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依托高校及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的建议

2018-07-05刘木华

教育与职业(上) 2018年12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

[摘要]实施乡村振興战略,需要大量的农业技术人才,但是,当前全国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现状堪忧,难以满足农村发展的需要。对此,建议依托高校及职业院校,定向培养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具体来说:应加强需求调研,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选拔机制,推行学费减免制度;总结各地经验,完善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定向培养 农业专业技术人才 乡村振兴

[作者简介]刘木华(1969- ),男,江西宁都人,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教授。(江西 南昌 330045)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23-0045-02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目前,全国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现状堪忧,主要表现为: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二是多数乡镇基层农技部门很难引入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年龄断层现象非常严重;三是基层农技队伍自身知识老化,接受或懂得新知识的能力差。不少农技人员仍然依靠“一张嘴、两条腿”的传统服务方式,对信息技术、“互联网+”等现代技术知识缺乏了解,很难满足当前农业现代化工作的要求。对此,国家应依托高校及职业院校等的教育资源优势,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大力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技术技能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服务。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已经尝试采用定向培养的方式来解决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缺乏的难题,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鉴于此,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要求各省市制定依托高校及职业学院等的教育资源优势,采用“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向模式,大力培养基层农业农村专业人才为乡村振兴服务。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加强需求调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教育规划。国家教育部门、农业部门应明确要求各省市着力加强调研,准确摸清基层岗位需求。根据调研得到的数据,省市政府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和年度工作要求。在此基础上,省、市政府部门应协调地方县(市)制订具体计划,签订相关协议,指导地方高等学校、职业院校科学编排招录专业及招生计划。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建议高等学校的专业为本科学制,其他院校可以培养专科生。要确保教育质量,切实为农业培养出“学得好、下得去、用得上、受欢迎”的农业专业人才。

二是科学制定选拔机制,推行学费减免制度,健全“留得住”的措施。“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就业”的“三定生”的选拔模式在一些地方有比较成功的做法。要进一步完善选拔机制。建议实行“三定生”入学减免学费制度,学习期间培养经费由财政兜底,确保招入的“三定生”专业思想牢固、毕业后安心就业,成为“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专业人才。要实行能保障定向学生毕业后进入基层工作并留得下的措施,并健全法律措施,确保定向培养学生必须诚实诚信,能遵守相关协议约定的内容。同时,为激励人才勇于奋斗、敢于创新创业,建议“三定生”毕业正式工作若干年后根据工作表现实行滚动制(流动制),可以提拔工作中表现优秀的“三定”人员,也可将其调至农业局等单位工作,从而解决基层技术人员长期在基层工作无盼头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总结各地经验,完善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总结已开展相关工作的省市经验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出适应农业农村基层需要的农业技术专业人才。具体来说:第一,调整人才培养定位,精准对接农村基层产业。人才培养目标应以“全农业产业链”为特色,适应绿色、优质、精品、观光休闲的产业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创业型的现代农业领军人物。第二,构建协同培养机制,充分发掘各方资源开展教学。应形成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由学校做好服务、政府提供保障三方协同培养机制,打通招生、培养、就业三环节。要构建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学生服务基层的综合能力。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根据将来就业地的农业实际情况及自身的实习情况来撰写。第三,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基层农技服务。要构建“三结合”实践教学体系即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学期与假期结合,并依托实践教学帮助学生熟悉岗位工作性质,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安徽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探析
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素质提升研究
乡村振兴:从衰落走向复兴的战略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宏观思维
基层党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几个抓手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