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2018-07-05张粉利

读写算 2018年2期
关键词:课文过程课堂教学

张粉利

高效课堂,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目标达成的课堂,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把握好课堂就是提高课堂的效率。向40分钟要质量搞好教育教学的目的。无论语文教学方式怎样改革,有一点应该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有效的。语文课堂究竟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高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亲历学习的全过程,自始至终都是学习的主人。作为教师,首先要鼓励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善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教师要对其进行适当引导,善于抓住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知识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会在课堂教学中起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在讲授《乡下人家》这一课时,提前让学生,仔细观察农村四季房前屋后都有哪些美丽的风景,用简短的语言进行概括,并用简笔画,画出来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高涨,想象丰富,做得相当不错。课堂教学的事实证明,同学们通过学狗叫、想象画面等情景表演,对于这一课的内容理解非常深刻,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这样,一方面可以锻炼同学们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同学们进入到文章的情景中去,同时能够以图片为切入点来理解本文语言的优美性。因此,要积极倡导学生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主学习,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二、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参与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补充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想法、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然而,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绝对主宰,大部分时间里,学生或在紧张地记笔记,或在忙着找书上的知识点,被动地接受知识。应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况呢?应该从“学”入手,“以学论教”,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用真诚、赞赏的语言,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真正实现师生互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波的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的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形成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就需要,组建小组,依据我的教学体会,可以采取以下两种方法:(1)合作小组的组建,既要依据学生共同的兴趣、特长等个性倾向,同时也要关注合作小组内部的差异性,让每个人的价值作用相互依存,使小组合作学习互动增值。(2)组内交流、组间竞争。总之,多样化的学习形式在语文课的教学中可以让每位同学都有展现自己的平台,这样既可提高教学效果,也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鼓励学生质疑解难,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抓住时机激发学生想质疑,敢质疑的课堂气氛,并使之养成会质疑的习惯。学习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即培养质疑问难的能力。

1.课前预习,布置提问

以往课前安排学生预习新课,不外乎要求学生自己认读生字,查查字典,理解词意,读几遍课文。一开学,我就要求学生将预习的重点放在提问上,并让学生将自己的疑问写在预习簿上如:教学《梅花魂》,教师出示课题,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经过质疑,归纳出:①魂是什么意思?②梅花魂是什么意思?③课文围绕梅花写了几件事情?④外祖父为什么喜爱梅花?等等,引导学生针对上述4个问题边读边做标记,然后同桌互议,师生交流。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样的释疑解难中积极地开始了。我也就这样借助学生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也慢慢在课前学会了提问。但也有的学生惰性作怪,马马虎虎提一个问题应付一下。因此,我便规定了问题的数量,要求学生在预习中能提出三至五个问题,学生不得不开动脑筋质疑。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项重要的思维活动,学生必须在熟悉课文内容,钻研字词句的基础上才能提出问题,我国古代教育家朱熹说:“读书始读,未知有,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常常有疑……”预习中布置学生质疑有利于学生边读边思,独立深入地钻研教材,长此以往,学生好问的良好预习习惯就会养成,进而提高质疑能力。

2.读思质疑,培养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质疑问难,促进学、思、疑、問、悟的结合,并注意循环往复,不断提高。

首先,在学生学习新的课文时,创设一种“问题的情景”,设置一些问题的悬念,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在初读课文阶段,着重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因为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其次,在学习课文内容的过程中,我不断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思维不断引向纵深,积极引导他们提出问题,在提出一个又一个问题之后,让学生自己读,在一遍又一遍“读”的过程,自发地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另外,我觉得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努力营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应鼓励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敢于议论问题和提出问题,使学生养成质疑的好习惯。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多赞扬、肯定和勉励,让学生产生成就感,激起提问的兴趣。

3.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新课改的牵引与推动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益,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反思与探索,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课堂效益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课文过程课堂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跨越式跳高课堂教学设计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