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影响及应对措施

2018-07-09谭曦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现状

谭曦

摘要: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一直存在,严重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判断。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背景分析所带来的影响和危害,对溯源进行梳理,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和本质,针对目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所存在的影响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加强历史教育,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深化教学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针对引导,培养自觉主动辨别的能力;推进网络化建设,抢占思政教育新媒体阵地。

关键词:历史虚无主义;现状;潜在影响;抵御措施

中图分类号: B08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8)03004705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我国沉渣泛起,干扰和冲击着人民群众的价值判断和文化生活,尤其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更为严重。历史是国家民族特有的印记,正确客观地看待历史才能推动国家的前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怎样对待本国历史?怎样对待本国传统文化?这是任何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都必须解决好的问题。”[1]部分大学生对于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表现形式等缺乏辨别能力,也普遍缺乏理性应对和理论批判的能力;对历史史实模糊不了解、不明确,缺乏基本的历史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历史方法的运用能力。在人生各阶段中,大学生的实践经验少,思想观念还未完全成熟,对一些事件的看法也不够全面,独立判断政是非的能力较弱,加之大学生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更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蒙蔽。

江先锋(2012)认为,大学生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最直接的影响者,也是最容易成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间接传播者。一些大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呈“碎片化”的特点,缺乏思辨能力,对许多问题的思考和理解带有强烈的主观性。他提出了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引导和正确、客观地看待互联网的利与弊等措施[2]。葛玉良、张晓娜(2014)指出,历史虚无主义者妖魔化我国领导人的形象,丑化林则徐的虎门销烟,不承认董存瑞和黄继光的英勇事迹。大学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有的人因为好奇心和叛逆会选择相信所谓的“真实历史”[3]。程馨莹、卢黎歌(2014)指出,国内大多数研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学者都是以揭露其本质为出发点,再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原理加以分析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传播方式、目的以及造成的政治危害等[4]。白羽(2017)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经济实情决定了中国的道路和制度,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只有人民和历史选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5]。

一、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产生、表现及其本质(一)溯源

虚无主义最早由德国哲学家Friedrich H. Jacobi于18世纪末提出,主要是对人生持否定和怀疑的态度;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早期的一些留学生传入中国,形成一种极端学说[6];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历史虚无主义同“美国模式”和“全盘西化”相呼应;新中国成立后,历史虚无主义开始否定中国的制度模式、否定革命、否定传统文化等;改革开放至今,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要是当出现了热点话题和分歧时以极端形式表现[7]。虚无主义通常被定义为:“哲学的否定、拒绝或否定的想法或生活的部分或所有方面”[8],对所有形式的权威进行彻底的或者激进的否定——不管这个权威是上帝,是人类的君权,还是道德价值等。虚无主义的概念强调权威与解释说明性权限,政治独立自主权和解释学本领之间的联系。

(二)表现

在虚无主义中,历史虚无主义是其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之一,是主观的、想当然的历史,极力推行“新历史主义”和“否定革命”学说,宣扬极端观念,不承认历史的规律性、客观性、连续性和实践性[9]。简单来讲,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即对我国现阶段的道路体系持否定态度,不承认马克思主义理论,反对唯物辩证法,造成人们意识形态的混乱,具有极强的误导性和渗透性。

历史的教训是惨痛而深刻的。苏联解体除了经济体制等多方面原因,还有一点就是主流意识被破坏。虚无主义一词在冷战时期具有中心思想的意义,影响着大众的思想和行为等。当时苏联人认为他们国家的许多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本质上都是“虚无的”,对其不信任,对制度模式也持怀疑态度。苏联人认为只有通过紧缩的西方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当时的社会种种弊端[10]。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在苏联肆意宣传虚无的历史,利用无线电广播来传播社会主义无用论,抹黑英雄人物,使苏联人民对制度失去信心,无法凝聚意识,用舆论压垮了人民的信仰,间接加速了苏联的解体[1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的冲击一直存在,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国家地位和综合国力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发达国家惧怕中国的崛起,用非常规手段赞助团体,利用互联网信息交流的便利传播历史虚无主义,宣传西方拜金主义等,逐步消解中国精神,扰乱人民大众的正确意识流。

(三)本质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主观的唯心史观,违背了客观真实的历史事实,充满着对历史的歪曲、背离和臆想等[12],否定了历史的必然性和规律的客观性。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方式具有间接性和干扰性,表面上倡导学术自由论,实质上是假借此得到一些学者的支持,试图混淆颠倒历史,造成知识文化界的混乱;互联网的发展使人们在手机和电脑上就可以了解到全世界发生的热点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者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公众号、微博和论坛等向社会大众传播无营养价值的视频和观点,发布失真的新闻报道,用反常规的态度来吸引大众眼球,恶搞历史,编写低俗文章和段子,宣传与事实背离的歪曲事件,调侃抹黑历史英雄人物,刻意放大历史细节,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历史虚无主义的引导。

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方法论,用孤立的、静止的观点分析历史、肢解历史,割裂了历史事件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只着眼于某些事件发生的偶然因素,忽略了大环境背景下的必然因素。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轉型阶段,积累了一些社会矛盾、社会问题,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了大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此问题的关注越来越密切、参与度也越来越高的行为现象,断章取义地歪曲解读领导人讲话,片面地分析历史事件。有一些学生对于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不够系统、内容了解得不够深入,仅凭网络流传的话题和自以为是的理论知识体系就提出了许多质疑的看法和观点,但现实的国情却并不是他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很多问题也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要把握好历史的全面性和整体性,分析全方位的因素。历史虚无主义支持者借题发挥,混淆高校大学生的思想,使他们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持怀疑态度,从而转向认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13]。

二、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今大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动摇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中国人民也曾尝试过走资本主义道路,尝试过其他党派、组织团体领导,但都以失败告终,历史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西方利用历史虚无主义大肆抨击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传播大量的错误观点,使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受到干扰,对改革和社会转型失去信心。历史虚无主义在近年来否定群众路线,质疑马克思“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质疑中国革命的群众基础,质疑中国革命的必然性和科学性;通过对人们领袖、革命英雄不断地进行歪曲抨击,放大他们的缺点,弱化他们的贡献,甚至扭曲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来动摇他们正在形成的价值观念。大学生在分析、解决问题的时候容易跟着历史虚无主义的方向,偏离了正确的思想体系,造成思想混乱,错误地认识国史和党史,消解爱国之心,动摇他们的理想信念。“改革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历史虚无主义者散布中国无创新论的谣言,使大学生在思想上对国家的创新理论和发展理论持怀疑态度,不敢创新、害怕创新,消解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消极的影响。一个国家的科技是否先进将会决定一个国家的战略地位,如果当代大学生减弱了自身对于事物的研究创新能力,国家的科技将会停滞不前,综合国力也会随之下降,这需要引起大家的高度警惕。恶意将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问题细化,加以放大,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大学生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未来前途失去信心,弱化了民族凝聚力,会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二)冲击党的执政地位合法性认识

历史虚无主义篡改历史史实,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一些领导人的过错进行无限地放大,潜移默化地否定他们的功劳。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对贪污腐败问题进行了重点整顿、治理,网络上传播着很多不当的言论,以偏概全。大学生在浏览、分析贪腐事件时,往往会被这些言论所带偏,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质疑和看法。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群众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新中国,提出改革开放,开辟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当今中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大国,而历史虚无主义通过质疑个别人物、个别事件、个别阶段来质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质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大学生逐渐失去对党执政能力的信任、对党执政能力的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据本国的具体实情,不断地总结了过去的历史经验而制定出来的。历史虚无主义者用别国的制度来指责中国的制度不符合规范,就一些极端的城乡问题和贫富不匀问题来质疑和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用片面的数据迷惑人民群众,大肆地宣传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一些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相对单一,大多都从微信和微博等新媒体中了解信息,既没有独立辨别消息真假的能力,又不会选择登陆官方进行查证,容易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中,对制度自信产生动摇,不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三)不承认优秀的传统文化

中华文明经过5000多年的发展孕育出了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在历史的沉淀中不断地积累了带有自身独特印记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4]。一直以来我们国家都推行“以和为贵”、团结和大爱等,抗战时期先烈们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下所展示出来的红色革命文化表现出中华民族顽强拼搏、勇往直前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全国人民艰苦奋斗、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宣传片、电影和广告等傳媒途径向大众传播资本主义的价值观,使大家潜移默化地接受他们的观念。大学生群体是最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之一。在国外的广告宣传、综艺和电视剧中,绝大部分都会隐射出“西方文化至上”的思想观念,他们推崇拜金主义、亲情冷漠观、阶级等级分化等,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着显著的区别。一些大学生在浏览之后质疑真实的历史情节,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怀疑,认为那都是过时了的失真的文化,不能够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有的大学生被历史虚无主义者的放大性报道所吸引,认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落后的,是造成教育、素质等社会问题的原因,甚至把尊重中国传统文化看作是“丢脸”的事情,觉得“西方文化”是最先进最进步的,盲目地否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否定一些人文道德观,否定先烈们的精神,从而不认同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否定自我

在新媒体高度发达的现在,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西方资本主义媒体借助网络的便利,发布各式的广告和宣传,甚至还有很多失真的新闻消息。有的大学生盲目跟风,认为外媒的观点和报道是最“权威”的,丧失了批判性和否定性,只是作为单向度人而存在着,他们不会去思考观点消息是否真实也不会带着质疑的态度去看待所谓的热点话题,只是跟随网络评论者的大流人云亦云地去顺从外媒而指责中国。一些大学生其实在接受有的新观点时思想上也会产生尖锐冲突,出现摇摆和不确定,在自身已了解的内容和新新内容中徘徊,不知选择相信哪一个。历史虚无主义者抓住了大学生们的内心,通过贴近他们生活的话语来迷惑其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使他们选择否定自我,重新接受“新事物”并完全融入其中。在国外许多大片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超能力”的人设,他们不会因生活的繁琐而困扰,不会忙于学习和科研等,每天都在重复着“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事业中,一些大学生深受超级英雄的影响,在生活和学习中找不到自我,看轻自己、否定人生价值意义;有的国外剧集中的很多青少年角色设定都以一种“开放”的特性示人,他们叛逆、早熟、吸毒、逃课等,国内有的大学生在观看此类电视的时候会与自己所形成的思想观念产生分歧,他们厌倦了传统的大学生活模式,认为这种开放的生活才是真正的大学生活,从而无法坚守传统的道德,影响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措施

(一)加强历史教育,完善思政教育工作者队伍

现在国内许多培训机构以及高校的部分专家学者们,以错误的历史观和模糊的历史史实去给学生传授、上课。他们忽视了历史学科的科学性,自身素质没达到合格标准就去传播讲课。习近平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1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尊重和维护历史学科的严肃性和严谨性,以身作则,拒绝唯心主义思想,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带一个好头,规范学科知识。加强对任课老师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要让任课老师熟练地掌握学科知识的全面内容,要让老师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能够有深入的了解,要让老师清楚地认识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主要表现、特点及危害等,使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避免陷入此中。

(二)深化教学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充分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改变传统的理论灌输方式,寻找一条适合当下大学生心理的教学道路,使学生主动、自愿投入学科的研究建设中去,引导他们形成科学的历史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揭穿历史虚无主义的谎言。公选课老师在课上应该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相结合,利用视频资料的放映和网络新词来提升学生们的兴趣,而不是乏味无趣的照本宣科,在课堂上多与同学们进行互动,让他们主动进入学习状态;在课下应该加强和学生们的沟通,关心学生们的身体和生活情况,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并进行有效的疏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各学院应定期组织主题实践活动,如参观博物馆、革命老区、革命遗址、伟人故里等,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老一辈们所留下的财富,争做有责任担当的新青年;定期组织学习讨论会和读书会,使学生们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达到自我教育、相互进步的目的。

(三)增强针对引导,培养自觉主动辨别的能力

选取不同的学生群体进行样本分类研究,可以得出他们在对社会思潮的认知、获取和受影响等方面表现为差异性显著[16]。据研究,在性别方面,男生比女生更容易出现叛逆行为,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在学历方面,应区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教学目标,对学历高的群体采取系统的思辨的教学方法,对本科群体采取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政治面貌方面,党员学生的思想觉悟比其他学生的思想觉悟较高,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小,但还是要加强教育,就共青团员和群众同学们而言,需要更多地加强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在专业方面,文科学生接触思潮的范围比理工科学生更广,因此需要增强对文科学生专业性的指导和教育[16]。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教育,可以更加细化不同学生群体的具体需求,既避免了学习资源的浪费,又在学生们原有的基础上深化了他们的理论知识。学生们在和自身情况类似的群体中更加能够讨论,形成一个高效的讨论分析模式,达到主动学习的状态,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其对一些事件的辨识能力,自觉抵御错误思潮的侵蚀。

(四)推进网络化建设,抢占思想政治教育新媒体阵地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形式也需与时俱进。一些非本专业的学生并不知道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是什么,因此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紧跟时代步伐进行创新,贴合学生的实际和心理,有针对性地改革、创新。未来世界的发展一定与信息网络密不可分,我們更应该把握好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17]。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惯,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网络化不仅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更贴近学生们的生活,通过微电影、微视频等植入,扩大在学生中的吸引力,让他们能够自觉学习,同时不会对“大道理”产生反感。但在此过程中也应该看到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不足之处,因此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要在数据和平台合作上加快更新;要学会运用网络语言和工具与学生们多沟通,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利用公众号和微博的便利,发布浅显易懂的文章,融入生活细节中去。

四、结语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严重危害了我国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削弱了民族凝聚力,动摇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阻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虽然我国已经对此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和努力,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遏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发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不断吸收前人的经验并加以总结完善,创新地寻找出一条符合具体实际国情的道路,更好地帮助大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体系,自觉主动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N].人民日报,2014-10-14(01).

[2]江先锋.大学生受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的原因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2,(4):50-53.

[3]葛玉良,张晓娜.历史虚无主义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3-75.

[4]程馨莹,卢黎歌.近年来国内关于历史虚无主义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4,(7):105-108.

[5]白羽.唯物史观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超越[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53-154.

[6]马龙闪.历史虚无主义的来龙去脉[J].炎黄春秋,2014,(5):23-28.

[7]梁柱.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泛起、特点及其主要表现[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3,(10):122-123.

[8]Nitzan Lebovic.The history of nihilism and the limits of political critique[J].Rethinking History, 2015,(1):1-17.

[9]黄凯峰.以科学的历史观指导历史评价——兼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6,(2):38-44.

[10]James Chappel.Nihilism and the Cold War: The Catholic reception of nihilism between Nietzsche and Adenauer[J].Rethinking History, 2015,(1):95-110.

[11]陈之骅.苏联解体前夕的历史虚无主义[J].高校理论战线,2005,(8):60-64.

[12]刘志洪.唯心主义的三种含义[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4.

[13]杨军.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高校师生的现状、原因和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60-63.

[14]于艳红.“四个自信”是实现中国梦的根基与保证[J].新长征,2016,(12):24-25.

[15]习近平.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EB/OL].(2016-12-08)[2017-04-25]. 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16]佘双好.当代社会思潮对高校学生影响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10,(10):77-83.

[17]张万玉.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影响及其应对[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105-107,110.

猜你喜欢

历史虚无主义现状
从“重新评价”历史人物看历史虚无主义的实质和危害
解构和超越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大国国民需要摒弃历史虚无主义
站在唯物史观的高度解析历史虚无主义
道教研究的历史虚无主义困境及出路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