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开展有效阅读的策略

2018-07-09张萦

广西教育·A版 2018年4期
关键词:有效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张萦

【摘要】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际论述有效阅读的教学方法:课前慎选例子,精心备课;课上巧妙启发,授之以法;课后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有效阅读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A-0053-0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注重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强调有感情的朗读,在自主探究性阅读中逐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语文素养。阅读教学是语文单元教学的重要课型,也是课时量最大的一个板块,着力抓好它是上好语文课的关键。在今年的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对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明确要求,要求学生多吟诵、多诵读,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多种阅读的方法;倡导“1+X”阅读方式,让师生较为细致地研讨一篇课文,作为学生下一步自读的“范例”,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到的阅读方法学以致用,提高阅读、理解、分析和综合运用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阅讀量,让教师的“教读”、学生的“自读”以及课外的阅读形成一个完整的阅读链条,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可见,在群文阅读中,选好文章、教给方法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确定教学的起点、方法和策略,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一、课前:慎选例子,精心备课

叶圣陶老先生说:“课文无非就是一个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个例子能够举一反三。”教师选择的一篇或若干篇文章,须在语言、选材、结构、写法等方面有代表性,便于学生充分利用文本举一反三,达到学法迁移。一旦选好了例子,还得在备课上下功夫。若就课文讲课文,没有一些旁征博引,教师讲起来就会索然无味,学生也会听而生厌。这就要求教师将积累的知识进行提练加工,使之有机地融进课堂教学中。

课前只有准备充分,课上才会发挥好主导作用。课堂上应提哪些具有启发性、诱导性、点拨性的问题,学生会有哪些质疑等,都需要教师在备课时有所预设。以《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为例,学生可能会提出:“课文主要是写圆明园受到列强肆意践踏,浩劫一空,遭到毁灭性破坏,为何还要用这么多的笔墨写圆明园的辉煌?”在学习《燕子》一课时学生可能会提出:“‘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空中掠过,叽叽喳喳地叫着……为何是用‘掠过”而不是‘飞过?”“‘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课文不用‘几根细线而用‘几痕细线又说明了什么?”在学习《泊船瓜洲》这一课时学生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作者用‘春风又绿江南岸而不用‘春风又过江南岸或‘春风又到江南岸呢?”这样的问题应当说是有探究价值和讨论价值的,教师在备课时如有所考虑并精心准备,就能在课上抓住机会让学生加以揣摩、体味,感悟其精妙,领会其诀窍,从而有助于学生深入学习课文,甚至从中借鉴习作的方法。

二、课上:巧妙启发,授之以法

教师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是阅读课最重要的一步。具体而言,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

(一)营造氛围,融洽情感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从精彩的导入开始的。新课导入在课堂气氛的营造与内容结构的调节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哲学家布贝尔强调课堂上师生间的相互接触、氛围的烘托、情感的交流对教学效果非常重要。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传递。在融洽和谐的氛围中,学生不知不觉被教师的魅力所吸引,从而快速进入学习状态。此时,知识的传递是以师生心理间相互积极影响为背景的,为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埋下很好的伏笔。

(二)粗读课文,整体感知

乌申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通过声音、色彩、形状等形象性思维获取知识的,引起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因素就是听觉美感。教师优美生动的语言,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受到感染,并融情入文。教师的激趣导入,除了能激起师生内心的共鸣,还会引发学生感知课文的兴趣。学生兴趣盎然地读书,学习效果自然与被动地读书大有差别。当然,这里的“粗读”并不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教师必须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去读。原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老师对读书也有他的见地。他说:“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让问题统领全局,让学生在粗读课文时借助问题的导读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大禹治水》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根据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年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降低学习课文的难度,让他们通过视频了解发大水的情景,然后让学生讲述:大水( )田地,( )房屋,毒蛇猛兽到处( ),人们的生活( )。通过这样的填空练习,学生对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有了初步的了解,接下来粗读课文时就会带着“大禹为什么要治水”这个问题去思考。教师相应指导学生边读书边找出大禹治水原因的相关句子,使学生在低年段就养成带着问题去读书的好习惯。又如,四年级上册《搭石》一文主要是通过村民“摆搭石—走搭石—让搭石”体现出村民的“善良、谦让、敬老”,而这一切都是围绕着“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一句话来展开的。因此,在学生粗读课文时就可以让他们思考: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风景,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再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长征》时,教师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如思考:这首诗主要讲什么?表达怎么样的思想感情?从“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涯暖、铁索寒”等词语中你体会到什么?教师还要培养学生粗读时做批注的习惯,指导学生通过画、圈等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注意力就会被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说:“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

(三)研读课文,品文悟情

知识创新的主要途径是思想的碰撞。阅读教学不应将课堂看成凝固不变的,而应该让它成为师生在课堂中迸发思维火花的场所。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交流等方式研读课文,并把读贯穿整个课堂。在教师读、学生读、集体读、个人读、配乐读、默读、浏览读的过程中,学生会格外关注读的过程,学习兴趣得到了激发。以读促理解,以理解促读,让学生在反复读中感受、领悟,从而入情入境,就能达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相通的目的,实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常言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我们要以“疑”为主线,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在层层剥茧抽丝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理解课文的深刻内涵,最终披沙拣金。以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军神》为例,学生通读课文后,知道课文主要是写刘伯承医治眼睛的事情,但不明白为什么用“军神”做题目,而不用“军人”或“勇士”。这就要求教师先引导学生理解“军神”的意思,再顺着作者思路,从课文中寻找表达“军神”的文字。在小组讨论中,有的学生认为刘伯承在接受手术时,为了避免因施行麻醉而影响脑神经,拒绝使用麻醉剂,这种行为不合常理,体现了一个“神”字;有的学生认为刘伯承在不使用麻醉剂的情况下接受眼部手术,忍受72刀的剪割,崭新的白床单被抓破了,也不发出一声呻吟,这是常人所不能忍受的,体现了一个“神”字;有的学生认为刘伯承作为川东支队的军官,骁勇善战,带领队伍英勇杀敌,让敌人闻风丧胆,体现一个“神”字……通过讨论释疑,学生都能明白“军神”似一根红线,以沃克的语言“你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你堪称军神”贯穿全文,从而对刘伯承的高大形象加深认识,领会文章的深刻内涵。这部分的合作学习使学生思维在自主探究、交流讨论中得到发散,并通过反复的品读感悟解决了问题。又如《长征》中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学生对关键词“云涯暖”“铁索寒”不太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围绕问题展开自主阅读,通过品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通过一个字、一个词、一个标点,体会到红军战士为巧渡金沙江没费一枪一弹而高兴,所以即使看到金沙江的水拍打着高耸入云的山崖,心里也是暖暖的;而面对飞夺泸定桥中英勇牺牲的战友,战士们感到无比的悲痛,所以才有“铁索寒”的感受。在研读课文的过程中,文中的准确用词激发了学生内心的共鸣,学生主动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品词、品句、品读,品味语言,感悟语言,体会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的千辛万苦,领悟到红军战士藐视困难、克服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再如《草船借箭》这篇课文,“借箭”过程中诸葛亮算到了什么?他的计策又妙在哪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研读中分析、理解和领悟。如在分析“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这句话时,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诸葛亮和鲁肃面对此环境时的不同心境,通过反复朗读体会鲁肃的惊慌害怕和诸葛亮的心中暗喜。而这“害怕”与“暗喜”又是跟上文“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然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有关系的,鲁肃之所以心慌害怕,是因为诸葛亮给周瑜立了三天内完成造十万支箭的军令状,而前面两天却不见任何动静,在第三天四更大雾漫天时才把他请到船里,驶向曹营,既有为诸葛亮能否如期完成任务的担心,又有今日生死未卜的惊慌;而诸葛亮的暗喜却来自他对天文气象的知晓,对曹操性格的了解,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所以明知周瑜故意刁难也从容接受并敢夸下海口三日内完成任务。学生通过朗读这段文字体会到诸葛亮的胸有成竹、从容不迫,从而加深对诸葛亮这个人物的认识。在研读课文中,我们除了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关键字来体会人物特征。比如句子“诸葛亮笑着说:‘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我们只管饮酒取乐,天亮就回去。”中的“笑”字,在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后,可引导学生细细品味诸葛亮笑的含义:他笑谁?为什么笑?通过细读和分析,学生就会发现,诸葛亮的“笑”,包含着三层意思:①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②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③笑周瑜的不自量力、阴谋落空。这个“笑”中包含有宽容的笑、讽刺的笑,还有胜利的笑。一个“笑”字,表现出诸葛亮对鲁肃、曹操、周瑜等不同人物的了解。正因为他知己知彼,所以才百战不殆,才让自己笑到了最后。学生品读、思考这些重点词、句的过程中,对诸葛亮神机妙算的认识越来越深刻,也越來越佩服诸葛亮宽容大度的人格。在学生对诸葛亮有了感性认识之后,还要引导学生理性地梳理整件事情,如思考:借箭成功到底有哪些具体的原因?有了上面充分的体会感悟,学生就不难归纳出这三个原因:第一,诸葛亮知天文、晓地理,利用大雾天气,实施草船借箭,又利用顺风顺水的地理环境,及时撤离。第二,诸葛亮有识人的本事,利用曹操生性多疑的特点,算准他因大雾漫天看不清虚实,只会放箭,不敢出兵。第三,诸葛亮严谨细致、考虑周全,利用二十条船一字排开,使船上的草把和布幔两面受箭,最终顺利完成任务。最后用周瑜的长叹“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来引导学生作更深入的思考,让学生明白这个结果除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外,跟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

由此可见,通过重点词句抓好学生的研读,不但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感悟课文内容,而且还能帮助学生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体会其中的内涵,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四)授之以法,积累运用

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教学的最高境界就是通过教师教给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进而能自主开展课外阅读。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明白在阅读教学中怎么分析课文,怎么分析文章的语言、结构、写法及作者表达的情感等。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重在得法。例如,1.在文体学习方面,可以让学生明白记叙文除了时间、地点、人物,还要交待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学习童话故事,要弄清故事的情节、丰富的想象及人物的特点;学习说明文,要研究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等。2.在方法指导方面,有类推式、查找式、推荐式等。类推式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文本的示范作用,在教学课文的同时,把结构、形式或主题相关联的文章集中学习,通过学一篇带多篇的形式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大大地提高阅读效率;查找式就是针对知识性比较强的课文,如《鲸》《秦兵马俑》等,让学生通过阅读、思考、查找、收集等方式寻找答案,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荐式就是向学生还原作品的本来面目,主要是针对改编或节选原作的课文,如《鸟的天堂》《草船借箭》等,在学生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原作,使他们完整、全面地了解课文,并能对文中的人物、事件有正确的评判。总之,不要单纯就一篇文章来分析,要教学生学会分析同一类文章的方法,从而更好地保证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品质的提高,真正达到“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的效果。

三、课后:活读课文,拓展延伸

活读课文,是阅读课文的“余音”。教师要充分整合课内外资源,以点带面,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如学完《长征》后,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阅读《长征组诗》,在下节阅读欣赏课上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学完《少年闰土》,让学生课后阅读鲁迅的《故乡》,了解成年后闰土的情况;学了《木偶奇遇记》,让学生续编故事,看看小木偶又发生了什么故事……通过1+X的作业布置,把学习的触角向课外拓展延伸,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海量阅读的兴趣,又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

“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金任翕张”,有效的阅读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更有助于学生提高语文核心素养。面对琳琅满目的文学读物,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择优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养成边思考边读书的习惯。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有效阅读阅读方法阅读教学
高中语文有效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方法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提高高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