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协调发展状况

2018-07-05赵若锦

当代经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政策建议

赵若锦

摘 要:演我国虽然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持续的顺差与逆差并存的发展状况不利于我国贸易整体竞争力的提升。文章从贸易规模、出口竞争力、地理结构和伙伴结构四个方面对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协调发展状况作出分析,并从贸易开放度、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贸易环境和贸易统计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可能影响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因素,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演货物贸易;服务贸易;不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7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8)03-0053-10

一、引 言

自1978年以来,我国外贸飞速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贸易大国。就货物贸易而言,2013年我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的贸易大国;就服务贸易而言,2014年我国成为第二大贸易国。虽然近年来,“逆全球化”思潮蔓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加之美国等主导的“重返制造业”的计划,世界经济复苏缓慢,但是我国对外贸易仍稳健增长。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总进出口额为3.95万亿美元,在全球货物贸易中占比高达11.9%,连续三年来稳居世界第一位;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7 130亿美元,同比增长14.6%,在世界服务贸易中占比为7.71%,连续两年稳居世界第二。但是顺差逆差长期并存的贸易状况,不仅不利于货物贸易的转型升级,还不利于提升我国贸易整体竞争力和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中的地位。本文对我国对外贸易不协调发展的表现、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二、贸易发展现状

虽然我国是贸易大国,但是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不协调的。这种不协调发展主要表现在贸易规模、贸易竞争力、贸易地理结构、贸易伙伴结构四个方面。从贸易规模来看,我国货物贸易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长期并存,贸易收支不平衡现象日益加剧;从贸易竞争力来看,我国货物贸易具有出口竞争优势,而服务贸易具有出口竞争劣势;从贸易地理结构来看,东部地区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业密集度高,中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从贸易伙伴结构而言,我国的货物贸易伙伴格局正处于转型优化期,贸易伙伴日益多元化,而我国的服务贸易伙伴相对单一,集中于美欧等发达国家。

(一)贸易规模

自1980年以来我国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发展迅速,截至2015年,货物贸易由381.4亿美元发展为3.9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由44亿美元发展为0.7万亿美元。货物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服务贸易由顺差转为逆差。1982年到2015年,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差额由372亿美元增长至3.24万亿美元,32年间贸易差额上涨了86.2倍,货物贸易规模与服务贸易规模的差额越来越大,贸易收支不平衡现象日益加剧。

图1对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及进出口比值状况进行了描绘。从图1可以看到,除去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额短暂下降之外,我国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贸易收支三条曲线大体上都向右上方倾斜。其中货物贸易趋势线相对比较陡峭,发展的基数也比较大,而服务贸易趋势线和贸易收支曲线相对比较平缓。

进一步对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规模进行分析,图1(右)刻画了货物贸易总额/服务贸易总额(总额比)、货物出口/服务出口(出口比)、货物进口/服务进口(进口比)三条曲线,可以看到这三条曲线无明显的变动趋势,但是自1994年以来,出口比、总额比、进口比曲线三条呈现高低平行状分布,说明贸易规模方面,貨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出口差异大于总额差异大于进口的差异,而且总额比、出口比、进口比三条曲线的最低点分别为:5.55、7.33、3.95,进一步说明了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在出口方面存在的规模差问题。

(二)贸易出口竞争力

在国际贸易领域几种常见的竞争力评价指标包含: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RCA)、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CA)、贸易竞争力指数(TC)。相较于RCA指数,CA指数进一步考虑了产业进口的影响;与RCA指数和CA指数相比,TC指数更能准确地衡量一国或一国贸易服务贸易指数的国际竞争力。图2是根据所计算的1980~2015年的TC、RCA、CA指数绘制而成。

根据图2,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RCA指数有明显的差别,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RCA的区间范围分别为1.09~1.16、0.41~0.61,因而两条曲线呈明显的上下分离状态;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CA指数曲线呈对称状延伸,以1994年为界,我国货物贸易CA指数由负转正,而服务贸易CA指数由正转负;我国对外贸易整体TC曲线和货物贸易TC曲线趋于一致,与服务贸易TC曲线有很大的差异,这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以货物贸易为主的现状;而且自1995年开始,货物贸易和整体贸易TC值都持续为正,服务贸易TC值持续为负。

总之结合三种贸易竞争力指数而言:一直以来,我国货物贸易更具有国际竞争力,具体而言,我国的货物出口具有竞争优势,而服务出口具有竞争劣势。

(三)贸易地理结构

我国贸易地理结构为:东部地区货物贸易规模大,服务业密集度高,服务贸易规模也大,中西部地区则与之相反。2015年,东部地区贸易额在我国货物贸易总额中占比高达87%左右,在服务贸易总额中占比高达90%。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设施条件、开放的贸易环境、先进的技术条件及政策优惠等原因,东部地区社会化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远远快于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已经率先完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转变过程,逐渐转向服务经济时代。因而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都主要在东部地区展开。

图3、图4分别对东部、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①与服务贸易发展②[1]状况作出描绘。从货物贸易发展来看,东、中、西部地区货物贸易都持续增长,东部地区在整体货物贸易中的占比先上升后下降,而中西部地区占比稳定提高;从服务业发展来看,东部地区服务业发展在整体中的占比逐年提高,而中西部地区服务业占比都是先上升后下降。

东部地区贸易发展的现状是其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规模都很高,截止2015年,从产业发展来说,东部地区已完成“三二一”的结构转变,其服务业产业密集度相对较高,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从贸易发展来说,在总体货物贸易额中,东部地区占比高达87%左右;在总体服务贸易额中,东部地区占比更是高达90%。就服务业密集度方面来看,一直以来东部地区水平都高于全国。2001年东部地区服务业相对密集度达到最高点,值为2.11,因而东部地区服务业相对密集度趋势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平均来看服务也相对密集度指标中,东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的2.5倍左右。

中西部地区仍是“二三一”型的经济结构,平均而言中部地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位于30%~40%的区间范围内,而西部地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介于36%~42%之间。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相对密集度曲线趋于一致,都徘徊在(0.67~0.77)的区间范围内,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平均而言,服务业相对密集度指标下,东部地区是中西部地区的4倍左右。由于服务业密集度低,其要素集聚可能带来的单位成本下降和规模效应就不存在,因而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生产率提高也很缓慢,这进一步抑制了中西部地区服务业的发展和服务贸易的扩大。

(四) 贸易伙伴结构

虽然说主要的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伙伴仍都集中于亚洲、欧洲及北美洲,但是具体到贸易国之间,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是有差异的,我国的货物贸易正在逐渐打破旧的贸易格局,而服务贸易则正在努力形成自己的贸易格局。

综合有限的可获知的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数据可知,中国内地服务贸易伙伴相对过于集中,美国、中国香港地区、欧盟、日本和东盟。这五个贸易伙伴占比逐年上升,2007年我国这五大贸易伙伴的服务贸易总规模达1 695.6亿美元,占中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比值为66.8%;2009年,这五个国家或地区继续盘踞我国服务贸易伙伴前列,我国对这五个贸易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总额达1 714.7亿美元,占比较之2008年下降了8.6个百分比,但是占中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的比值仍高达59.8%;2012年中国内地与这五大贸易伙伴间的服务贸易额超3 100亿美元,在中国内地服务贸易总额中所占比值接近2/3。有限的数据显示我国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服务贸易格局,即逐渐形成稳定集中的贸易伙伴。

而我国的货物贸易格局正在经历变革。从1997年以来,与我国发生货物贸易往来的主要地区有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从具体国家来说,与我国贸易往来占比最高的国家集中于亚洲国家。但是近年来,我国正不断开拓商品贸易的新市场,现有的商品贸易格局不断改善,贸易领域主要集中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但是具体的贸易伙伴正在不断扩大,传统的贸易伙伴比如美国、日本等对我国货物贸易的影响力正在缩减,东盟、巴西、印度、新西兰等与我国的货物贸易正处于蓬勃发展中。

三、影响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因素

从贸易规模、贸易竞争力、贸易地理结构和贸易伙伴结构四个方面来看,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发展是不协调的。具体而言影响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因素包括贸易开放度、国家发展战略、产业与贸易、贸易统计方式、贸易环境五个方面。从贸易开放度来说,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服务贸易开放度低于货物贸易;从国家发展战略来说,长期的“重工业轻服务业”使得工业受到更多关注及更多政策优惠,加剧了贸易的倾斜发展;从产业与贸易的角度来说,产业结构优化与贸易结构优化存在不一致性;从贸易统计方式上来说,如果按照增加值统计方式,我国货物贸易存在“高估”,而我国服务贸易存在“低估”;从贸易环境角度来说,我国货物贸易企业已可灵活适用国际经贸规则,而新的服务贸易协定不接受我国的加入。

(一)贸易开放度

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在对本国基本國情、经济发展和承受状况等方面做出评估后,对对外贸易两种形式下的贸易作出了有差异的具体承诺。经过入世15年的发展,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开放度逐渐提高,但其开放程度存在差异,这种开放度差异可能加剧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发展规模上的不协调及国际竞争力的差异。

根据加入世贸组织时作出的承诺,在货物贸易领域,我国通过采取措施,层层推进,将关税水平减少至比加入世贸组织之前的低的多的水平,而且依照入世时候所做出的承诺,我国全部取消了多种类型的非关税壁垒,这些非关税壁垒包含进口配额、进口许可证等多种类型,可以说在货物贸易领域,我国完全放开了经营权。

不同于货物贸易,许多服务贸易涉及经济敏感和国家安全,这使得国家在对外贸易中对服务贸易设置的壁垒相对较高,因而在许多重要服务部门,我国仅向外国服务提供商提供了市场准入机会。

由于从贸易地位来说:美国是世界第一的服务贸易大国,世界排名第二的货物贸易大国,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贸易国和世界第二大服务贸易国家;从国家发展水平来说:我国是第一大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是第二大发展中国家。因此下文通过对比美国、中国、印度三个国家的服务贸易开放度进行辅助说明。

通过对世界银行服务贸易限制数据库中美国、中国、印度的服务贸易开放度数据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贸易模式还是贸易部门,美国服务贸易开放度都显著大于我国,我国的服务贸易开放度又显著高于印度(见表1)。

从贸易模式方面而言,服务贸易开放水平中,美国最高,我国次之,印度开放度最低。除去自然人流动模式下我国服务贸易开放度低于美国和印度,在其他两种模式下,服务贸易开放度水平都是美国最高,我国次之,印度最低。

从服务贸易部门来看,世界银行服务贸易限制数据库共涉及金融、电信、零售、交通及专业化服务五个部门的统计。美国这五个部门的贸易开放度分别为:78.6、100、100、92.1、46,电信服务及零售服务为完全的贸易自由化,而交通运输服务部门接近完全自由化,专业服务开放度最低;我国这五个部门的贸易开放度分别为:65.2、50、75、80.7、34,我国开放度最高的部门为交通运输部门,专业服务部门开放度最低;印度这五个部门的贸易开放度分别为:51.9、50、55、47.5、25,印度开放度最高的服务部门为零售业,而其专业服务部门开放度最低。从具体细分贸易部门来看,美国开放度最低的专业服务部门中,审计服务、法律服务开放度严重低于交通运输服务、金融服务、电信服务、零售服务,其整体开放度为46;而我国开放度最低的专业服务部门中法律服务开放度最低,印度开放度最低的专业服务部门中法律部门在总体模式下实行完全的自由化,而在商业存在模式下则为完全的封闭化,不对外开放。

总体开放水平下,我国的交通服务开放度最高,几乎是印度服务贸易开放度的两倍,但是与美国的交通业开放水平还有一定差距;我国的电信服务部门开放度最低,与印度保持统一开放水平,但是与美国电信服务开放度则存在很大差距。跨境交付模式下,我国的电信、零售、国际水运、水运辅助服务、公路运输、铁路运输、专业服务、审计、服务等多项服务业都处于完全自由化贸易状态,但是我国银行业开放度最低,印度银行业在开放度方面我国的两倍,美国的银行业是我国开放水平的4倍;商业存在模式下,印度开放最低的专业服务部门开放度都略高于我国开放度最低的法律部门;自然人流动模式下,法律部门开放度中美差异最大,美国开放度是我国的2倍。

(二) 国家发展战略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发展的中级阶段,国家对工业的重视超过服务业,因而在国家政策、资源投入及对外贸易方面都具有偏向性,造成货物贸易发展快于服务贸易的结果。

依据传统的工业化理论,根据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就业发展、城市化水平等多个指标,可以大致将工业化进程分为工业化的初期、中期及后期三个阶段。在工业化发展的不同时期,国家外贸发展的重心是不同的。当前我国已经实现农业向工业的转变,具体而言,我国已经实现从农业到工业,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再到工业化后期的转变,在发展的每个阶段,其国际经济战略的重点是不同的。

表2是根据《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2]得到的工业化发展阶段及其标志,图5是根据我国人均GDP、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绘制而来,结合表2和图5,我国经济状况各项基本指标中。

人均GDP指标。我国的人均GDP趋势线是一条确定的向右上方倾斜的平滑曲线,表明我国的人均GDP随着时间的增长而稳定增大。根据工业化阶段指标:2004年我国人均GDP为1 498.16美元,以2004年为分界,我国由前工业化阶段迈入工业化初级阶段;2008年我国的人均GDP为3 443美元,实现工业化初期人均GDP的目标,2012年我国的人均GDP为6 264.4美元,完成工业化中期目标;我国人均GDP在2015年达到8 016美元。按照人均GDP发展状况,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实现阶段的后期。

产业结构指标。图5(左)我国的产业结构趋势线中,第三产业整体占比越来越大,而第二产业占比先增大后减小,2015年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首次超过50%,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结合工业化阶段指标具体而言,从1991年开始我国第一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占比稳定地低于10%;1982~2013年间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说,第二产业始终高于第三产业;从2014年開始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开始高于第二产业;因此1991~2013年间,按照产业结构指标,我国处于工业化后期实现阶段。从2014年开始,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大于第二产业占比,且第一产业占比小于10%,实现了表2中后工业化阶段对于产业结构水平的要求。

其他结构包括三个方面: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和就业结构。从图5可以看到,工业结构指标相对较稳定,空间结构趋势线向右上方延伸,就业结构趋势线向右下方延伸,两条趋势线有明显的交汇点。结合表2列示的工业化阶段指标,一直以来我国的制造业增加值在总增加值中的比重就居于30%~40%间,达到工业化初级阶段对工业结构的要求,偶有年份工业结构实现中期目标;空间结构指标表示的是城镇化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可以作为人口城镇化指标,以1996年、2011年为分界点,我国人口城镇化率分别达到:30.48%、51.27%,我国空间结构分别实现前工业化阶段和工业化初期目标;就业结构指标,从1982年开始我国的就业结构指标就一直下降,1997年就业结构指标首次跌破50%,2005年我国第一产业劳动力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值为44.8%,刚刚迈进工业化中期阶段,到2015年我国第一产业就业比例仍保持在30%的范围内。

总的来说,截至2015年,按照工业化阶段指标要求,我国人均GDP为8 016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我国的产业结构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分别为9%、40.5%、50.5%,也就是说,产业结构完全符合工业化发展要求;从份额比例方面来看,第一产业占比不到10%,而且第二产业小于第三产业的要求,我国产业结构发展达后工业化阶段标准;在总增加值中,制造业增加值占比为35.3%,表明我国达到工业化初期工业化结构的标准;人口城镇化水平高达55.88%,表明我国的空间结构处于工业化中级发展阶段;第一产业就业占比下降至28.3%,表明我国的就业结构达工业化后期标准。综合人均GDP、产业结构、工业结构、空间结构、就业结构五个指标来说,大体上而言我国经济仍处于工业化发展的中期阶段。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其经济战略的侧重点也不同。一直以来,我国都在努力提高工业化水平,这就促使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政策倾向性和资源引导性,对制造业及货物贸易发展投以更多关注,长期的“重工业轻服务业”的政策导向使得我国形成了工业发达、服务业相对弱小的经济格局。这种经济发展阶段也决定了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国际贸易过程中,货物贸易是我国的相对优势部门,进一步造成了贸易政策上的倾斜性,加剧了在对外贸易中两种贸易发展的不协调。

(三) 产业与贸易

作为贸易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是“原像”,它决定着它的“镜像”问题——贸易结构,而反过来,贸易结构也能反映一国的产业结构。作为一个传统的制造业大国,我国的产业结构正处于不断的优化发展中,我国的贸易结构虽然也在优化中,但是其贸易发展与产业发展不协调,因而贸易结构并没有反映出产业结构的动态优化过程,进一步导致贸易的失衡发展,抑制了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良性互动。

通过对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数据、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在对外贸易中的占比数据进行交叉对比分析发现,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的国际化过程显然是非协调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逐年提高,占比由20%逐步发展到超过50%,而服务贸易虽稳步发展,在对外贸易中占比最高也只有15.27%(2015年),贸易占比始终不超过20%;而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稳定下降,占比由最高时的66.3%降至40.5%,但是货物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始终在84.73%以上,货物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组成部分;总之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与其产业的发展存在不协调性。

根据裴长洪,杨志远[3](2012)的定义,服务贸易出口增长率和服务价值增长率之比可以用来定义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发展的相关指数。现在本文将这一个概念引入并进行扩展,使用产业与贸易之间的协调指数IIT来描述贸易与产业的协调性,主要用来考察制造业与货物贸易、服务业与服务贸易的协调性,计算公式如下:

IIT=贸易出口增长率/产业增加值增长率

IIT货物=货物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IIT服务=服务贸易出口增长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

如果IIT值为1,表明产业与贸易二者之间实现协调发展,增长速度相同;如果该比值大于1,说明开放程度加深,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快于产业的增长速度;如果该比值小于1,说明开放程度不够导致贸易的发展跟不上产业发展的速度,造成出口贸易的增长速度小于产业的增长速度。

通过计算产业与贸易的协调指数可以看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增长速度曲线、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出口增长速度曲线高度重合,这说明除去个别年份外,总体上制造业与服务业、货物出口和服务出口增长速度相差不大。制造业与货物贸易协调曲线、服务业与服务贸易协调曲线都有明显的波峰波谷起伏,两条曲线都明显偏离值为1的水平线,这说明无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其产业与贸易的发展都不协调。

虽然我国已经形成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但是我国货物贸易规模远远大于服务贸易,对外贸易并没有形成以服务贸易为主的贸易结构。造成我国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失衡”发展,使得贸易结构不能反映产业结构的现状原因可能有:第一,大量的加工贸易使得我国货物贸易呈现出虚幻的繁荣发展,但实质上并不与我国的产业结构存在必然内在联系,也不能反映我国真正的产业发展水平;第二,传统服务贸易如交通运输、旅游等对于技术水平的要求不高,本质上来讲只能反应一个国家的资源禀赋优势,并不能反应出国家的比较优势。

(四)贸易环境

国际经济贸易规则是指国际贸易中的交换主体:国家或地区间应当遵守的有关国际组织或机构所制定的规章制度。制定国际经贸规则的主要作用是要约束贸易主体的行为,进而促进全球贸易合理健康有序的发展。对于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国际经贸规则有所区别。由于发展历史悠久,货物贸易进出口企业已能很好地适应货物贸易国际规则,而由于服务贸易的特殊性,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美大国博弈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许多服务贸易国际谈判将我国排除在外,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加速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在贸易规模和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方面的差異化发展,加剧了我国对外贸易的不协调发展。

对于货物贸易,WTO主要规定了与关税、非关税、反倾销、反补贴及保障等内容,此外一些特殊规定还涉及关于纺织品、农产品等产品。从1996年至今,在接受双反调查的国家中,我国持续位居世界第一。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货物贸易依旧发展迅速,可能部分归功于经过长期的发展,货物贸易进出口企业已经学会灵活适用经贸规则,规避可能受到的“两反一保”调查,这使得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的我国货物贸易仍旧能长期处于顺差状态,并且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

出于经济独立和经济稳定性,一国的服务贸易受到更多的管制,而且当前经济形势下,货物贸易格局日趋稳定,世界逐步进入“服务经济”时代。作为真正能够引起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巨大力量,服务贸易具有很大的潜力以及发展的空间。因此,在新的经济形势下,贸易协定对服务贸易的限制和规定相对较大。

在进行贸易谈判时,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难度相差很大。服务贸易,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在贸易规则协商经常处于拉锯式的谈判。第一个方面是由于服务贸易标的物无法进行严格控制,其四种提供方式: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及自然人流动,基本上都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接受海关监管;第二个方面则是由于服务的本质所要求的生产消费同步性,使得服务贸易中最大的组成部分是商业存在,商业存在允许外资进入并建立服务机构,这会对本地市场形成巨大的冲击,而且这种允许外资进入并设立厂房的承诺是不可逆的。

虽然在加入世贸组织时,我国承诺了较高的服务贸易开放度,但是鉴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中美大国博弈等多方面的原因造成一些服务贸易的签订仍将我国排除在外。这些协议包括近年来稳步推进的TISA、TTIP等等,这几项谈判涉及国家包括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日本、美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国,涉及的贸易部门主要包括服务等部门;另一方面因为与原像脱节,我国的服务贸易结构不能很好地反应其原像结构-产业结构,这就进一步抑制了在国际市场上我国话语权的提升,不能更快地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去,只能被动地去接受规则。

(五)贸易统计方式

按照现存的原产地贸易统计规则,我国的货物贸易有重复计算嫌疑,而服务贸易则存在低估。这种“高估”与“低估”扩大了统计结果上我国对外贸易中两种贸易发展的不协调。

传统的贸易遵循原产地原则,在核算过程中海关根据国际协定的规则来确立货物的生产国或制造国。在计算过程中,原产地原则的统计方法不仅包含增值,而且包含了所有中间投入的价值,因此存在重复计算的嫌疑,无法反映各国在参与国际贸易过程中的真正贡献值和实际收益,更无法对一国参与国际贸易的程度作出客观描述。

于此同时由于劳动力成本差异和资本自由流动加剧,全球经济纵深化发展加深。伴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化出现了生产的分散化和外包,国际贸易的对象由原来的“完整产品”转变为“产品工序”,这就对ROO原则所要求的“关境贸易”计算方式提出挑战。因此,世界贸易组织提出TiVA(贸易价值增加)的会计方法来计算国际贸易。贸易增加值(TiVA)核算方法是将产品生产的增值部分分离出来并归入生产这一环节的国家,进而从产品新增价值的角度去反映国际经贸关系。

对于处于国际分工中价值链低端的国家而言,利用原产地原则计算的贸易额远远大于增值法计算的金额。很多学者使用增加值算法对我国对外贸易数据重新计算发现,我国的货物贸易额存在高估,而服务贸易额存在低估,这就使得统计数据结果显示我国对外贸易顺差逐年增大,对外贸易不协调现象加剧[4-5](马涛,刘仕国,2013;陈雯,李强,2014)。

正是由于现存统计方式的不合理,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中货物贸易额存在高估,而服务贸易额存在低估,这种数据统计差异加剧了表面上我国与美国等国的贸易顺差,并加剧了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协调发展。

四、政策建议

根据分析,目前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是巨额的货物贸易顺差与服务贸易逆差并存,造成货物贸易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而服务贸易具有竞争劣势的结果。因此针对我国对外贸易两种形式下贸易的发展的不协调状况,结合可能制约我国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的因素,由宏观到微观,可以从六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这六个方面分别是:扩大自由开放力度,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差异化发展服务贸易,健全增加值算法下数据库。

(一)扩大自由开放力度

由于多哈回合谈判的僵持,出现了各种形式的自贸协定。参与自贸协定,成为规则的制定者,不仅可以推动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还能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体系的完善,更重要的是扩大了自由开放度,为一国货物和服务的出口进一步打开了国际市场。

在全球贸易增长乏力和国内供给不断改革的双重压力下,扭转服务贸易逆差的局面,实现货物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就必须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扩大对外开放。第一,借助“一带一路”的推进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促进对外贸易回稳向好发展。加速内陆经济走廊建设,同时加快建设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与沿线国家的教育、科技等方面进行交流,展开合作,最后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互补;扩大对外贸发展的资金倾斜和政策支持,实现外贸“大进大出”向“优进优出”的转变。第二,推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便利化程度。积极参与多边贸易协商谈判,推动全球经济合作。第三,优化外商的投资环境。降低对于服务业、采矿业等产业的限制,放宽外资准入;通过先行先试,层层推进的方式,以上海自由区的发展带动建设整体自贸区,实现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二)促进经济发展

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加强宏观调控,大力深化改革,强化创新,推进“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战略,使经济运行始终保持在合理稳定区间内。努力践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降低房地产库存、降低金融市场的杠杆率水平、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补基础设施和其他短板,完成好“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淘汰过剩产能,提供发展的空间给新产能,在供需平衡的基础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进而提高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此外还需协调好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提高人均收入水平。我国幅员辽阔,东中西部经济带发展存在明显差异,为了协调东西部经济发展,在东部地区率先实现工业化后,我国政府陆续实施了“东北振兴”战略,“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战略,编制西部大开发“十三五”规划,深入贯彻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建设。为了协调城乡发展,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实现民生保障和改进,促成城镇化建设的同时,在就业方面,一方面完善建立政策体系,一方面加大培训力度,做好协调发展。

(三)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作为发展的基础,产业结构是“原像”,它决定着它的“镜像”问题——贸易结构问题,而后者也能反映出一国的产业基础。相较于经济的增长速度及其商品贸易的增长,我国服务业的发展相对落后。只有大力发展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高度化,才能提升竞争力,扭转我国服务贸易逆差局面,实现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状况是传统产业相对发达,而现代高科技产业与新兴产业相对落后。推进服务业结构调整,就是要转变发展观念,实现服务业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变,坚持从供给侧进行改革的主线,以“服务业+”的思维实现这一升级过程和改革过程,促进国民经济两大产业的融合互动发展,催生新产业,进而推动经济实现由产品推动到服务推动的转型,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的转型,由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的转型。具体而言,要稳步促进传统服务部门,比如旅游、运输、建筑等部门的出口;积极鼓励新兴部门,比如金融、保险、计算机、咨询等部门的出口;同时增加有效供给,提高进口的服务的质量。

(四)差异化发展服务贸易

我国地域辽阔,东西部经济发展状况有显著差异,而且服务贸易包含门类众多,因此发展服务贸易时,应当因地制宜,走出一条“我国式”外贸发展之路。所谓“我国式”对外贸易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我国地域广阔、人力多、人文因素丰富等现实状况,在服务贸易的发展中实施差异战略,其中不仅包括在服务贸易部门发展的差异,还包括服务贸易地域的差异化发展。

服务贸易部门的差异化发展。根据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水平差异,可进一步将我国的服务贸易分为:具有竞争优势的部门、竞争优势不强的部门、具有潜在竞争优势的部门三种。具体而言,我国的一些传统服务部门,比如运输部门、旅游部门、建筑部门等,在国际进出口竞争中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一些如通信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保险服务等服务部门在内的新兴服務,近年来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占比有所提升,但其国际竞争优势仍不明显;对于健康服务、文娱体育服务等在内的服务贸易部门在我国服务贸易出口中的占比一直比较低,其出口具有潜在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在发展服务贸易的过程中,应当区别对待,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贸易结构改革,应强化固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服务贸易部门,同时扩大发展竞争优势不强的服务部门以加快其出口,并挖掘具有潜在国际竞争力的服务部门,实现服务进出口中结构的优化和高度化,最终提高服务出口的国际影响力。

服务贸易地域的差异化发展。我国地大物博,自然资源丰富,东中西部经济带城市之间发展存在很大差异,根据资源禀赋状况的不同,大致可以将我国具有不同特点的城市分为:交通枢纽城市、旅游城市、现代服务城市、高校集聚城市等几类。对于综合性交通枢纽城市,比如石家庄、太原、连云港、湛江、宁波、合肥等城市,可以建立物流枢纽中心,大力发展物流仓储类服务贸易;对于人文风光或自然风光享誉国内外的旅游类城市,比如成都、杭州、桂林、三亚、张家界、丽江等地,可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国际宣传力度,发展现代旅游服务贸易;对于服务业发达的现代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交通便捷,城市化、社会化水平都比较高,可以发展专业技术含量较高的金融服务贸易、咨询服务贸易等专业性服务贸易;对于历史文化名城,高校云集的城市,比如八朝古都南京、十三朝古都西安等城市,则适宜开展教育服务贸易。

(五)以货物贸易带动服务贸易发展

作为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大国,我国货物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当充分发挥货物贸易对于服务贸易的促进作用,实现服务贸易逆差的扭转,进而实现我国对外贸易两种形式下贸易发展的协调。一方面依托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优势,通过制造业企业“走出去”来带动服务贸易企业“走出去”,带动作为中间产品投入的服务业的发展,带动相关技术和人才的出口。另一方面依托我国作为“货物贸易大国”的优势,通过货物贸易的出口带动作为中间产品的运输服务、电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金融保险服务等服务贸易的出口。

(六)健全增加值算法贸易数据库

现存的贸易统计方式多是遵循“原产地”原则,这一方面容易出现数据统计过程中的重复计算问题,另一方面无法反映产品在生产环节上的流动。由世贸组织和经合组织这两个国际组织合作推动的以全球价值链为基础的贸易增加值算法,则将关注点由“毛值”转向“净值”,不仅可以避免重复计算问题,还有利于厘清对环境问题的认识,避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逆全球化思想蔓延,更能突显服务贸易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随着世贸组织、欧盟、联合国贸发会等国际组织对贸易统计数据的修订,增加值贸易统计方法在逐渐普及。

根据现存的贸易统计规则,我国的货物贸易额存在“高估”,而我国的服务贸易额存在“低估”,数据统计上存在的误差夸大了我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加剧了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的不协调发展的严重程度。作为世界第一的货物贸易大国和世界第二的服务贸易大国,我国虽然积极倡导实行并遵循贸易增加值统计方法,但是由于缺乏相关组织进行此方面的研究和数据统计,我国并没有健全的贸易增加值统计数据库。为了更精准地研究我国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发展状况,我国统计局及相关组织应加快贸易统计方式改革,推动贸易增加值统计方式在我国的实施,尽快建立并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增加值数据库。

[注 释]

① 国家统计局共有两种货物贸易分布统计方法:根据业务单位的位置的统计方式和货物贸易的来源和目的地的统计方式。对统计数据进行对比可知,两种统计方式具有高度一致性,因而本文只列示按照经营单位所在统计方式下的货物贸易状况。

② 囿于我国服务贸易省际面板的缺失,本文拟从东中西部服务贸易的产业基础-服务业的发展来展开分析,对服务业的分析主要采用服务业占比和服务业相对密集度两个指标,其中服务业占比表示的是在整体国内生产总中服务业增加值的占比状况,这一占比状况衡量了地区产业结构状况;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参考程大中,陈福炯(2005)的研究,采用服务业密集度比上人口密集度,再使用全国服务业密集度指数进行平减。

[参考文献]

[1] 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2):77-84.

[2] 陈佳贵,黄群慧,钟宏武.中国地区工业化进程的综合评价和特征分析[J].经济研究,2006(6):4-15.

[3] 裴长洪,杨志远.2000年以来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增长速度的比较分析[J].财贸经济, 2012(11):5-13.

[4] 马涛,刘仕国.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进口结构与增长的二元边际——基于引力模型的动态面板数据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0(4):92-109.

[5] 陈雯,李强.全球价值链分工下我国出口规模的透视分析——基于增加值贸易核算方法[J].财贸经济,2014,35(7):107-115.

On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Zhao Ruojin

(National Academy of Innovation Strategy,Beijing 100012,China)

Abstract: Although China is a large trade country,it is not yet a powerful trade country. The coexisting development situation of continuous surplus and deficit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promotion of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China's trade. This paper makes an analysis of the 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rade from four aspects,which are trade scale,export competitiveness,geographical structure and partner structure,and then it analyzes the factors that may influenc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goods trade and service trade from five aspects,which are trade openness,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industry and trade,trade environment and trade statistics. At the end of the paper,some relevant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goods trade; service trade;uncoordinated development;policy suggestion

(責任编辑:张积慧)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政策建议
关于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研究与思考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