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引领 谱写“三农”新篇
2018-07-07叶志黄瑞泉刘泉文大余县委政研室
文|叶志 黄瑞泉 刘泉文(大余县委政研室)
大余县以乡村振兴为引领,开启新时代“三农”工作新征程。
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导向壮大农业农村经济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积极发展附加值高、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农业产业,重点发展了蔬菜、花卉苗木、生猪、鸭业、油茶、豪猪等主导产业。特别是加快发展蔬菜产业,打造了新城万亩蔬菜长廊、10万头豪猪产业生态养殖基地等110多个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8.8万亩,总产量达15.8万吨。结合全域旅游,打造了5200多亩的黄龙花木产业示范园、万亩金边瑞香产业园等一批花卉苗木基地,全县花卉苗木面积突破10万亩,形成了“百里花卉苗木长廊”。
积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把产业化经营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不断延升产业链条,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培育壮大了南安板鸭、牡丹亭旅游食品、章源竹木制品等一批农业龙头加工企业。全县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6家,1亿元以上2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8家。积极推行“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等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社新增28家,达到216家,家庭农场新增33家,达到242家,全县专业种养大户达380户。
加快培育农业品牌。南安板鸭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金边瑞香列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名录。拥有“三品一标”产品27个,特别是像打造“赣南脐橙”一样打造“赣南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基地和蔬菜产品如雨后春笋,创建蔬菜“三品一标”产品15个。
促进三产融合发展。把“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头戏和未来发展方向,积极推进业态创新。大余县利用乡村良好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等优势,大力发展创意农业、休闲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共享农庄等,发展沟域经济和田园综合体,将新城万亩蔬菜产业长廊、百里花卉苗木长廊、黄龙现代农业花卉苗木产业示范园等农业产业重大项目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形成了“百里乡村旅游长廊”。通过不断培育农业全产业链增加值,推动实现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农耕变体验、山水变资源,促进农村地上长出金元宝,绿色生态变成摇钱树,美丽乡村成为聚宝盆。
以改善人居环境为抓手打造和谐秀美乡村
大力推进“美丽乡村”“美丽庭院”建设。近三年,大余县整合各种资金5.86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点共计240个,对各新农村建设点开展“七改三网”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改水11628户,改厕完成11507户。全面落实“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全县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着力打造布局美、设施美、卫生美、绿化美、家风美的“五美”美丽庭院。
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路长制”“河长制”“区长制”,开展“违建违章大拆除、景区景点大提升、堆积杂物大清理、建筑立面大改造、绿化亮化大行动、村容村貌大革命、乡村路网大畅通”七大专项行动,大力消除视觉污染。累计拆除蓝铁皮棚等“两违”建筑110多万平方米,拆除农村“空心房”57.7万平方米,房屋整治提升3000多栋,高速沿线房屋坡顶改造2200多栋。关停、拆除禁养区养殖场养殖场634家16.38万平方米。完善农村垃圾治理,率先在全市建立农村生活垃圾专项治理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全县配备农村保洁员761人,购买户分类垃圾桶11.7万组,免费发放到全县每家每户。开工建设国省道及农村公路435条、近1000公里,实现全县(25户以上)自然村通畅率达到100%,
大力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坚持既塑形,也铸魂,深入推进乡风文明行动,大力度整治以当贫困户为荣、不赡养老人、脏乱差反弹、无理缠访、高价彩礼等陈规陋习,培育良好乡风民俗,为美丽乡村注入美丽灵魂。特别是狠抓了绿色殡葬改革,集中开展“向陋习宣战、树文明乡风”暨殡葬改革“零点行动”,将开门见坟的山变成旅游区、人鬼混居的村变成和谐秀美的景、抬棺游街的城变成创建全国文明城、风水先生变成乡风文明理事会成员、昔日存放棺材的祠堂变成村民的“读书房”的“五大转变”。
以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为追求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抓村集体经济助脱贫。充分发挥农业产业扶贫持续性、稳定性特点,重点打造了116个规模产业扶贫基地,贫困户产业捆绑率达100%。通过“1648”模式(即以党支部引领,出台专项扶持资金、贷款贴息、享受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优惠政策、返还部分增值税和企业所得税、免除工程项目行政事业性收费等6项政策,探索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劳务服务型、自主经营型4大类型,实施流转土地、发展产业、盘活资源、光伏发电、合作服务、乡村旅游、招商兴企、异地置业等8种主要模式),2017年,全县全面消除了无集体经济“空壳村(社区)”,66.7%的村收入超5万元,力争今年实现村集体和贫困户“双脱贫”。
抓就业创业促增收。在全县各村建立益农信息社销售站点,培育蔬菜购销经纪人才队伍200余人;采取“企业+车间+贫困户”模式,引导本县工业企业、仿藤家具、服装制衣、折花、假发生产、电子、工艺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企业在村一级创建就业扶贫车间,促进“农民变工人”“厅堂变车间”“麻将手变编织手”三大转变;引导农民入股光伏发电、标准厂房,从事黄酒、板鸭、红糖、芋荷等100多种农土特产加工,促进户户能创业、家家有产业、人人有事做、个个能挣钱;积极发展农旅电商,建设了电子商务产业园、电商孵化园、农旅电商创业街,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网络体系,使南安板鸭、多味花生、豪猪、芋荷、烫皮、酸萝卜等名优名特农产品,售价普遍提高30%以上,销量增长3倍以上,大余县也被评为“中国农旅电商示范县”。
抓农业农村改革增活力。围绕“农村改革活”做文章,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针对乡村闲置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森林湖泊、田园山水等沉睡资源的情况,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盘活农村资源要素;通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组织,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农民入股开发乡村,发展林下经济,推动实现农民土地房屋变租金、入股企业变股金、镇村务工拿薪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