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营改增对文化传媒企业影响研究

2018-07-06杨丹

财会学习 2018年13期
关键词:文化传媒营改增企业

杨丹

摘要:营业税税制对于文化传媒企业来说存在重复征税的弊端问题。伴随我国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与壮大,税制改革势在必行。因此,本文就营改增对文化传媒企业产生的影响展开分析,并探讨了积极的实践策略。对推动文化传媒企业实现持久、长效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营改增;文化传媒;企业

一、营改增对文化传媒企业的影响

营改增税制首先在我国上海进行试点并取得了明显成效,当然由于牵涉行业众多,各个企业发展建设规模不同,因而在减税的程度上并不一致。相对来说,文化传媒企业在改革之前征收比例为百分之五,虽然营改增后提升了百分之一,然而文化传媒企业却可通过采购环节的专用增值税发票进行销项税抵扣,因此,针对一般企业来说,百分之一的增长不会使其面临较大的负担,相反,最终的结果是令增值税下降。对于小型规模企业则征收百分比降低百分之三,这无疑会令其缩减纳税成本。我国当前百分之七十的文化产业均属于小规模企业,这样一来,大部分文化传媒企业纳税额将大幅下降。

实施营改增后,作為产业链终端,文化传媒企业可在采购过程中完成销项税抵扣,同时在对外服务环节,可开具进项税发票。也就是说文化传媒企业在由多行业组成的产业链之中不会成为被排挤对象,文化服务需要势必不断扩充,将对文化产业建设形成有效的助推作用,利于产业不断扩充规模、提升行业竞争力。通过对试点文化传媒企业的分析调研,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文化技术企业无论在市区还是外省的客户量、甚至境外合作量均实现了稳步增长,这足以表明营改增对推动我国文化传媒产业的健康、有效发展形成了极为有利的影响,使行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更加明显,业务拓展将指日可待。

二、营改增下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策略

(一)调整文化传媒企业一般纳税人标准

营改增下,纳税人划分标准参考销售额情况而定,与营业税制下的划分标准存在较大差别。纵观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其体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即文化传媒企业大部分坐落在北上广大型城市。经过抽样调查则可看出,这些企业之中中等以及小规模的纳税人百分比占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导致该现象的成因在于,评定标准令较多文化企业不能上升到一般纳税人的层次,同时小规模企业也不能完成进项税抵扣,而又不能为下游单位开具专用增值税发票。即便小规模单位申请了代开发票,而代开发票程序繁琐,下游可以接受的单位也仅能够依据百分之三的简易方式进行进项税抵扣。这样便会导致抵扣出现断层与不完整的问题,同时下游单位会大范围缩减同小规模企业的合作,这在一定层面阻碍了小规模文化传媒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事实上,营改增的初衷便是由整体层面缩减税收,使更多的人群享受到政策的优惠,然而由目前试点工作审视,判定纳税人的标准的严苛,大部分小规模企业不能符合认定要求因此享受不到营改增的实惠。也就是说税制改革的成效尚且没有全面显现。

为此,后续实践工作应致力于调节纳税人评判细则,可通过数次的实践与尝试设定一个中间量标准,方便提升文化传媒行业一般纳税人企业的百分比,令越来越多单位享受到营改增的胜利果实。

(二)扩充进项税抵扣范畴

由2012年营改增制度实施以来,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在一些行业效果并不明显,探究成因不难看出,税制改革仍旧没能在全行业之中深入渗透,这显然对文化传媒行业的建设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无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以及转型。为此,应继续扩充改革范畴,将营改增税制在文化传媒行业中的理论效果真正落实到位。当前,营改增下不动产没有全面囊括到抵扣项目之中,对于文化项目、行业企业的资源、设备更新步伐形成了阻碍影响。同时,无形资产方面,仅有少数的软件可依照要求进行销项税抵扣,特许权等无法完成抵扣。另外文化传媒行业相当一部分成本为人员脑力开发费用,是无法取得进项抵扣,无疑是增加了税负。由此可见,扩充进项税抵扣范畴十分必要,当然该过程中应以稳定为大前提,囊括多样化行业,使抵扣范畴更加合理、规范,进而令文化传媒企业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改革成果。前期,可首先调节一些文化服务方面的销项税,这是由于传媒企业特征决定其具有一定的成本构成特殊性,人工成本占据了总成本的较大比例,且不能开具进项税发票完成抵扣。另外,还可针对体现文化创意的部分文化产品进行调整,例如转让知识产权的部分收入免征营业税。如此一来便可有效调节文化传媒行业企业抵扣事项有限的矛盾,为扩充抵扣业务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财务员工素质水平

企业能否在纳税成本上占据优势,重要环节在于财务员工有否掌握了丰富的财税知识,能够利用科学、有效、合乎标准的方式赢得纳税优惠。营改增制度纳入广电、传媒等文化行业后,文化传媒企业势必进行大规模的财务管理升级与整改。而财务员工则在该过程中发挥了主导影响,可辅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并准确抓住营改增的附加优惠,探究政策内容中同企业自身发展相符的各类细节问题,有效进行纳税筹划。为此,企业财务管理层、基层员工应具备更高的知识储备量以及丰富的专业素养,能够以宏观角度制定各类工作方案,体现战略性。从文化传媒企业角度来说,则应做好财务员工职业能力训练,采用分级、分层的管理方式。针对基层财务员工则应致力于培养他们提升对财税制度改革的认识与理解力,将营改增的进程、制度、内容作为学习的重点,避免停留在表面。应使财务员工真正明确营改增对于缩减企业税负意义重大,进而推动传媒行业健康、快速、高效发展。同时,还应重视整合财税政策以及财务知识,提升员工纳税筹划水平。完成培训后企业应做好审核管理,加快落实培训成果。针对企业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则应将业内交流作为主要培训模式,提升管理层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以宏观视角掌握营改增下传媒企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还可将营改增有关财税政策作为企业内部晋升考核的一项标准。

针对文化传媒企业员工来讲,营改增是财税政策的全面改革,现实工作中,财务员工应时时刻刻把握同行业范围内各级企业单位的业务动向,紧密联系营改增税制,探寻其内在的深层次意义。应将纳税筹划工作的重心选定在进项税,这恰恰影响到营改增改革能否为企业带来真正的实惠。文化传媒企业可积极把握改革之东风,依照现实要求快速购进应税服务以及相关的资产,实现企业内部的硬件、软件、资源与技术更新。由宏观战略视角来说,文化传媒企业还可成立子公司,细化业务分类,全面提升业务能力以及企业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税务风险管控

营改增税制令传媒企业需要面临新旧制度的衔接转换问题,也就是如何调整财税流程。营改增影响的不但是核算、票务管理,对于报税工作、进项税抵扣也应加强调节与整改,倘若出现纰漏势必会令企业陷入税务风险之中,使之面临较大的财产损失,甚至行业声誉受到负面影响,形成无法估量的损失。营改增下,纳税流程更为复杂,对财务员工可谓一项重要的挑战,为降低税务风险,财务员工应做好收入核算,特别是文化传媒企业涉及较多的混合、混业项目,需要细化拆分,并核实各类型的营业收入,避免导致数据、信息混乱问题,预防从严征税现象,影响到企业效益水平。另外,进项税抵扣方面,应确保凭证符合标准要求,及时呈递。财务人员还应积极同财税单位交流沟通,明确各类优惠政策的具体条件,尽量向其靠拢,通过前期预防、内部有效管控、事后总结分析,形成完善的稽查管理体制,有效预防税务风险。

三、结语

总之,营改增对文化传媒企业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我们只有抓住税制的核心内容,明确各类细则标准,针对企业现实特征,做好员工培训、预防财税风险、扩充进项税抵扣范畴、调整一般纳税人标准,方能真正凸显营改增税制优势,推动文化传媒行业实现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玺,陈宇翔.试析影视服务业纳入营改增试点效应分析[J].税务研究,2013(131).

[2]何月一.营改增对我国文化产业影响初探[J].市场观察,2013(6).

[3]丰琼英.浅谈营改增对文化产业的税负影响[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3,23(1):79-83.

[4]王建琪.营改增形势下传媒企业税务筹划探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2).

(作者单位:辽宁龙邦慧智传播事业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文化传媒营改增企业
漫画
山西省2019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山西省2018年对口升学考试 文化传媒类
2018上海企业100强
2016,中国企业500强发布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新申请企业一经受理便预披露
企业名片Enterprises Card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