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现状分析与策略
2018-07-09陈丽萍
陈丽萍
【摘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改变现状的策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研究教材,结合实际,丰富学生的交际话题;丰富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词语;关注评价,引发倾听的兴趣。
【关键词】口语交际 教学现状 分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111-02
随着社会交际活动的频繁、广泛和活跃,口语交际能力成为现代人必备的能力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生应当“具有日常口语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可见,语文教师若想让学生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我校的口语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口语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下面,笔者针对我校的口语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便针对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
一、我校口语交际教学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教师教学方式存在“书本知识化、教师中心化、课堂中心化”的问题
教师在教学口语内容时,普遍是对课本上的教学内容大致重复一遍,然后以自己为中心去教给学生相关口语交际的内容和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执教,学生受教,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学活动范围局限在教室、课堂上进行,既没有让学生“走出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没有“请进来”的多元化教学方式;在“口语交际”课堂教学中常有“死课”(学生不肯交际)或“乱课”(远离目标)现象出现。
出现如上问题,是由于农村基础教育比较薄弱,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我校教师就受到了教学任务繁重和培训学习机会有限的牵制,很少有机会能够定期参加集中学习或培训,也很少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类型的观摩学习活动等,这就造成了教师们对当今课改精神和理念认识肤浅,在行动上也没能及时跟进。这些都导致了教师难以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中往往遵循老规矩:书本是课堂教学唯一的内容,所有的教学活动应全部围绕书本进行。
(二)教学中教师只注重“说”的训练,忽视了“听”的指导
“口语交际”包括说话和听话两个方面,有的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说的能力,花大力气在指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怎样说具体等方面,却忽略了如何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也没有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从而导致学生不会倾听或倾听不得要领,从而不能很好地反馈信息。
(三)口语交际的内容单一
由于农村孩子见识面窄,阅读量少,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再加上口语教学中教师所选的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导致学生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不能够主动、大胆地交流。主要表现为:说话断断续续,难以完整地表达意思;前后矛盾,语句重复;没有主题,游离目标;易受干扰,无意中断;语言不准确,声音不洪亮;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表述,等等。
(四)学生的语言学习环境孤立
由于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营造良好的口语交际氛围,再加上大部分农村家长文化层次低、见识少,根本不注重与孩子语言上的沟通,从而导致很多学生进入校园后对语言学习有恐惧心理,不愿与他人交流和谈话,与教师、同学也只有简单的沟通。
二、改善策略
针对我校口语交际教学中出现的如上问题,笔者提出改变我校小学生口语交际教学现状的一些做法:
(一)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
要解决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除了教育管理部门要重视农村教师队伍专业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农村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应认真钻研现代教学新理论,以先进思想教育指导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式;要真正领会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赋予口语交际教学新的内涵。针对农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集中培训学习的问题,笔者认为,农村教师可以购买有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书籍加以研究,或在网络上参与学习,多途径让自己“充电”;对于没有机会外出参加各种类型观摩学习活动的缺陷,教师可以通过购买教学光盘或在网络上观看有关名师专家的示范课作为弥补。对于这些外在的一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困难因素,农村教师不要过于强化这些困难,而应该唤起自身的工作使命感和责任感,时刻不忘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让自己及时跟上时代飞速发展的步伐,善于和及时更新知识,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改变过时的、不合时代要求的教学方式,运用合乎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小学口语交际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
(二)研究教材,结合实际,丰富学生的交际话题
小学语文S版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系统、科学的编排。比如,对于“幼小衔接”,小学语文S版教材提倡从“口语入手”,在学生一入学就安排了与入学教育相结合的口语课,如围绕“我爱我们的学校”“我爱老师和同学”和“我爱学语文”三个专题,让学生整合情感兴趣、口语运用、行为习惯、合作意识、语文学习方法等因素,发展语言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整体把握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的话题,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兴趣。小学语文S版教材在学拼音、识字、课文等各个环节都安排了语言交流活动,如课后有相关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理解课文内容,同时发展学生的口语能力。另外,全套教材每单元专设了口语交际课或语文大课堂,目的是让学生逐渐体会到如何抓住别人的说话重点,怎样得体地评价别人,如何有条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就要求教师研究教材,把教材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起来,提供有助于学生开口和交际的话题。比如,针对学生缺乏口语交际环境的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学生中乱丢垃圾的现象,创设一个“我看校园乱丢垃圾的行为”的话题,让学生认真观察生活,然后和同学或家长交流讨论乱丢垃圾的现象,促使学生通过这些交际提高交际能力。教师这样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话题,既能解决学生缺乏口语交际话题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意识到生活中到处都有口语交际的内容。
(三)丰富口语交际活动的形式,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兴趣和自信心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教师平时可以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当众说话的自信心。如教学小学语文S版第二册《寄给青蛙的信》一课后,教师可以安排“请你读一读小鸭子写信的内容”的朗读比赛活动,看谁读得最流畅;可以举行“小鸭子和青蛙对话”的角色表演活动,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会交流和沟通;可以开展“写信和回信要注意什么问题”竞答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设计“小鸭如何成为青蛙的好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说说成为好朋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等等,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活动中培养和增强说话的兴趣。学生一旦对说话有兴趣就会更加有自信地开口表达。教师如果能经常举办类似的活动,就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变得有话可说,有话敢说。
(四)注重引导学生积累和丰富词语
农村学生在词语积累上远远落后于城市学生,想要提高口语交际水平首先就要丰富词语积累。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积累词句,而且不应局限于课本上,应延伸到课外,到日常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会有话可说。如可以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并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好词佳句;可以鼓励学生尽量参加一些活动,并要求他们把活动中观察到的人、事、物及时记在日记上,积累素材。相信只要农村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累词语,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积累和丰富词语。
(五)关注评价,引发倾听的兴趣
倾听是口语交际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我们都知道,人们只有会听、听明白,才能更好地展开互动,达到交际目的。为了让学生树立“认真倾听”的意识,笔者注重在日常教学中通过评价学生的说话来引发学生对倾听的关注和重视。比如,发现有学生注意听教师的某一指令时,笔者就说:“你抓住了老师说的某某内容,说明你听得很认真很仔细”“你能把某某同学的话都听明白了,真了不起”……通过积极的评价引发学生对倾听的关注,并能从教师的评价中掌握倾听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
总之,农村小学要根据当地教学条件和学生实际,因地制宜,整合教材,开发资源,有效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促使学生从说正确、说完整,到说得有条理、说得生动,全面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