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2018-07-05曾洁玲
曾洁玲
摘 要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它是中国五千年来物质、精神文化的精华,继承发扬传统文化是任何时期的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又是推进新时期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最有效的教育资源和手段。
关键词 传承;传统文化;挖掘教材;古典文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01-0177-01
中国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美德以及它丰富的文化影响,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使中国成为闻名世界的礼仪之邦,文明古国。因此,传承和发扬民族传统文化,彰显民族传统文化的魂和根,我们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在小学课堂里如何传承传统文化教育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深入挖掘教材,感受传统文化精髓
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要在课堂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就要不断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素,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作为教师就应当将教材中一些传统文化的观点与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对其中蕴含的道德观念与文化价值要给予重点介绍,引导学生品味,将这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不断地内化为自己内部的素养,与传统文化产生在心灵上的共鸣,使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都有所变化。
教材作为学生使用的学习书籍,其内容都是经过精心选择的,特别是小学品德与社会、语文等教材。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就要不断地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因素,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的意义。如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课文的题解、注释、分析、比较和师生讨论等方式把课文理解的重心转移到文学、文化观念与文化教育上来,在文化传统、思想道德、民族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更深层次上寻求文化的审视点,传承课文中的文化特质,进而挖掘作品内在的思想和趣味。
如四年级上册课文《盘古开天地》,这一课主要要求学生了解故事内容的神奇,感受盘古雄伟、高大的英雄形象,体会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无私奉献的精神。除此,我们还要深入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神话故事的丰富表现形式和特点,尝试运用喜爱的艺术形式表达情感;引导学生学会理解他人,懂得感恩,逐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惡、美丑的能力,树立人生理想和远大志向,并能热爱自己的祖国河山、悠久历史和宝贵文化。
我们的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也包含着大量的传统文化内容,体现于教材各个具体的章节中,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掌握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注意搜集和积累传统文化的研究资料,做教学的有心人。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渗透相关的优秀传统文化。另外,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成语故事、历史典故和民间故事等,这些故事内涵丰富、语言精炼,积淀了祖先的聪明才智。运用这些素材既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吸引学生很快进入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引人入胜,又能深深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由此可看,教材是一个最好进行传统文化渗透教育的载体,深入挖掘教材,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二、课堂上渗透古典文学知识,激发阅读的兴趣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只有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才是有意义的。语文教师要承担起价值引领的重责,审慎、准确地把握传统文化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把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观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应该从对人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来“放出眼光”谨慎选择适合学生消化、吸收的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我们要将一些推介给学生阅读的古文化作品拿来进行全面“透视”,看一下“经典”里究竟有多少真经典,“经典”中的经典是什么,然后将一部分有价值的“经典“内容拣选出来给学生们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课文,渗透古典文学知识。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课文《景阳冈》,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因此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抓住人物的特点进行教学。打虎前主要写武松喝酒的,主要抓语言描写来体会武松的豪爽,教学时就要要求学生找出描写武松语言的句子个人读、小组读、分角色读等方法进行反复地品读体会,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感受到体会到武松这个人的豪爽、勇敢又有点爱面子的个性。打虎时,则主要抓住武松和老虎的动作描写进行教学。如描写老虎的动作,让学生通过读课文,找出动词“一扑……一掀……一剪”;而描写武松的动词“揪、按、提、打”,也让人过目难忘。
这样,学生们都兴趣盎然,甚至意犹未尽,而且激起了学生阅读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兴趣。
三、利用主题班会和少先队活动课,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独特情趣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俗和道德风尚,寄托着整个民族的美好憧憬。近年来由于受到西方节日文化的冲击,我们的传统节日备受冷落,一些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逐渐淡化,甚至消失。从某种意义上说,传统节日所受到的冷落,其实也就是传统文化中美德的逐渐流失。因此,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让下一代重新认识传统节日,了解传统节日中蕴含的深厚的文化。
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有它的历史渊源、美妙传说、经典诗文、独特情趣。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观念,寄托着整个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来一代代岁月长途中欢乐的盛会。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开展寻根活动,培养他们对传统节日的兴趣,是对接的前提。学生在学校中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学校走廊、花坛、墙面上可以张贴中国历史名人的名言警句,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国的历史名画等。除此,教师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节日开展主题班队会,让学生了解节日的缘由及意义,身体力行去做一些节日传统的活动,或利用好少先队活动实践课,让学生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如清明节来临之际,可以开展“缅怀先烈”的主题班会,及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让学生通过扫墓活动,追念革命烈士的高贵品质,树立继承先烈遗志、认真学习、长大建设祖国的理想。端午节这个传统节日,则可以让学生去搜集资料,介绍端午节的来历,摘选屈原诗歌诵读,举行纪念屈原的活动,激发学生积极进取、追求真理、奋发学习的精神,还可以组织他们在活动课中准备好材料,进行包粽子比赛。再如元宵节,则让学生搜集元宵节的由来与传说、习俗、元诗词文化、地方特色等,还可以组织他们在活动课中做灯笼等活动。这样,学生不但了解了传统节日,还加深了对传统节日的认识。
除此,我们还可以举办故事会、绘画课、手工制作课等,引领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文化,学习传统文化,传承传统文化,精心设计特色活动,师生一起参与,切实提高教育效果,加深了小学生对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认识。
总之,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需要每个学生的努力,更需要每一个中国人的关注和努力,只有这样,中华传统文化才会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