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乡的端午节

2018-07-05夏静

广东第二课堂·小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茶叶蛋艾蒿粽叶

夏静

我的家乡在江汉平原,人民把端午节习称“端阳节”。荆州的端午节时间安排较为灵活,因为那时正值小麦收获的时段,庄稼人若是五月初五忙不过来,则可以推到五月十五、五月二十五再过节。

旧时过端午,荆州地区民间有手臂佩戴条达(带状手链)、胸前挂襞方(五彩丝缠纸片做成的装饰)、腰间配罗囊(丝制香囊)等习俗。据《荆楚岁时记》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名曰辟兵,令人不病瘟。又有条达等组织杂物,以相赠遗”。这些配饰多以彩色丝线为材料,是当时妇女们养蚕和手工技艺的双重体现,不仅用于自己佩戴,还作为一种带有美好祈愿的礼物互赠。现如今,襞方已无迹可寻,罗囊也不再是节日标配,条达也渐渐为红绳手链替代,但送节的习俗却传承至今。

送節并非端午节独有,一般春节、中秋等重大节日也都有这样的传统。在荆州,不管是分家单过的儿子还是出嫁的女儿,在这天按习俗都要给双亲送上节令食品。端午送节的节礼便是自己亲手制作的清水粽、茶叶蛋和用新麦面做成的包子。

清水粽

吃粽子是全国人民过端午节都有的习惯,但各个地方的粽子形态、口味和内容却不尽相同。从形态上来说,有三角锥状、四角锥状、枕头状、牛角状等。口味有咸甜之分:甜的多加入豆沙、大枣,咸的配以肉类、咸蛋黄等,还有咸甜各一半的双烹粽。各地使用的粽叶多为就地取材,常用的有芦苇叶、柊叶、箬竹叶、槲树叶、芭蕉叶等,还有的地方使用笋壳(竹箨)、露兜树叶、玉米皮等。大多数粽子使用的主料都是糯米,但也有用黍米(大黄米)的;另外广西等地还会将糯米拌上净制过的草木灰。

古城荆州人民吃的粽子多为小巧的清水粽,糯米中很少加入其他食品。“五月是端阳,粽子撒洋糖”,食用清水粽的时候需要蘸糖吃。粽叶采用的是水乡特色芦苇叶,我们管采芦苇叶叫“打粽叶”。打回来的粽叶需要先用清水漂洗干净。芦苇是单子叶植物,叶片为平行叶脉,且泡水后较脆,为了防止破损,包粽子时一般用两层。捆扎粽子用的绑绳,一般用稻草,或者取整片的棕榈叶撕成窄条状。为了便于抓取和点数,通常会将绑绳留长一点,10个一组打结成为一扎。

茶叶蛋

端午节另一道必不可少的点缀便是熟鸡蛋。熟鸡蛋可以是白水煮蛋,跟清水粽一样蘸红糖吃。要制作口感和风味更好的茶叶蛋,则要加入老抽、花椒、桂皮、八角等配料,最重要的是要加入一种荆州人惯用的“粗茶叶子”。这种茶叶由蔷薇科林檎属植物的叶片干燥制成,茶汤颜色透亮,夏天饮用消暑效果极佳。

蒸馒头

江汉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和小麦。端午节紧跟着芒种节气,此时早熟的小麦刚刚收获,散发着令人耳目一新的气息。庄稼人很看重新收的小麦,他们把小麦送去磨坊换成面粉,再用面粉蒸成包子,端午节的时候端上桌,跟亲戚朋友一起分享收获的香甜。

插艾蒿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插艾蒿的习俗由来已久,在屈原的《离骚》中曾经提及两千多年前楚国民间过端午的风俗,曰“户服艾以盈要兮”。

艾蒿是菊科蒿属植物,常野生于村落边荒地、山坡等处,身影几乎遍布全国。艾蒿具有芳香气味,叶片入药即为艾叶,能温经止血、散寒止痛,民间历来就有用来煮水洗浴或熏烟消毒房间的习惯。端午节时,把艾蒿高悬在门窗之上,据说有辟邪的作用。此时艾蒿已长至齐人高,用镰刀从离地十公分左右割断后,随手用一把白茅草捆扎起来,便可以打包回去使用了。

现在端午节已成为我国法定节日,赛龙舟也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许多节日民俗却正在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清水粽、茶叶蛋、插艾蒿作为楚文化和历代端午节民俗在荆州的活态遗存,一直在江汉平原地区保存和流传。今年的端午节,我们可以一起温习这些流传千百年的习俗,并将它们传承、发扬下去。

本栏责任编辑 张家瑜

猜你喜欢

茶叶蛋艾蒿粽叶
端午粽叶香
情浓端午,粽叶飘香
粽叶飘香过端午
家乡的茶叶蛋
艾蒿坪听雪
梅全喜:艾蒿食疗百味
卖茶叶蛋
摘粽叶·剪粽叶
采一把艾蒿回家
茶叶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