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引发的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
2018-07-09郭彦青
郭彦青
[ 摘 要 ] 核心素养是对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最新回答,同时也为怎样培养人指明了方向,但它本身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至于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变革来解决。在把握核心素养基本涵义的基础上,提出深度学习是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习方式,深度教学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由此,核心素养想要真正落地,教师必须展开深度教学,学生必须完成深度学习。
[ 关键词 ] 核心素养;深度学习;深度教学;学生;教学改革
[ 中图分类号 ] G642.0 [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05-4634(2018)03-010-05
核心素养的产生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核心素养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矛头指向教育与现实生活需要相脱节的实际。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事情或问题,需要多种素养来应对这些事情或问题,其中,最关键、最必要的素养被称为“核心素养”[ 1 ],它融合了个体的知识、能力及态度等多个方面,包括问题解决、创新、探究、批判性思维、自我管理、组织、人际交往等多种能力,是个体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2 ]。因此,核心素养受到了不少国家的认可与青睐,它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将引领世界教育改革的方向。
核心素养可以通过人为教育加以培养,即通过教育教学引导学习者习得,具有可持續发展性。当下,对“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有哪些特征?”“哪些因素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及“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不同学者和一线教师对上述问题有不同思考与认识,所以上述问题的答案多种多样。通过对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以及深度教学内涵的理解与思考,笔者认为:只有将学生引向深度学习的深度教学,才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与此同时,学生只有落实深度学习,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
1 核心素养:21世纪培养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标是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再次指向教育目标的追求方向,使教育家、学者、一线教师深深反思了“教育目标”的新时代意义:21世纪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
1.1 核心素养的国际比较与认识
在国际上,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核心素养框架是目前核心素养研究的巅峰之作,充分体现了人与工具、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我的关系,比较抽象。OECD 确立的核心素养包括:交互使用工具的能力、在异质群体中有效互动的能力以及自主行动能力。欧盟的核心素养倾向于结果取向,包括八大核心素养:母语交际、外语交际、数学素养和基础科技素养、数字素养、学会学习、社会与公民素养、首创精神和创业意识、文化意识和表达[ 2 ]。美国21世纪技能项目推出21世纪学习框架,其特点是内容清晰、全面且操作性强,有利于校本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开展。美国21世纪学习框架体现出鲜明的世界共同核心素养,构成了享誉世界的21 世纪 4C′s:协作、交往、创造性以及批判性思维。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按照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这三个维度,将核心素养分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并具体细化为十八个基本要点。
由此可得,核心素养也叫21 世纪素养,是个体为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需要,所具备的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可预测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核心素养是多种能力的集合与体现,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复杂性交往能力。
1.2 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的新思考
提出核心素养属于教育目标的范畴,是因为核心素养旨在通过学生的学习结果来反映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标准,而教育目标就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教育目标的确立是一项重大、复杂、不断深化的课题,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教育目标方面一共发生了三次重大转折,从最开始双基目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确立,到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出,再到近几年核心素养的出炉,每次转折都会对课堂教学产生深刻且广泛的影响[ 3 ]。从本质上来看,我国的教育目标由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最后再到核心素养,体现了从知识本位到个体本位的变迁。与前两者相比,核心素养作为新的教育目标具有许多新特征:(1)注重教育目标的综合性。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不是单一的知识目标或者能力目标,而是融合了多个方面,这一点体现在不同组织和国家对核心素养的细化上,如《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就将核心素养细化为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2)重视教育目标的基础性。基础性是基础教育目标的共有特性,而核心素养应该是基础中的基础,它必须是普通学生都能够获得的,是未来生活与发展所必需的。(3)增强教育目标的主体性。核心素养的提出是基于学生并为了学生的,是对“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以及一切为了学生”的深刻回应。核心素养是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适应未来社会生活的角度来思考学生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从而把学生培养成具有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人。(4)关注教育目标的时代性。核心素养是立足于当前这个社会而提出的,其目的是适应当前与未来的社会生活,并促进社会发展。
1.3 核心素养的落地之路:深度学习+深度教学
教师、学生、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缺少其中一种,真正的教学都是无法实现的。一般来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双方共同努力以实现教育目标。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具有引领教育教学改革方向的功能,但是目标的实现还需要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来共同完成,所以解决教师“怎样教”的深度教学和解决学生“怎样学”的深度学习才是核心素养这一教育目标的落地之路。核心素养、深度学习以及深度教学的关系如图1所示。
如图1所示,只有通过学生的深度学习和教师的深度教学,才能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深度学习的学习结果,以可迁移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综合体作为结果的呈现形式,这就需要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这两个关键问题。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核心素养是深度教学的教学目标,要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教师需要明确“教什么”和“怎么教”这两个关键问题。
2 深度学习:体现核心素养指向的学习方式
美国课程学家拉尔夫·泰勒曾说:“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4 ]学生要想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养,课上的深度学习无疑是重要路径之一。
2.1 深度学习的意涵
美国当代教育家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学习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及创造等六个层次,明显暗含了学习有深浅层次之分[ 5 ]。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在其论文《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中首次提出了深度学习的概念[ 6 ],他指出深度学习是指学习者在理解学习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識、新思想,并能够将所学知识同化于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还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以此做出正确、合理的决策的学习。
由此可知,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最大的区别是学生是否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批判、反思、迁移,并灵活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浅层学习或者说机械学习,是指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而深度学习是积极的、主动的、探究性的、理解性的、可以紧密联系实际的学习。在深度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接受和学习新知识,运用多种策略对新知识进行深度加工,并使其与自身原有知识产生联系,以此完成个人知识体系的建构,在此基础上,深度学习者还能将所学到的新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来解决真实的复杂性问题,做到举一反三。所以说,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学习者元认知能力、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问题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等高阶能力的发展。
2.2 核心素养目标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核心素养践行于学生,要求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学生学习的替代者。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通过理解、领会、评判、体验、感受学习内容,并将其进行深度加工,使其成为个人知识,并灵活运用于实际生活中,以此不断提升学习者的批判反思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进而促使学生学会学习。为了实现深度学习,进而实现自身核心素养的提升,学习者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真倾听教师的教学引导与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基础上,还需积极做到以下四点。
1) 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辨析。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理解学习内容的基础上,大胆质疑,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而不是一味地全盘接受所学知识。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多想为什么,多问为什么,对任何学习材料都保持一种批判或怀疑的态度,善于质疑,善于辨析,以此加深对深层知识和复杂概念的理解。
2) 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既要在多种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深入思考,把它们纳入原有知识的认知结构中,比如多学科知识的融合和新旧知识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还要有效利用图表、概念图等方式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进而发展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使其存储在长时记忆中,并能随时提取。
3) 对学习过程进行建构反思。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在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来调整原有的个人认知结构,并不断对建构结果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整。对学习过程进行建构反思,要求学习者在运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对新知识进行理解、分析、评判的基础上,不断对自我建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和审视,形成对学习过程的及时检查、调控和创造性改造。
4) 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不但要会学习,还要会运用。上述提到的对学习内容的质疑、对学习内容的有机整合以及对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都是为了学习者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一般来说,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结构是复杂的,需要学习者能综合运用多种原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做到对学习情境的深入理解、对关键要素的准确把握,在相似的问题情境中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能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 深度教学:体现核心素养指向的教学方式
学校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教育场地,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抓住学校课堂教学就是抓住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 7 ]。只有立足于“学”,才能弄清楚“教”,只有在对学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教才能具有实际效果和意义。只有把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才能把核心素养从一个抽象的理论变成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行动。
3.1 深度教学的意涵
郭元祥教授在他的教学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中指出,深度教学主要针对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对知识浅层学习的现状及问题,主张通过知识的深度处理,引导学生深度学习[ 8 ]。深度教学不是对知识的表面学习和机械训练,也不是单纯地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数量,而是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和完整性,通过创建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习者进行深度学习,帮助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建立联接并不断反思建构,从而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更深层次的意义系统的掌握。另外,深度教学还要求教师把学生作为教学和促进的对象,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所以,教师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课上的深度教学无疑是另一条重要路径。
3.2 核心素养目标要求教师进行深度教学
为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开展深度教学,教师需要进一步明确在核心素养目标下“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得怎么样”等问题。还要将教学指向学生的深度学习,使学生能够做到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辨析,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对学习过程进行建构反思以及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
1) 明确教学目标,回答“为什么教”。教学目标是对学习结果的预期表达,明确教学目标是教师进行深度教学的前提。教师以深度教学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按照核心素养的培养需求将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可以分为认知能力、人际交往和个人成长三个领域。在认知方面,教师要将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性能力、信息加工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等高阶思维和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人际交往方面,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作为教学目标;在个人成长方面,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毅力和学会学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逐渐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观。
2) 重组教学内容,回答“教什么”。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质疑辨析,对学习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因此,教学内容必是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方面,教师要在全面分析教材和深入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寻找现实生活中可以与知识点相结合的具有争议性的话题,将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并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将孤立的知识点联接起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质疑辨析并主动建构个人知识。另一方面,教师要提前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指导学生在新旧知识、概念、经验间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将新知识归纳到相关的概念系统中,帮助学生建构他们自己新的认知结构。
3) 改革课堂教学,回答“怎么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都是用来回答“怎么教”的,在保证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情况下,教师的教学过程应指向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建构反思,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以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解决真实的复杂性问题,往往需要多种学科知识融会贯通、多种方法相结合,只有学习者能够在复杂的问题情境中灵活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才算是形成了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创造平等、宽松、合作、安全的互动氛围来推动课堂互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助,不断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牢固掌握知识。再次,核心素养的提升要在实践中完成,需要教师创造多样的学习实践活动,促进“学用相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鼓励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让学生去体验与感悟实践的乐趣,实现知识内化、能力提升,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并得到学习的自信。最后,教师要创新性地使用教学策略,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进行有限教导、多元教导和情感教导,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决策和教学过程,以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目标。
4) 完善教学评价,回答“教得怎么样”。张浩、吴秀娟等人从认知、动作技能和情感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详细的深度学习评价体系[ 9 ]。基于他们的研究,教师可以制定详细可行的学生深度学习考查量表和教师深度教学考查量表。在认知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在记忆、理解的基础上达到对知识的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在思维结构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对学习过程进行建构反思和审视,是否形成对学习过程的及时检查、调控和创造性改造;在动作技能方面,考查学生是否进行复杂的外顯反应、适应以及创新,是否做到在相似的问题情境中举一反三,在相异的问题情境中抓住关键因素并深入分析,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并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情感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做到对自己的价值观体系的建构;在人际交往方面,考查学生是否具有有效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个人成长方面,考查学生的适应能力、学习毅力。
4 结语
深度学习与深度教学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由之路,也是破解当前教学表面化、学习浅层化的迫切需要。教师需要深刻领会深度教学的意涵与价值,以此不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需要在教师引导下,为自己的学习负责,积极主动地进行深度学习,不断增强自身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复杂问题的处理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另外,笔者所指出的教学改革并没有穷尽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的全部,比如教师的自我反思以及教学活动的及时调整与改进等尚未突出表明。值得注意的是,核心素养并没有确切的、固定的答案,它是对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最新回答,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需要研究者时刻保持关注,不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 1 ] 施久铭.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J ].人民教育,2014( 10):13-14.
[ 2 ] 张华.论核心素养的内涵[ J ].全球教育展望,2016( 4):10-24.
[ 3 ] 曹培杰.重新定义课堂:核心素养视角下的教学转型[ J ].现代教育技术,2017( 7):40-46.
[ 4 ] 陈红.深度学习: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以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材为例[ J ].教育科学论坛,2016( 23):16-18.
[ 5 ] 徐宾.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教学须把握好“五个度”[ 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6( 3):46-48.
[ 6 ] 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 J ].现代教学,2005( 5):30.
[ 7 ] 裴昌根,宋乃庆.基于核心素养的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探析[ J ].课程·教材·教法,2016( 11):45-49.
[ 8 ] 刘丙胜.以“深度教学”养育核心素养——以“哲学的基本问题”一课为例[ J ].中小学教育,2017( 6):9-12.
[ 9 ] 張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 J ].中国电化教育,2014( 7):5-55.
Deep teaching triggered by deep learning is the only way to train students′ core literacy
Guo Yan-qing
(School Of Ethnic Education,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Shannxi 710062,China)
Abstract Core literacy is the latest answer to what kind of person is cultivated in the 21st century, but also for the direction of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but it can′t solve the problem by itself. As for how to cultivate people, it can only be solved through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ocess. On the basis of grasping the basic meaning of the core literac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deep learning is the learning mode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The deep teaching is the teaching method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As a result, the core literacy wants to real landing, the teacher must carry out the deep teaching, the students must complete the deep learning.
Keywords core literacy; deep learning;deep teaching;student;teaching re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