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度和层次——社会管理的立体架构

2018-07-07蒋丰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社会管理以人为本习近平

【摘 要】在新时代,社会管理与民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强调:“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在社会转型进入关键时期的中国,应该实行什么样的社会管理,如何进行社会管理,也是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社会管理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着重通过探索工作和制度两个维度,形成多层次的立体管理框架,从而真正构建新时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习近平;社会管理;以人为本;制度

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对人的管理,管理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管理,构建中国社会管理的立体架构。如果将社会管理目标看作是一个人的话,社会管理的三个维度就好比古代名医世家扁鹊的三兄弟,社会管理的工作维度好比名医扁鹊,当问题、矛盾发生时,在工作维度层面,运用行政手段为其“治疗和矫正”。制度维度好比扁鹊的二哥,在问题、矛盾尚未出现或非常轻微时,通过建立制度进行“预防和根治”。

一、社会管理的工作维度

在新时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快速发展同时,也面临社会矛盾凸现,社会管理任务艰巨繁重,工作的难度较大,如何处理问题,解决矛盾是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如何合理、合法的解决矛盾既是管理者的职责所系,又是民众的期望所在。面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矛盾,如何通过做好社会管理工作,如何理性看待问题、正确解决问题是社会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必须理性的面对问题矛盾,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理性决策,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予以解决。

(一)社会管理的原则。要正确进行社会管理工作,管理者必须坚持原则,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原則。以人为本,既是社会管理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又是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中的“人”是一个包括个体、群体、集体和全体人民在内的社会范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管理的实质是对人民群众的服务,说到底就是做好群众的工作。我们政府机构全部是为群众服务的机构。”所以,在社会管理中,管理者必须始终牢记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尽心尽则去服务人,而不是“管理人”。其次,遵循有效管理原则。管理是通过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次序,整合整个社会,从而促进社会发展。所以要将这些作为目标倾向,追求管理效率。第三,统一管理和分层管理原则。中国是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管理过程中,个体的行动是不同的,要减少社会能量损失,实现积极有效管理,就必须有一个全社会都公认的权威,由一个部门领导,避免“政出多门”,此外,为避免统一管理导致的独裁、集权,就需要分层管理配合,分层并非意味分散,是为了在强调整体的基础上由各部门各层次管理,增加管理的针对性、有效性。第四,民主管理原则,社会管理的对象是人、管理的过程是通过人与人的影响来完成。这就决定必须遵循民主管理原则,既要在管理层之间实现民主,也要实现与被管理者互动,听取群众的呼声。主体和客体的民主是科学管理决策的重要保障。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管理者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本原则,有效管理,统一与分层相结合,民主管理,从而做好社会管理工作。

(二)理性面对问题、理性做出决策。在当今社会管理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是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管理者无论是从履职的角度还是从为民的高度,都不能畏惧问题、回避问题,而是要高度重视、理性面对,理性决策。的确,在当下,有许多社会问题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形成和发展既有历史之原又有现实之因。如果管理者再思想冷漠、态度冷淡、处理冷酷,奉行一推到底,一拖到底原则,极有可能导致了许多事件由小推大,由大拖炸,最后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将人民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对此,管理者首先必须正确认识社会管理目的,以理性态度去面对。管理者在进行社会管理,特别是处理矛盾时,必须保持一个冷静的态度,了解事情的经过,客观、全面的分析事情的原因,作出对后果的预知、判断。理性面对问题是接下来理性决策、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决策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听从民意,提出决策目标,确定方案标准,制定多个方案供参考比较,并对其进行评估,最后集体讨论做出决策。

(三)采用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者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基础上,改变以往的教条化、机械化、官僚化,要想方设法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的进行管理,改革开放四十载,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对美好生化向往需求也日益增长,利益诉求和矛盾呈现多元化。新时代的社会管理,与时俱进,要坚持科学、创新管理,秉承服务管理理念,尊重群众诉求,管理与服务有机统一起来,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做到刚柔并济,对待人要柔,处理问题要刚。社会管理,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因此,管理者一定要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牢记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情,对上门群众的诉求,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用“仆人”的姿度去接待,用诚肯的态度去处理,能答复的不推,能协调的不躲,能解决的不拖。即使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事情,也要动之情,笑谈真理,把话说好,这才会使群众怒气而来,满意而归。而在解决问题时则要刚,解决的力度要大。态度要果断,当前一些社会矛盾和问题积累较久,错综复杂,有的涉及钱财、有的涉及人员、有的涉及政策法规,如果对顽疾不下猛药,遇难题不下大劲,仅仅一般性地对付一下,或习惯性地批转一下,肯定无济于事。所以解决的力度要非同一般,用“踏石有印、抓铁有痕”的精神和力度去抓社会矛盾,解决问题。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变的方式进行管理工作是管理者的重要法宝。

二、社会管理的制度维度和三个层次

如果说社会管理的工作维度是给社会的问题矛盾治病的话,制度维度的目的就是预防疾病的产生。古话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意思是没有制度的约束,个体行为就没有限制,这个整体就会陷入混乱。1制度层面的社会建设和管理,是要通过法律法规、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来维护和保障社会公正、公平、强化社会人的责任意识。

(一)用制度保障公正。我们面对的是资源相对稀缺的世界。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休谟说:“如果人类的慈善和自然的恩慧达到一定数量,我们将崇高的道德和美好取代正义,使得正义无用”,2今天,在工业化进程和科技发展高速化的今天,即使是被十八世纪人认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和空气也已经被证明是有限的,其分配也以涉及到公正的问题。更何况是其他资源。稀缺的资源不仅仅是在大自然,在今天,权力、职位、荣誉、金钱这些资源都是稀缺的,并且无论社会如何发展,物质资源如何丰富,这些资源依然会适度稀缺,如果不能合理处理好他们的分配,他们的稀缺必然会引发矛盾,成为社会管理的一大难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根据这些稀缺资源,建立制度,使其在分配使用过程中公正。公正与社会政策、制度是密不可分的。辩证的看待, 公正与社会制度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在保证社会的分配可以既定制定中进行的话,无论制度内容如何,甚至在他和每个人心中公正的定义有偏差,这个制度也是一种公正,是程序的公正,即制度公正。程序的公正是实质公正的必要条件。只有程序公正,才有可能、有希望达到理想中的实质公正。作为人类社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无论程序公正还是最后的理想中的实质公正,都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在现实社会中,都不会自然形成的,他必须由一个权威的机构进行制定,而社会管理者:党委、政府在其中,起到了义不容辞、无可替代的责任。在社会管理中,要依靠建立制度,保证分配的公正。

(二)制度维护社会公平。一个国家要想长治久安,就必须和谐稳定。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是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公平正义是民主法制的基本价值体现,一个缺乏公平正义的社会很难实现诚信友爱,活力也会锐减,安定则包括政治安定,经济安定和人心的安定,从一定意义上说,一个社会缺乏公平的基础,是不可能实现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更无从谈起。因此,社会的公平是和谐社会的的重要基础。

公平就是要求社会管理者和全体公民指按照一定的社会标准、秩序,合理地待人处事。公平包括公民在参与经济、政治和社会活动的机会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通俗讲,公平是一把“工具性”的尺子,强调待人和待物时的同一尺度。古代“分粥的理论”告诉我们,七个人分粥有多有少,如果单单依靠个体行为去维护公平,依靠的是个体的道德力量,而个体道德力量毕竟有限,总会出现人力不及时刻,会出现不公平现象,只有通过分配制度的改革,才能使这一现象得到改变,即所谓的制度保障公平。以我国为例,建国至今,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建立,制度改革,社会的公平问题有了极大的改善,如新中国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实施,告别了数千年中国重男轻女的思想,提倡男女平等,维护了妇女在婚姻中的公平权利。体现了制度的重要。所以社会管理中,管理者要利用好制度这个工具,依靠制度去维护公平。公平了体现制度的权威。避免社会产生矛盾。

(三)唤醒责任意识。近年来,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道路安全等事故频发,给社会造成极大负面影响,让百姓造成极大恐慌,这些安全事故是肇事者利益熏心结果,也反应了肇事者责任的缺失,甚至故意抓制度的漏洞。因此增强责任意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加强社会人的责任意识,不仅要通过教育提升个体的责任自觉性,同时也要依靠健全责任管理制度对其约束,完善对责任的监督机制。提高社会的责任意识,要以制为本。讲责任,也要讲责任制;有履责要求,也要有责任追究。落实每个社会人的责任制,既要履責,也要问责。一旦社会管理未能执行问责机制,所谓的责任制就形同虚设。在新时代社会管理过程中,必须将问责制度从始至终贯穿到履责的全过程,事前问责目的是提醒,事中问责作用是督促,事后问责的任务是诫勉。在新时代社会管理过程中,管理机构对工作认真负责管理者,按照既定规章制度要给予奖励和表彰;对于管理工作中出现失职渎职的,要按照既定规章制度依法追究和惩罚。在新时代,社会管理过程中,要用好制度这把公平正义之剑,切实将责任和责任制实现统一,履责和问责双轨并行,确保全社会形成一种良性、积极的责任价值,使新时代的我国社会发展处于“安全”的状态。

作者简介:蒋丰(1989-),男,上海人,汉,重庆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张立荣、汪志强:《当代中国政府社会管理创新》

[2]杨建顺:《优良的行政文化凝聚民心》,载《观察与思考》,2009(10)。

[3]朱建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载《余姚日报网》,2009-01-15

[4]陈心宇:《管理创新辨析》,参见http://www.mie168.com/read.aspx。

[5]小舟贤:《通过民间委托手法进行行政法执行体系的统合》,载《修道法学》第30卷第2号,2008(2);竹中龙雄:《公益企业中公共性与收益性的调和》,载《国民经济杂志》第92卷第3号,1955(9);

[6]杨建顺:《行政规制与权利保障》,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注释:

1.杨建顺:《优良的行政文化凝聚民心》,载《观察与思考》,2009(10)

2.朱建璋:《农村社会管理创新的若干思考》,载《余姚日报网》,2009-01-15

猜你喜欢

社会管理以人为本习近平
行政法治视野中的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管理创新过程中基层政府责任建设问题探讨
马克思的管理思想对加强中国社会管理的启示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