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育徜徉在小学诗歌教学的过程中
2018-07-05叶彬
叶彬
诗歌,起源于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号子,也是我国最早的文学体裁之一,《礼记·乐记》中记载:“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于心,然后乐器从之。”实际上就是指诗歌是一种表现内在情感,或者是再现外部表象的艺术形式,具有非常鲜明的节奏性和韵律性。教小学生学习诗歌,就是要利用诗歌的这种特性,依托文本,让学生在诗歌中感受其韵律美、节奏美,感受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美、情感美,感受到劳动人民寄托在诗歌中的情感,从而学会审美,达到陶养感情的目的。
一、感知诗歌体裁的形式美
不管是古体诗、近体诗、词、曲还是现代自由诗,都是采用“分行”的形式。这种独特的形式,不单给诗歌穿上了一件极具个性的外衣,更赋予了它跳跃的节奏,因而,诗歌读起来抑扬顿挫,极具音乐之美。教师应在诗歌教学的初始,让学生通过充分的诵读,感受诗歌的形式美。如:平仄、韵律带来的节奏感,长短句式带来的错落变化的美感,出人意料的语序排列带来的跌宕起伏的美感。这些都需要学生动之以口、诵之于声,才能领会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儿童诗《我想》,是现代著名诗人高洪波的作品。文本利用诗歌独特的形式,描绘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快乐、积极向上、想象力丰富、向往追求美好事物的孩子的形象。在教学这首诗歌时,教师应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诗歌跳跃的节奏中,感受诗歌的情感,体验诗歌的这种形式美。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现代诗《太阳的话》,是现当代诗人艾青的大作。当时诗人写太阳实际上是一种象征、一种代言,他代言的是一种民主政体,一种可以给人民自由解放的政体。诗本身含义深刻,不易读懂,在教学中,不必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师应引导学生在琅琅的诵读声中,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感受诗歌形式中的反复、复沓(复唱)给诗歌带来的节奏上的跳跃的美感,感受作者追求光明、追求美好、热爱生活、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二、认知诗歌中语言的凝练美
诗歌是所有文学体裁中语言最为精练的一种。诗歌的语言是诗人千锤百炼的结果,诗人往往用最精练、最有概括性的文字来表现对生活的高度概括和深邃的思想,正因为这样,诗人都非常讲究用字。教师在诗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去感悟诗人在用词炼字上的用心,从而去感受诗人的语言凝练美。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时所作。这首作品中语言的凝练可以说到了登峰造极的境地。教师在教学这首诗歌时,应充分引导学生对诗歌中重点字的理解,感受诗人在用字上的艺术,体会诗歌语言的凝练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一联中,“暖”和“寒”都是写红军的渡江战役。巧渡金沙江,红军没有损失一兵一卒,而强渡大渡河,却是红军战士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因此,诗人巧妙地用“暖”和“寒”这两个反义词,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的艰辛与坚持,悲壮和喜悦。从而让人们感受到红军战士英勇无敌,面对艰难险阻大无畏的精神、超人的意志力和惊人的战斗力。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春夜喜雨》,是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名作。诗人用拟人的手法,描绘了春天夜雨的特点和成都夜雨的景象。其中,“潜”“润”“细”字,生动地写出了春雨的特点,用字极为讲究。教学时,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联系整首诗歌,体会诗人措辞用字的细腻,感受诗歌的语言凝练美。然后再用对比的方法,给出几个词语,如:“湿”“洒”“淋”“小”等,让学生进行对比,看看诗人为什么要用诗歌中的这几个字,感受诗人在用字上的用心。
三、感受诗歌中的情景美
中国的诗歌体裁可能是所有文学体裁中文字最为精练的一种,但是却往往能让读者通过对诗歌的诵读,想象到诗人所描绘的独特情景。这种美既是中国文字艺术的美,更是汉字所描绘出来的情景的独特魅力。在教学诗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诗歌中那些精练的文字,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场景,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味和情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清平乐·村居》,是南宋诗人辛弃疾描写农村田园生活的著名词作。全词用朴实流畅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耐人寻味的生活画面。低矮的茅屋,溪上长满青草,环境清雅。满头白发的老人、除草的大儿子、编织鸡笼的二儿子、在溪头卧剥莲蓬的小儿子,每一个人物形象鲜明,性格独特,这是一个幸福、快乐的家庭。在教学时,教师应把握住一个“喜”字,让学生在掌握整首词词意的基础上,充分诵读。通过诵读,想象诗人所描绘的那个清净恬谈的田园生活,感受词中小儿那份无忧无虑、快乐的童趣。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采薇》。这首诗通过描寫一位戍边战士在归途中,将自己出征时看到的场景和归途中看到的场景对比,表达了他爱国恋家、忧时伤事的感情。虽然整首诗只有短短的十六个字,所表现的景物也只有“杨柳”“雨雪”,但是通过“依依”和“霏霏”,我们能够想象到战士在出征前看到的是鲜花浪漫、杨柳轻拂的优美环境,而归途时看到的却是天气阴霾、迷雾笼罩、大雪纷飞一片萧瑟的场景。教学这样的诗歌,教师应通过让学生反复诵读,充分感受句末两个叠词的使用,想象诗歌所描绘的场景,感受这首诗歌所营造出的情景美。
四、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人情美
通过品味诗歌中的文字美、情景美,从而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人情美,这是我们教学诗歌最重要的一环。就像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的,美育就是让学生陶养感情。我们引导学生学习诗歌,也正是通过诗歌这个载体,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完善人格。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相思》,是清朝诗人纳兰性德的佳作。诗歌描绘了词人羁旅关外,思念故乡的情怀。整首词无一句写思乡,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思念。教师在教学时,应该让学生深入其中,利用诵读去感受诗人在诗歌中所表现的思乡之情,感受那抹浓浓的乡愁。
总之,诗歌艺术是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是教师在小学教学中渗透美育的极其重要的载体。要让学生在学习诗歌时,真正做到“口中有声、眼中有物、脑中有景、心中有情”,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
(作者单位:福建省闽侯县青口小学学区?摇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庄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