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维坚:追求专业生命幸福感

2018-07-07魏文琦

广东教育·综合 2018年6期
关键词:顺德区培养对象特级教师

魏文琦

陈维坚

记    者:陈老师您好!拜读过您的一篇文章《学习者 思考者 研究者 实践者——我的职业规划和成长中的“四种角色”》,请由此谈谈您的教研之路,您是从哪个切入点开始教研活动的?

陈维坚:2000年开始,我在高中历史课堂进行“小组互动合作”教学实验,经过反复尝试,摸索出了以“问题设计——个人独立研究——小组讨论——集体交流——师生总结——过程评价——质量控制——小组奖励”为流程的“小组互动探究学习”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辐射到其他学科,形成了以“理论引导、骨干引路、高三先行、以研促改、集体攻关”为特色的教改新思路,在省内外引起了较大反响。

记    者:许多优秀的教师都是在“课堂拼杀”的实践中诞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课堂实践都能造就优秀的教师。“问题即课題,教学即研究”,请问您是怎样理解的?

陈维坚:我认为,在问题的状态下思考,在研究的状态下教学,这样教学就会由偶然走向必然,由自觉走向自由,教师才会实现由经验型向学者型、智慧型的转变。教学与研究相结合,不仅可以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还可以帮助教师在劳动中获得理性上的升华和情感上的愉悦,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和思维品质,从而体会到工作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近年来,我先后在省级、部级专业刊物上发表教学研讨文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搜集和积累自己教育矿藏的过程,也是总结提炼自己教育智慧和教育艺术的过程。

记    者:我了解到,2010年您开始主持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名师工作室,2011年主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街道名师工作室,2012年主持第二批广东省教师工作室,是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主持人。那么,您是以怎样的理念来建设工作室的?

陈维坚:我的工作室理念是:一体两翼,着眼发展。“一体”即以“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全新的网络平台为载体;“两翼”指“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以及“打造精品历史工作室”两个努力目标。

在日益注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今天,历史教育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教学的素材很多,大量的媒体热点或多或少会冲击学生的认知和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学生认知结构的多样性、思维方式的求异性和灵活性以及学科联系的交融性,大胆尝试与探索在课堂中建构有机的教学形式与课堂氛围、强化课堂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同时反思如何帮助学生打破思维桎梏,建立新的科学的时空观念,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开放思维和崇高理想。

“互联网+”为工作室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型平台。依托网络平台,可以拉近工作室成员之间的距离,随时随地进行资源共享与信息的交流互动,丰富研修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提高研修活动的效度。同时,网络平台还有助于工作室更好地“引进来”和“走出去”。

记    者:众所周知,教师工作室要在当地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请谈谈您如何利用教师工作室,探索教师成长规律,助力广东省青年历史教师的成长。

陈维坚:本工作室在组织建设上分为“研修团队”“保障团队”。“研修团队”包括:工作室主持人和研修成员(2012年10名省骨干教师,2014年13名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5年10名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6年10名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2017年4名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9名华南师范大学2013-2015级历史教育硕士生,5名肇庆市名师培养对象,4名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成员,9名部分学校推荐的骨干教师。“保障团队”为工作室提供业务指导与后勤服务。其中,专家顾问组由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培训与研究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和嘉应学院专家与教授、省级名师、顺德区教育发展中心成员组成,为工作室提供业务指导;工作顾问组由研修团队所在学校校级领导组成,保证工作室的后勤工作。

广东省2015年高中历史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跟岗学习总结大会

工作室的培训理念是以人为本、共生共赢。我们关注研修学员的实际需求,为学员提供“专家引领、师徒结对、学校体验、合作学习、经验分享”的学习机会与平台,使学员能够获得持续、随时、细致的观察与体验,更加有效地学习相关知识、提升能力。提倡有机整合“学、问、思、辨、行”等自主学习行为,以充分发挥各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工作室分别从学习内容、学习场景、授课教师三个维度加强实践性开发与建设,注重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着力落实课题科研方面的具体事务。学员可以将工作中的各种困惑带到研修课堂上,形成工作室主持人、导师、学员、工作室成员及各专家的多元合作互动讨论方式,建设学习共同体。学员返校后,工作室在网络平台进行跟踪指导,认真做好回访工作。

工作室以课例研究、课题研究和论文指导与写作为主要内容,通过专家的专题报告、工作室成员和研修学员的相互听课、评课与研讨,促进工作室成员和研修学员师德水平及业务能力的提升,实现“让骨干教师成名,让名教师成‘家”的追求,有效推动培养对象的成长与发展,使其能够在所在学校和本地区产生辐射作用,成为相应学科教学的指导者和引领人。研修学员的成长直接或间接地反哺工作室,为工作室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与建议,最终达到双方的有机互动与共生共赢。

我们充分利用顺德区特级教师工作站、容桂中学、容山中学和华侨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指导韶关、湛江、肇庆等地的青年历史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践,前往深圳、中山、汕尾等地的学校交流学习,并在佛山、肇庆、梅州等地开展区域示范带学和支教工作。这几年,工作室的青年教师业务水平提升很快,例如,顺德区第一中学教师冯波、顺德区容山中学教师刘洪艳分别成为2015年和 2016年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我觉得,教师的第二次成长与第一次成长是不同的。有的教师评上高级职称后,出现了职业倦怠,也有的因家庭原因以致在专业上没有更进一步的成长。2010年被评为特级教师后,我常常思考如何突破思维定势。尤其是身为学科引领者,更要有奉献精神、创新意识与责任担当,把眼光放远,辛勤耕耘,总有收获。

陈维坚,佛山市顺德区华侨中学历史教师,省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中学历史学科带头人,中学历史特级教师,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育硕士兼职导师。201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他认为,教师应该在帮助学生成长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能不断成长和成功,并从中感受教育的真义。

猜你喜欢

顺德区培养对象特级教师
探究圆锥曲线中的存在性问题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上海市护理学会2020年优秀青年人才育苗计划培养对象验收评估已完成
特级教师批作文
特级教师批作文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3KC佛山市顺德区展翼家具有限公司
漫谈特级教师的“再成长”
江苏启动档案人才“151工程”
本刊编委吕建新、周翔天入选浙江省第二批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