,为幼儿发展语言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