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

2018-07-09王玲

大观 2018年4期
关键词:文学语言含蓄文学作品

王玲

摘 要:语言是一种表达丰富感情色彩的交流方式,语言的主要目的就是传递相对应的特殊含义,然后产生一种交流效果。而文学则是一种较为全面和丰富的语言,文学可以通过对不同的艺术层面进行分析,对一些事物进行想象和分析之后进行的语言组合。文章对文学语言的显示和隐示、节奏和音乐、表现性和再现性、模拟和创造等基本特点进行研究,并对文学语言的审美分别从含蓄美、多意性和音乐性等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文学语言;审美特点

文学是在语言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门艺术所在,是通过艺术的表现方式进行感情的描述,艺术区别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标志之一就是以情动人,情之所至,带给有感情的人们以美的感受。乔纳森·卡勒在其1997年出版的《文学理论》一书中提到了文学及其理论的思维方式,并指出:“文学是文本交织的或者叫自我折射的建构,语言与审美是文学的本体特性。”这里所提示的审美是文学评论非常重要的角度。文学语言之中的审美就是通过对文学作品之中的实际感情进行详细的分析,对文学语言的基本水平进行恰当的分析,根据整个文学作品的逻辑性质来确定作者想要表达的文章内涵,从而能够确定实际之间的关系所在。在具体的实际操作之中应该根据文学作品的预估目标价值,并结合实际情况对文学内容进行明确,文学内容例如计算、时间信息和实际文学的加工过程,然后根据三种实际加工形式,分别为方位、音乐和图像,对不同的文学语言进行合适的分析和判断。

一、文学语言的基本特点

(一)具有显示和隐示的统一

在对文学语言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时,应该根据客观事物的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能够确定一个较为准确的特点水平,然后可以通过实际的客观形象水平并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产生一定的作用。王梦鸥先生在其《文艺美学》专著中针对于文学的语言艺术明确指出:“语言艺术就是表现美的文字工作,文字工作是为表现而设,表现则又为美的目的所有。”审美在此具有活动的本质规范,由此他把语言和心灵的论题引向了对主客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互相关系和如何实现审美过程的论述。而文学语言的一个特点就是根据实际文学作品的艺术思路,对实际进行分析所产生的立体化效果,还能够确定和实际艺术特点所结合产生的效果。

(二)节奏和音乐的统一

在文学语言之中根据速度、色彩、印象和轻重的变化进行分析能够得出客观形象的结论,除此之外通过自身的文学节奏还能够确定实际的模拟过程,并对文学语言进行更为详尽的分析,得到文学语言之中的主观意识影响水平的高低。根据文学语言的实际节奏特点能够结合文学语言的实际特点来确定整个模拟过程的统一性,从而能够确定更加合理的音乐效果。通过对文学结构的特点进行分析,能够在语言音律的分析之上对一些词曲和诗歌的文学语言特点进行深入探究。

(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统一

文学语言就是指利用对文学语言的相关描绘和叙述,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详细的表现。在文学作品之中能够将文学环境和实际情况进行详细的描述。歌德曾言:“客观之中,有着某种主观某未知名的法则相应的法则在”,而文学言语的客观描述又分为主观和目的性两个方面,客观物所呈现的实用意义,是我们称为心合意的理由,而文字语言的目的性,则表现为一个物象最完全的状态和最高的形象,此时借鉴作者和读者的经验,将文字构成转换为一种存在的意义,使客观对象成为有趣味的审美意象。作者利用语言来对文学作品进行创作,将作者的个性和对未来的追求融入到其中,例如马致远的作品《天净沙 秋思》,就是作者在旅途之中所看到的景象产生的联想,以“符号的印象”演变为“符号的意义”,实现文学语言的审美意义统一,对自己所出现的感触进行表达,从而让读者都能够深切了解到作者的漂泊孤独的思想感情。

(四)模拟和创造性的统一

利用文学语言和各种修辞表达方式能够创造出更为形象的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之中出现的形象大多都是作者对客观形象进行模拟现实的分析,这种模拟现实的方式往往都是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融入进去,从而能够创造出一个鲜活和全新的艺术形象。王梦鸥在專著中以释迦牟尼和庄周为例对文学的模拟和创造性进行论述。释迦牟尼将人生看成“小的可怜”,而庄周则将人生看成“小的可笑”,相对于同一种对象,在距离的关照下,一种是显见其悲悯程度,显示一种慈悲精神,另一种则见其不恭态度,显示一种谐谑的精神,这都是文学语言意境表现。另如《如梦令》中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在这句诗里面作者通过“肥”字来表达海棠叶子长得十分茂盛,用“瘦”字来表示海棠花朵的衰败,这是作者通过拟人的表现手法对实际情况进行形象的描绘。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

(一)文学语言的含蓄性表达

根据文学作品的文学语言,对其特点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预留出合适有效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文学语言的含蓄性表达。通过对古代文学的实际理论特点进行详细分析,能够准确地分析出文学语言的思路,能够明确实际深化的道理,从而能够让文学语言达到一种无声胜有声的境界。为了文学作品能够将含蓄性更为准确地表现出来,作者还可以通过对环境景物和情感进行探究,对感情的表现过程进行表述,从而能够有效地提高语言表达的水平,表达出实际语言的含蓄性。王安忆在小说《长恨歌》中对于王琦瑶对于一段特殊历史时期的描写可谓含蓄婉转,但又充满着独特的审美趣味。虽然当时弄堂外的运动空气如烈日烫酌,但她只守着自己的小天地,用清爽的家常菜打发时日,这种面对风雨将至却完全不露惊恐焦灼且以平静和坚忍精神直面人生的描写,自然为读者塑造出一位真实可信、有血有肉的城市精神代言人的形象。而这些含蓄的文字尽管只是浅陋的弄堂和柴米油盐,却仍在历史进程的惊涛骇浪中依稀可见当年的繁花似锦。司空徒描绘含蓄的意境如“悠悠空尘,忽忽海沤”。文学语言中的含蓄美也表现为实写与虚写相对应。这种审美特点的本质就是对艺术形式的感受效果进行提升。

(二)文学语言的多意性

语言是一种感情表达十分丰富的形式,能够对各种复杂的形式进行有效的描述。如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著名的小说《变形记》,看似描述了人变成甲虫这一奇幻情节,实则是作者的審美意识与文学审美价值的表现,触目惊心地揭露出社会中人的孤独和绝望心理,小人物地位低下甚至失去了做人的起码尊严。卡夫卡生活在奥匈帝国日趋没落时期,他对世界恐怖、压抑的感悟和理解,渗透入他所有的作品意蕴。文学语言是来表现生活的,因此就需要对文学语言的多意性进行详细的分析,文学语言的语言情景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表达,然后根据文学语言的实际特点,来对文学作品的整体机构内涵进行准确的分析。另外文学语言的多意性也表现在“移情”的转换。移情是指情感的挪移或换位,通过文学语言把人们的主观情感和自我带入到作品中,使得简单的文字能够引发读者共鸣,达到由物及我和由物及物,最终达到物我同一的心理过程。“春风放胆去杨柳,夜雨瞒人在润花”“蜘蛛也解留春意,婉转抽比网落红”等文学作品的意境,都是通过移情转换,而《听听那冷雨》中“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也是既写冷雨的凄迷,同时又点睛乡愁之凝重,其文学语言的意象互为渲衬,将物我审美超越了作者个人的情感,达到审美情境趣味的创造。

(三)文学语言的音乐性

艺术包括文学的都要通过形式来显现,在文学作品中,语言、结构和表现手法技巧等都可以和音乐的艺术美结合一起。英国美学家克莱夫·贝尔把艺术界定为“有意味的形式”。音乐中的音调、音质、调性、节拍等,都与文学语言一样是艺术家对艺术创作规律的把握,也是表现的必要手段,成为物化自己艺术生命体验的一种活动。语言和音乐相互结合能够达到一种更高的艺术境界,通过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对语言进行伴奏,能够让读者充分地感受到作者的内心情感,可以让文学语言的表达更加和谐,利用这种音乐性质的文学语言能够创造一种完善的文学情景。如余光中的名作《听听那冷雨》中,文字的叠音、节奏,演奏出了一曲独特又悦耳的和谐乐章。“他坐在重重叠叠浓浓淡淡的绿思绿想中”“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等,这些文学语言,每一个字都如音符般叮咚散落,组奏成五音繁汇、充满活力的“乐队”。在文学语言之中的音乐性同时还结合诗歌的韵律和平仄等特点,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激发人们对于文学语言感情产生共鸣。

三、结语

在人们的生活之中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是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的,在学习之中能够通过对文学语言的艺术特点进行实际的分析,从而能够更为准确地判断出文学语言的艺术行为思路。多位作家在创作时的情感甚至和作品一样感人,姚雪垠在写《李自成》时常为笔下英雄人物洒泪甚至难以落笔,巴金在完成《家》的时候每天都感觉自己正在跟主角们同哭同笑,巴尔扎克在创作《高老头》写到主角临死一节,心里难受至极直接昏死过去。正是这种情感的极度投入,才能将文学的文学语言注入真挚情感。在文学创作之中通过对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进行分析能够提升人们对于美学思路的理解,能够明确更为恰当的实际文学语言的情感认识标准。

参考文献:

[1]欧阳友权.艺术美学[M].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12).

[2]王新叶.浅析审美教育在高职院校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6,(33).

[3]徐春霞.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的开展[J].科技资讯,2017,(07).

[4]陈文蓉.审美教育在汉语言文学中的渗透研究[J].北方文学旬刊,2017,(06).

[5]陈思虑.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29).

[6]罗田.冷雨漓漓洗热肠——读余光中《听听那冷雨》[J].名作欣赏,1990,(03):22-26.

作者单位: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文学语言含蓄文学作品
含蓄
我们为什么要文学
新旧时期文学语言探索的方式对比研究
新经济时代文学语言与自然语言理解研究
浅谈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含蓄
文学作品与电影文学作品间的对比分析
文学作品与数学
含蓄
靓诺 含蓄中的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