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万山佳处一溪深
2018-07-08朵颐
朵颐
八百多年前一个初夏的傍晚,在江南西道赣江中游一个叫湴塘的地方,一位眉如墨画、双瞳剪水的雅士在家乡村口的黄沙大道上闲庭信步。不经意间,一首好诗便脱口而出:“插秧已盖田面,疏苗犹逗水光。白鸥飞处极浦,黄犊归时夕阳。”吟这首诗的雅士,是被誉为一代诗宗的杨万里,而诗中所描绘的优美意境,正是他的家乡。
杨万里的一生可谓既任性又令人敬佩。他自幼勤奋读书,在父亲的指引下先后拜名师求学。他28岁中进士,历任零陵县丞、奉新知县、国子博士、太常丞兼吏部右侍郎、常州知州、提举广东常平茶盐公事、广东提点刑狱公事、吏部员外郎等。在零陵时,主战派领袖张浚勉励杨万里要诚意、正心,杨万里便以“诚斋”命名自己的书房并以此为号。
杨万里毕生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宋高宗逊位后宋孝宗登基,不但平反了秦桧制造的冤假错案,也为岳飞昭雪,还起用了被废黜近20年的张浚北伐。然而,宋军在取得了几次小规模的胜利后大败。杨万里奋笔写下6万字的《千虑策》,不但总结了历史教训,批评了朝廷的腐败,还提出了振兴国家的方针,显示出了他的政治才能。此文一出便震动朝野,宰辅虞允文读后赞叹道:“东南乃有此人物!”决定推荐他越级做朝官。
无论是在做地方官还是做朝官时,杨万里都很勤勉、谨慎、廉洁、自律,从未遭弹劾和非议。他任奉新知县时恰值大旱,府库空虚,而牢中却关满了交不起租税的百姓。经调查竟是因群吏盘剥加数倍税所致。他放出牢里的犯人,并布告百姓实际的税额,还放宽了期限。百姓纷纷自动前来纳税,不出一个月就将欠税全部交清了。杨万里去广州管茶盐税时,发现产盐地却盐价奇贵,百姓苦不堪言。刚上任就有盐商送来奇珍异宝,他不动声色地收下后还请部下鉴赏,部下见主官也贪财,便告知他是因为盐商上下打点垄断了价格,衙门里人人都得了好处,历任主官都捞得盆丰钵满。杨万里捏住把柄后要严惩法办,于是属下全部认罚。事后,杨万里将珍宝退还,并允许小商贩购买盐进入市场,不久盐价便大幅下跌,没有盐商垄断和贪腐,盐税总额不降反升,使百姓和朝廷都获了利。
后來,朝廷为多敛财下令行使铁钱会子,而市场上会子要比铜钱贬值四成,这对百姓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杨万里多次上书陈述行使铁钱会子的弊端,坚决不奉诏,最终迫使皇帝收回成命。能劝皇帝将已通晓天下的旨意收回的事例历史上并不多见。难怪杨万里在离任后,多地百姓为他建了生祠。杨万里在66岁时坚决辞官,临走前将剩余俸禄弃于官库,一文不取便退隐家乡。
当然,杨万里最著名的还是他的诗,相传共2万余首,至今仍存有4200余首。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与陆游、范成大、尤袤并称“南宋四家”。杨万里初学诗时学的是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他的诗风开始转变,由师法前人转为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达出来。杨万里的诗纯朴且构思新巧。连陆游都说:“文章有定价,议论有至公。我不如诚斋,此评天下同。”
那首脍炙人口的《小池》是多么意趣盎然;而《晓出灵隐寺》则将强烈的色彩对比和雄伟壮观的场景浓缩于诗中。而他写的关于民生的诗角度更为独特,如《悯农》中写道:“稻云不雨不多黄,荞麦空花早着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杨万里的诗往往是从大自然中去取材,极富人生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