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院制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
2018-07-05王弥笑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教育管理方面已积累了诸多经验。针对目前在制度建设、组织管理、资源配置以及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当基于书院制视角,健全教育管理制度,强化教育组织管理,优化教育管理资源配置,提升教育管理文化内涵。
[关键词]书院制 高职院校 教育管理
[作者简介]王弥笑(1981- ),女,陕西西安人,陕西艺术职业学院,讲师,硕士。(陕西 西安 710065)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3-0060-04
书院制管理模式是在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改革背景下诞生的,有助于高职院校教育管理目标的达成。基于书院制视角探究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与优化路径,对于提升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同度、促进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实现应用型人才的主体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
教育管理在高职院校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其中,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高职教育最基本的要求。针对此要求,相关部门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构建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新机制。“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正是对高职院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目标的积极回应,旨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书院制”作为高职院校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将提高院校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以及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腳点。学生是教育管理改革的主体,书院制正是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坚持以“学生为主”的教育观念。
对于高职院校书院教育管理模式的概念,至今尚未有较为权威的说法,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出发,不同的学者各执己见。部分学者认为,书院制是一种旨在实现学生素质教育和专才教育相结合,期盼达到均衡教育目标的教育管理制度;还有部分学者认为,书院制是高职院校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素质的提高,通过模仿国外和国内部分大学书院制度,并在改革原有住宿制和管理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生管理系统。以上观点能够比较集中地体现书院制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内涵以及特征,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前者的表述显得较为笼统,并未很好地诠释书院制的特征;后者则显得比较片面,书院制一方面继承了中华传统精神,另一方面学习借鉴了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制的形式,两者不应等同。综合诸多观点,高职院校书院制教育管理是一种在坚持中华传统书院精神并学习西方大学住宿学院形式的基础上产生的,借住宿社区这一平台,全面管理学生事务,开展素质教育和多元教育活动,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管理模式。
二、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现存问题
(一)制度建设有所欠缺
书院制的改革等同于教育思想的改革,但高职院校在书院制的实践过程中并不能立即转变教育思想,缺乏从学生角度来审视问题的理念。书院制管理模式的制度建设还处在相对落后的水平,部分高职院校在管理上还没有制定相关制度,导致书院制的管理实践缺乏办事准则。还有一部分高职院校在吸取其他高职院校管理经验时缺乏从自身实际出发的理念,导致制定的规章制度不具指导性。目前,政府教育部门并未颁布书院制的相关规章制度,高职院校的书院制管理政策指导不足,导致其“合理性”与“合法性”受到怀疑,所以很多高职院校的书院制管理都未能全面地开展。书院制管理除在制度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外,某些制度的执行也存在不足,即使少数高职院校制定了相应的制度,但配套的执行措施并未跟上,导致制度在操作过程中协调性不足,且无法得到有效监管。
(二)组织管理不够完善
高职院校书院运行的基本保障是组织管理任务。然而,一些院校并没有创办相应的书院管理部门,而是让其教务与学生事务部门共同负责,导致组织管理难以协调一致。在组织结构的构建上,有些主管部门对书院制度的作用、功能没有形成准确认知,构建的组织结构尚未完善,有的则过于简单,对书院组织机构的具体工作划分不够明确。部分书院虽有组织结构,但因人事安排不足使相关工作止步不前。因此,书院在组织管理方面与已有的高职院校运行模式还未实现交融。书院制实行学生住宿形式的管理,要求辅导员全方位教育管理学生,该转变加大了辅导员的工作强度和难度。
(三)资源配置明显不足
完善的资源配置是书院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前提,但某些高职院校的书院在资源配备上明显不足。首先,就经费而言,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书院属于学校的新生机构,运行时间较为短暂,运行成果还不显著,导致无法获得充足的经费投入。其次,就师资而言,大部分书院教师的资历相对薄弱,尤其是在满足书院导师制需求的前提下,很难筛选出大量合适的导师。更重要的是,高职院校书院学生的数量尤为庞大,其在师资配备方面十分匮乏。最后,在硬件设施方面,书院借鉴的西方住宿书院形式大多是相对完整的社区,在硬件设施的投入上相对较为充裕。国内很多高职院校的书院建立在传统宿舍的基础上,虽然有所改进和完善,但在宿舍的功能设计和硬件设施投入上仍表现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完善。
(四)文化内涵缺乏特色
文化内涵是书院精神层面的集中表现。作为学生教育管理的新模式,书院制在实践过程中改善了相关的硬件设施,也制定了相关的制度措施。然而,相关部门在文化塑造上仍存在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书院并没有造就自身独具一格的文化特点。大部分书院致力于学生管理事务,过于看中外在形式,却忽略了书院的文化传递,导致出现文化内涵缺失的现象。书院通常以导师制为重点,而事实上符合条件的导师并不多,难以对学生开展个性化培养,且师生间互动的频率也有待提高。书院的文化内涵还体现在书院的院训、学规等方面,但部分高职院校的书院并未形成独具特色的院训、学规等。
三、书院制视角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优化路径
(一)制度建设:以学生为本,从学校实际出发,优化制度环境
第一,始终以学生为本。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育管理工作,将学生的发展需要作为充分考虑的要点,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地发展。书院制是以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管理改革,高职院校唯有建立完善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书院的正常运行。在建设书院管理制度时,相关部门应形成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掌控好制度设计路向。目前,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社会急需一大批综合型、创新型的骨干精英,高职院校在书院制度建设方面既要满足当代社会对骨干人才培养的共性要求,也要遵从学生全面、自由、个性发展的价值追求。
第二,从学校实际出发,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目前书院制已经在一些高职院校成功实践,并在学生的培养上卓有成效。然而,某些高职院校在采用书院制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对书院制的调研分析较为浅薄,对具体运作要求的了解不够透彻,未能基于院校自身条件,导致在实践过程中问题频现。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深入了解书院制的实质,也要综合考虑院校自身,设计出有利于教育发展的书院制模式,还需要有配套的管理制度相辅助。在设计管理制度时,不仅要效仿优质院校的优秀成果,也要全方位地与院校的实际情况相联系,这样才能保证制度建设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可操作性。
第三,提供优质的制度运作环境。首先,将运作机制包含在制度内容之中,确保制度内容具备逻辑性、协调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书院制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属新生事物,各方对其持有的观点不一,在建立过程中应当采纳各方的意见,有效地提升制度的质量与认同感,保证制度执行的效果。其次,做好书院管理制度的宣传工作,让管理制度更具广泛性、透明性,从而营造良好的执行氛围。最后,厘清运作主体的职权范围,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同时构建协调沟通机制,加强院校各个部门和书院间的密切合作。
(二)组织管理:结构合理,内外相联,鼓励学生参与
第一,设计科学合理的组织机构。书院的组织结构对其运行形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对信息、工作以及人员等进行管理性的安排,保障书院教育管理目标的实现。首先,根据书院教育计划,对管理工作者进行明确的分工,确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层次。其次,从工作环境的角度出发,增大管理的横向范围,缩小管理的纵向范围,从而达到扁平化的管理效果。最后,在做好职务设计的前提下,理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在管理决策权限的分配上做到科学合理。
第二,厘清组织内外联系。首先,在调节书院内部联系时,一方面要处理好书院各组织部门之间的关系,既要划清各部门的职能界限,也要确保相互合作;另一方面要妥善处理与教职工的关系,教职人员尽心尽力地投入书院的工作,要尊重教职人员的辛勤付出,与他们保持良好的关系,为其工作提供支持。同时,还要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积极主动地关心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其次,在处理书院外部联系时,要将重点放在与院校其他各部门间的关系上。作为学校的新生事物,书院应当积极与其他各部门建立良好的联系,争取在较短时间内取得各部门的支持与理解。同时,还要处理好书院和地方社区的关系,及时主动地与地方社区建立起合作关系。
第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书院组织管理。学生既是书院的管理对象,也是书院管理的参与主体。目前,已有学生参与书院管理并取得良好效果的成功范例。高职院校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书院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真正使书院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的平台。应摒弃传统的单一化行政管理模式,在书院的组织机构中安排学生参与管理书院的日常事项,从而调动学生参与书院管理的积极性,锻炼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和社会领导能力。
(三)资源配置:加大投入,完善设施,强化师资力量
第一,在书院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书院正常运作和发展必须有足够充裕的资金投入,然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普遍面临资金相对不足的窘境,导致书院教育活动的开展受到制约。为解决资金问题,书院应从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的安排。首先,要在书院的资金投入上给予照顾,保障经费预算的科学性与合理性,保证书院运行的正常开支。其次,要扩大经费投入的主体,积极主动地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取得联系,力争更多的经费支持。最后,在经费使用上,要仔细核实使用情况,确保经费的使用效益。
第二,完善书院的基础设施建设。就内部环境而言,主要从学习和生活两个方面来进行改善,学习方面需要建设更多类似交流互动室和音乐艺术室的学习空间,生活方面应当建设餐厅、洗衣间、健身房等公共生活空间,为学生创造舒适的学习与生活条件。从外部环境来看,书院建筑可以效仿古代传统书院的建筑形式,最为经典的当属“四合院”,这种形式有利于塑造较为紧密的生活与学习区域。因此,在外部空间的选择上,需要把学习环境和学生与社会的交互作为考量因素。
第三,加强书院的师资力量。目前,高职院校的书院普遍存在师资队伍不完善以及专业文化素养较低的现象,导致书院的教育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相关部门需要构建对应的完善机制,在总体上提升书院的师资水平。书院在招聘教师时,必须有明确的招聘机制、严格的招聘标准以及正规的招聘程序。此外,应当建立教师培训机制,对各相关在职人员都要进行综合的培训,一方面引导其形成书院教育管理理念,另一方面培训学生教育管理相关的专业知识。
(四)文化内涵:营造生活文化,创建学术氛围,整体推进人文建设
第一,整体推进书院管理人文环境的建设。首先,从物质文化环境的建设入手,书院的物质文化可以通过有形的建筑和合理的布局呈现出来,给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环境,让教师能够全身心投入教学,学生能潜心思考学习。其次,加强精神文化环境建设,即加强书院师生价值观、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建设。最后,加强制度文化环境的建设,要建立健全书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人性化的教育模式。
第二,营造积极向上的书院生活文化。书院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必须创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文化,让学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书院教师要做出正确指导,让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还要有严格的约束标准,对于那些问题严重且不知改进的学生,要进行常态化的管理,帮助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三,创建多元的学术文化氛围。在打造多元学术文化时,既应有所继承,也应有所创新;既要体现时代特色,也要结合自身特点。首先,在传承中华传统书院的精神文化,汲取其制度文化内涵的同时,也要借鉴学习西方住宿学校的优良传统,形成中西结合的学习方式。其次,要适应当代教育发展的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全球化的视角,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关注各种国际问题,培养他们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最后,要凸显学校特色和书院特点,在传承院校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形成别具一格的书院文化。
[参考文献]
[1]杨婷婷.高职院校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存在的教育管理問题及改进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8(4).
[2]王燕子.应用型高校毕业生软实力培养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9所院校的抽样调查[J].中国成人教育,2017(17).
[3]王开淮,聂文俊.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教学活动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J].教育与职业,2017(10).
[4]熊钰.从“以体系为驱动”到“以平台为驱动”——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理念的时代延展[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
[5]何新哲.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审视与实践探索——以宁波TAFE学院“中外合作、中高贯通”为例[J].现代教育管理,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