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金色的田野
——记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共产党员陈先根
2018-07-07樊耀清詹文格修水县农业局党委办公室
文|樊耀清 詹文格(修水县农业局党委办公室)
一
从事一个职业,贵在坚守,一天两天的坚守很容易,一年两年的坚守也不难,但一辈子的坚守就有点难度了。农技服务是一项基础性工作,在日晒雨淋的环境里浸泡得太久了,难免会有一种厌倦感,久之将失去工作的激情。但是,在这个群体中还有一类乐于奉献的人,他们的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执着,内心饱含质朴与高尚。每当我审视身边这名皮肤黝黑、言语不多的农技干部时,总会被他的爱农、恋农、为农的情怀深深打动,他数十年如一日,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弘扬着“老黄牛”精神。这个人的作风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平凡普通,毫不张扬,他就是修水县农业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站长陈先根。
1982年7月,陈先根从樟树农校毕业,同年8月参加工作,先后在白岭、黄港、宁州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当时正是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种田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迫切需要农技人员的帮助和指导。他与农民同吃同住,与他们同喜同忧。
由于工作出色,1988年陈先根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已有30年党龄的陈先根,成为一名能力强,业务精,作风硬的优秀党员,履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
在追逐名誉与利益者看来,搞农业工作又苦又累,收入不高,日晒雨淋,脚沾泥土,低人一等。陈先根对这种看法一笑了之,在他心里,农民的汗水中有瓜果的芳香,有钻石的光泽,他们是大众苍生的衣食父母,是质朴高贵的人生。
二
参加工作的那年,陈先根刚满19岁,不少同学和朋友都设法留在县城机关,而他却根据需要,来到最边远的大山深处——白岭区工作。当时农民的日子还很艰苦,尤其是人多地少的西部片区,还有不少老百姓没有解决温饱,为了让农民有饭吃,陈先根感到了肩上责任,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是工作的关键。为搞好农技服务,陈先根加强学习,注重从理论到实践,提高自身素质。从病虫害预防,到水稻、油菜、小麦的苗情观察记载,精心编辑苗情预报,积极开展水稻良种、薄膜育秧、旱床育秧、抛秧、直播、再生稻栽培、半旱式垄作栽培、配方施肥、玉米间作套种、油菜板田移栽、小麦高产密播、杂交稻制种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撰写各种农技资料180余篇。
1986年调到了粮食主产区——黄港区工作。为搞好农技推广,陈先根风雨无阻,从不间断,每天都要到田间地头,主动放弃节假日。推广新品种、抓新技术示范点和杂交水稻制种,需要长期驻扎基层,现场解决疑难问题,与农民结为兄弟,交为朋友。农民白天要出工,只能利用晚上进行培训,他经常忙到深夜。为了工作,陈先根几个月才回家一次,但从无怨言。通过他的努力,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提高,粮食产量稳步增长,1991年获得推广半旱式垄作栽培市级科技一等奖。
三
陈先根是一个敢啃更骨头的先锋,一些要求高,难度大的工作都由他领头。2000年成立了农业行政执法大队,执法是工作中难度最大事情,把他从农技推广岗位转向了农业执法岗位。作为负责人,他带领大家认真开展农业行政执法,查处农业违法违规案件800人次,连亲朋好友也从不徇私情,为农民挽回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近千万元,树立了良好的农业执法形象,工作得到了省、市、县领导的高度评价。2003年修水被列入全国农业行政执法试点县之一;2002—2004年连续三年获得省、市农业行政执法先进单位。
2012年修水县农业局又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陈先根再次服从组织安排,成为首任站长。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大事,“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经过五年多的共同努力,修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5年修水县被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先进县;2016年获得省级绿色有机农产品示范县;2017年修水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站通过资质、计量双认证,是全省第二家县级农产品检测双认证的单位。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参加工作36年来,陈先根不管在哪个岗位,始终坚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衡量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做一名“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农技工作者,以实际行动去实践他的为农初心和入党誓言,为此,先后被评为县委、县政府先进工作者;全省农技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行政执法先进工作者; 2017年被国家农业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表彰为“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
从春种到秋收,从乡镇到机关,陈先根一直奋战在农业生产一线,他不忘为农初心,用真情描绘着金色的田野,践行着为农服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