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2018-07-09许家宏
许家宏
摘 要:该文介绍了黄山市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突破口,以农业提质增效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路径,以农民持续增收为落脚点,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经验做法,分析了当前传统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来助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农产品质量;供给侧改革;问题;措施;黄山市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8)07-0003-2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从供给侧入手、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发力,从根子上解决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业供给侧根子上的重要一环也是当前社會关注的热点,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就是关注民生、关注农业发展的大事。为此,笔者就此对黄山市的经验做法进行了调研,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建议。
1 主要做法
黄山市以建设全省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为载体,以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为突破口,以农业提质增效和优质农产品有效供给为路径,以农民持续增收为落脚点,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
1.1 创新工作机制,强化源头治理,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的转变方式 一是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将食品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纳入对区县、镇乡政府的年度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加快推动监管体系队伍和能力建设,形成市、县、乡三级监管体系。二是扎实推进“七统一”的农药集中配送体系建设,强化源头治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新的保障。三是坚持“产”“管”并重,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专项整治,针对重点地区、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与公安、食药、工商、质监等部门合作开展联合执法和监管,初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绿色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
1.2 立足提质增效,强化有效供给,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的落脚之点 一是分别与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企业(单位)签订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书、农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建立农兽药使用管理、生产档案管理、安全间隔期(休药期)管理和产地准出管理(自律性检测)等制度。二是以蔬菜、水果、茶叶、畜禽产品、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为重点,推广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健康养殖规范,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三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生产优质农产品。全市已建成特色产业基地16.27万hm2,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基地25个,“三品”认证面积5.67万hm2,国家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6家、省级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1家,把优质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落脚点。
1.3 发展精致农业,强化产业融合,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的关键出路 一是制定了《黄山市发展精致农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意见》,为精致农业发展确定路线图,精心打造21片油菜花摄影休闲观光示范片等。二是深入推进以茶产业提升行动为重点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23家, 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208.6亿元,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33.0%,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和精深加工转化率,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精致农业的关键出路。
1.4 坚持问题导向,强化专项整治,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是制定下发了《黄山市2016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与执法监管工作方案》《黄山市2016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和《黄山市2016年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方案》等文件;二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为突破口,开展专项整治,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5211人次,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2510家次,立案查处34件,办理移送案件1件。三是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在全市主要农产品生产基地和重点区域,实施农药及农药残留监控、兽药及兽药残留监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监控、水产品药残监控等一系列监控计划,全市累计检测抽样16136个,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手段。
2 存在问题
2.1 特色产业发展不均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还不完善 一方面,农产品品种多,产量少,各类基地多,“三品”认证少,农产品初级加工多,精深加工产品少,在农业供给侧结构中缺乏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全市7个区县单独设立县级监管机构仅4个,且县、乡镇监管人员以兼职为主,队伍不稳定,监管力量和业务水平亟待提高。
2.2 产业种养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体制机制还很薄弱 一方面,受传统农业产业等因素影响,农业生产依然沿袭传统模式,农产品受制于市场价格的波动,而特色农产品规模占比不到全市农产品的20%,难以形成供给优势和经济优势。另一方面,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普遍缺乏管理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监管服务职责不能有效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检测三者关系没有理顺。
2.3 生产要素配置不合理,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的投入不足 一方面,黄山市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还未完全建立,劳动力、资本、科技、管理等要素投入的质量和配置效率都处于初始和较低水平,经营规模小,单位土地生产率低。另一方面,农业面源污染普遍存在,农药、化肥过量使用,家庭养殖分散、种类杂乱,粪污排放缺乏规范管理,虽然乡镇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挂了牌、定了人,由于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经费不足而无法正常运行。
2.4 农业组织化利益联结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能力不足 一方面,黄山市的龙头企业的单体规模小、实力弱,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占全省龙头企业数还不到5%,农业集约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偏低,合作、股份合作等紧密型利益联结不多,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能力不强,品牌影响力不大,没有形成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现有的县级检测机构都没有通过省级以上资质认证,农产品检测专业人员明显不足,还不具备定量检测能力。
3 对策建议
3.1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助力产业聚集发展 一是开展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循环利用推进行动,推进畜牧绿色低碳循环模式攻关。二是鼓励种养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在农产品原料生产基地就近开展农产品初加工,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水平。三是强化产业规划布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分散布局向产业集群转变,形成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协调发展格局,推进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聚集发展。
3.2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推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有效监管模式;加强农产品检测体系建设,加快和完善县级检测站的建设,建立健全乡镇一级检测监管体系,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试点。二是加快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组织模式,鼓励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主体向生产服务型服务业、农产品加工流通和休闲农业延伸,引导支持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建立紧密的农产品产销合作关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三是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培育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引导农户自愿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方式,让农户分享加工销售环节的收益。
3.3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精致农业,助力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推行农业全程有机绿色化生产,加大农業投入品管控力度,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水平。二是全力打造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文化传承、保健养生、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精致农业示范区,充分利用农业资源禀赋,推进观光休闲农业,开发民宿,打造精品休闲农庄,打造农业增收新亮点。三是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积极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用物联网试点,加快推进设施园艺、畜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等领域物联网示范应用,引领智能化、精准化农业生产。
3.4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助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一是加强对农药销售市场监管,建立健全化肥农药行业生产监管及产品追溯系统,严格行业准入管理。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进技术集成创新,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行种养结合、立体种植为主的生态循环模式。三是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开展绿色防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机制和农产品质量、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加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培育和管理,大力推进农业“三品一标”认证工作。
3.5 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 一方面,淘汰落后和过剩的产能,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更多资源;另一方面,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创新经营体系、经营方式,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为此,一是加强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成果应用,积极推进确权登记成果在农业补贴、征地补偿、抵押担保、互换并地、“三变”改革和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