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浅谈古诗文教学研究

2018-07-09赵春梅

读写算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材整合群文阅读

赵春梅

摘 要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的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无法计数。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均是对成长期的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好题材。《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段,对古诗词的学习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但小学语文课本录入的数量有限,学生很难体会到古诗词的魅力。如果有效利用群文阅读方式把古诗引入课堂教学,即可有效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又达到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 群文阅读;小学古诗;教材整合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3-0018-01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诗词历史源远流长,名篇佳作数不胜数。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的画面,创设了优美动人的意境,表达了深厚诚挚的情感。其价值不仅在于给人以艺术的熏陶,更能启迪人的思想,陶冶人的性情。而选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词,都是历经时间漂洗的不朽名篇,其优美的意境,丰富的感情,精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等因素,均是对成长期的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题材,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无限的魅力。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1——6年级的学生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首的要求,对各学段古诗词教学都有要求,但是小学语文的古诗教学历来是个难点。很多教师认为一节课能让孩子们走进古诗的意境,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古诗的群文阅读更是难上加难。古诗群文教学,难就难在内容多,理解难度高;难在时间紧,意境涵泳空间少;难在方法习得上需要理性思考,与古诗需要感性学习相矛盾。如何让孩子们能在一节课中学习一组古诗,既入意境,又得内涵,还得方法呢?

针对如何进行古诗群文阅读课堂实际操作,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课题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和反复授课实践,我认为在古诗词教学中,在设计理念上必须打破“教师讲解,学生抄记,最后死记硬背”的格局,而是要紧扣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古诗的特点,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以读为本,重视感悟探究,特别需要加大学生的古诗词积累量。教师必须掌握更多关于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比如利用群文阅读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古诗课堂教学的实效,进而让学生爱上古诗词,大量积累古诗词。

通过反复调查、实践,我们总结出以下的整合方式:根据教材中每一首古诗文的特点,以一个议题为依托,从课外选择3首古诗,整合出一组古诗,在课堂上以文中的“主诗”奠定基础,再用课外的“辅诗”拓展训练。

一、同主题古诗的整合

“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学生阅读一组读物,就是在不断地理解、感受、印证、吸收这一既定的结论。如唐朝李绅的《悯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短短20个字,就写出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們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这首诗的诗意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对小学生来说并不难理解。如果再配以唐朝诗人李约的《观祈雨》、曹邺的《官仓鼠》,学生通过阅读对比,便会找到共性,产生共鸣,既而会去思索:人与人为什么会有如此鲜明的对比?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

二、同内容古诗的整合

从古诗描写的内容入手,进行古诗群文阅读整合,是比较容易的一种操作方法,也是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古诗的一种有效途径。宋朝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整体上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庐山的仪态之美,而李白的《登庐山五老峰》里“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则是对庐山一个风景点的描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徐凝的《庐山瀑布》这两首诗虽然都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庐山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但给人的感觉却又各不相同。如果把这几首描写“庐山风景”的古诗整合在一起,课堂容量虽大,但却能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学生的想像力,引导学生进入了诗的意境,一旦进入意境,那么诗人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则不言而喻,学生也就掌握了诗词的精髓,从而达到阅读、理解、积累、运用的教学目标。

三、同作者古诗的整合

被后世尊称为“诗圣”的杜甫,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年轻时的杜甫壮志凌云,豪情万丈,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这一时期的作品如《望岳》正是他初定理想,积极进取的最好体现;后经“安史之乱”,生活的困苦让杜甫开始关注民生,如《春望》、《月夜忆舍弟》写出了他对战乱的厌烦,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对亲人的思念,对国家命运的深切悲叹;他漂泊西南隐居后所写的《蜀相》、《登高》,体现了他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感怀,如把这几首风格鲜明的诗整合在一起让学生对比赏析,对帮助学生理解杜甫“沉郁顿挫” 的作品风格,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同表达方式古诗的整合

古诗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多种:直接抒情的,借景抒情的,托物言志的,情景交融的,动静结合的,以动衬静的……如《赋得古原草送别》、《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是借物抒情的送别诗,这三首诗主题相同,结构相同,写作手法也相同,可以把它们整合成一组古诗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辨析、追问、思考:三首诗借景抒情的“景”不同,离别时的心情是否也不同呢?从而发现《送元二使安西》离别时是伤感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离别时是依依不舍的;《赋得古原草送别》作者认为朋友聚散,如同小草生长的自然规律一样,不需伤感,不用不舍。这样的阅读教学,学生鉴赏古诗能力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强的的学生同时也会感悟、提炼出作者的表现手法,从而运用到作文写作中。

总之,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紧扣《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性目标进行古诗词的阶段性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如果能合理的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整合能力,我们的教学效果会更加的明显,课堂也更加的丰富多彩,学生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之美,也能更好地学习与继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更应与时俱进,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教材整合群文阅读
浅谈初中仁爱英语教材的整合
小学语文教学中群文阅读教学分析
群文阅读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关于病理实验教学的一点体会
有效进行教材开发整合,提升语文教师课程能力
知难行易和机智处理高中政治教学中“难上的课”
浅析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