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2018-07-07许可
许可
当前信息化技术的迅速发展,给财务会计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手段。推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信息化、甚至于构建会计与生产、销售过程数据联动的一体化信息管理系统,不仅使得企业内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减少复杂的人工核算工作,还促进了企业内部财务会计工作的透明化管理,积极避免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本文以我公司会计管理信息化应用为例,分析了信息化对于促进财务会计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一、会计工作概述
会计信息是指导和促进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工具。会计工作通过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进行会计分析,进而编制财务成本计划,考核经济效益,预测生产经营前景,从而作为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会计信息要求具有真实性、及时性、相關性、有用性、可靠性和可比性等特征。以信息化推动会计工作的高效开展不仅可以确保会计核算职能得到加强,确保会计信息的重要特征得到落实,甚至可推动财务成本的有效降低。
二、 会计信息化工作实现会计信息五确保
(一)会计信息化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
公司会计信息化依托计算机的强大运算能力,运用软件系统执行从凭证录入到发货计量统计到账户自动扣款到生产财务报表的全过程,消除了手工方式诸多技术环节,人工干预大大减少。由于人为手动计算、统计错误导致的数据失真大幅减少,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公司会计管理信息系统授权控制管理,通过对不同人员权限的分配、密码等手段对系统操作及动用系统资源进行控制,操作人员只能进行授权范围内的操作,从程序来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了防止非法介入、篡改或舞弊行为的目的。客观上也进一步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
(二)会计信息化确保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公司会计信息化后,时效性得到提升,实现了大数据的即时演算、统计,可实现对关键数据参数的即时监控,使经营者及早意识生产经营过程存在的不足。同时会计系统与销售等各相关系统的联动使得数据统计量大幅提高,可实现较为全面及详尽的数据预测模型,对于生产经营的参考与决策价值大幅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得到大大加强。
(三)会计信息化确保会计信息可靠性
公司会计信息化后与生产经营信息联动,实现管理链条化,全面、系统的反映公司经营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避免了原会计工作较为单一、反映公司经营现状不够全面,可靠性不足的情况。同时,会计信息化也实现了财务多点或远程监控功能,强化了财务监控,确保了会计信息可靠性。会计信息可靠性的提升也提高了公司经营决策的正确性。
(四)会计信息化确保会计信息可比性
可比性是要求公司其前后期会计信息保持可比,或公司与其他同行单位同一时期的会计信息保持可比。公司会计信息化后,对于数据信息的统计分析利用率大大提高,对于数据的检索及查询能力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可对比性。
三、会计信息化推动财务成本降低
目前公司客户主要来款方式分为现金来款及银行承兑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由于具有流动性强、安全性高的特征,应用原来越广泛。但是由于其占用公司周转资金影响公司现金流,同时由于不同承兑期承兑汇票的收取导致公司无法获得该部分资金应产生的银行利息等收益导致公司财务成本上升。
公司原对客户来款方式未进行约束,进行会计信息化后,公司根据不同的来款方式采取不同的计价方式,要求客户月度来款确保一定比例的现金占比,现金部分提货产品按协议价销售,现金不足而以承兑补足部分进行加价销售,根据承兑期限不同又进行再次加价,承兑期限越长加价越多。这些销售及涉及资金结算的会计统计工作都是借助信息系统自动完成的,否则由于结算方式趋于复杂,公司影响结算的如不定期调价,不同区域不同价格,来款方式变化等因素较多,按公司目前的财务及销售人员队伍,原会计工作方式完全无法施行或推动该项业务。
以2017年计,公司共来款5.9亿元,现金2.4亿元,占比约40.7%,承兑3.5亿元,占比约59.3%,经会计信息化推动根据来款方式的不同进行结算,若能将承兑占比下降20%至39..3%,按承兑皆为六个月承兑,以2017年银行存款半年期利率1.55%计算,可降低财务费用=5.9×20%×1.55%≈0.0183亿元=183万元。
可见,会计信息化不仅大大提升了会计工作,优化了公司财务管理,减少财务风险,而且推动了财务成本的降低,确保企业实现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