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
2018-07-07张春丹
张春丹
【摘 要】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和实施都要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为导向。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是阅读过程中的一个系统工程。读前环节是阅读教学中思维活动的开始,教师重在设计问题来启动学生的先行认知,为接下来的文本阅读作好语言、内容或结构认知上的准备。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通常要围绕文本话题设计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建立与即将要学习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阅读扫除一定的障碍。
【关键词】英语课堂;读前环节;设问;思维
学生话题相关的原有知识越多,阅读理解的难度就会越小。因此,如果要使得教学有效,必须重视学生的先前知识。在进入文本阅读前,教师通常要围绕文本话题设计问题,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建立与即将要学习新知识之间的联系,为阅读扫除一定的障碍,常见有如下三种设问方式:
一、经历分享
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一定的知识和经验进入课堂的,这是非常值得利用的课程资源。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和经验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
【案例1】在执教人教新目标(go for it)九年级Unit1 SectionA 3a “How I Learned to Learn English”课的读前导入部分,教师可以设置一个Free talk: “How long have you learned English? How do you learn English?” 此举可以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入手,再进入文本阅读,切中主题,铺垫充足。
(一)话题讨论
人教新目标初中英语教材以“话题-功能-活动”为编写思路,话题是单元的核心,是统领单元各环节的枢纽。教师可以从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利用头脑风暴的方式列出与主题相关的词语或内容,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形成话题语义场,丰富话题结构,拓展话题内容。
【案例2】在执教人教新目标七年级下册Unit 5 “Why do you like Pandas”时,教师围绕动物这一中心话题,设置一个问题:“How many animals do you know? What are they? ”引导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激发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积极列举各类动物,教师再通过动物的图片呈现,帮助学生回忆、联想,并总结概括“Animals are our friends. So when they are in danger, we should save them.”如此教师就非常自然流畅地导入到了“Lets save the elephants”这一话题文本。
(二)背景铺垫
背景铺垫就是把和语篇相关的背景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示给学生。初中教材大部分的话题较常见,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但也有部分单元话题学生平时接触不多,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背景知识做必要的鋪垫和呈现。
二、问题导思
在文本梳理过程中,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尤为重要。清晰明朗的主线可以将原本看似孤立的文字串联,便于学生更快速、更全面的地理解文本,使阅读过程更有意义。故对于一些按照时间顺序叙述的文本,教师可按照时间顺序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而一些以地点、路线为主线的课文,教师可采用地点流程图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梳理。与记叙文相比,说明文、评论性文本梳理难度可能更大。由于没有明显的时间或地点,我们可以尝试从文本内容结构角度去梳理。
都说“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同一篇教材,不同的教师会构建出截然不同的教学设计。但精彩的教学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围绕文本主题。围绕文本主题是有效开展课堂阅读活动的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文本体裁结构、写作意图、标题内容等来把握主题,进行有意义的铺垫和设问。在阅读活动问题设计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和挖掘文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找准切入点设计问题,拓展文本内涵,发展学生较高层次的思维。教师要围绕文本中任何有价值的发生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回到文本,对文本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和归纳,并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和判断,并注意引导学生从文本中找到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避免盲目拓展和主观臆断。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阅读课中词汇教学的实效性探究[J].张孝意.英语教师. 2017(05)
[2]关于高效课堂下农村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J].王慧慧.山西农经.201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