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018-07-05林华真

读写算 2018年2期
关键词: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林华真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能力也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新时期的体现,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缺少的工具,它是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又为实际生活服务。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生活数学实践。实践数学和活动数学,让学生在学习中更贴近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引入新课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把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那么学校所规定的功课就会被当作一种礼物来领受。”要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觉得学习数学有用,体现学习数学的价值。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大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教学时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平时看得见,摸得着的周围事物开始,从学生常见的自然现象、生活实例引入新课。如:教学“时、分、秒的认识”课前先布置学生在家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上课前问学生:“看到这个钟面,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又如教学“看日历”这一课,我先布置学生去看日历,然后上课时问学生:“从日历中你找到了什么?”这样将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与相关的新知识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激发学生主动去动手实践操作。

二、学习过程生活化,加强数学体验

小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对于真切的、形象的、生动的情境,他们的知觉活动便能比较自觉、顺利地展开,从而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因此,《数学课程标准》要求,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体会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通过引导学生把现实问题数学化,把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觉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数学更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学生就在生活化的数学情境中完成数学学习活动。如:教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我先准备两包1千克的食盐,放在黑色的塑料袋里面,还有5个2分硬币,分小组掂一掂一千克的食盐有多重,然后谈一谈感受,接着再分别掂一掂一个2分硬币,说一说有什么感受,从而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最后让学生称苹果,先称一个,再称五个,从克扩展到千克,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反复体验,对质量单位有了正确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训练活动生活化,培养应用意识

要让学生真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数学训练活动就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而创设其中的数学生活情境,在课堂上进行系统的训练活动同样可以让学生体验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如:教学完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第三单元“测量”,我安排了这样一个趣味练习。(把下面这一段话中使用错的计量单位改正过来。)

今天早晨6小时,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用了3小時的时间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吃了约200吨重的早饭,接着,我背起2克重的书包,飞快地奔向400千米的学校,速度达到了每小时10米。

在路上,我碰到了体重25克的小个子小敏。来到教室,我马上拿出长2毫米的铅笔和厚3米的练习本,认真做起数学作业来。突然,身高145米的班长检查了我的日记,竟然在我的日记上写了“可笑”二字,我有点发火,可是没办法,谁叫我昨天的日记作业又没完成呢!

通过这样有趣的生活数学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实际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解决问题生活化,优化解决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用在课堂中获得的知识技能以最优方案去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优化解决策略的同时,培养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如学习长方形的周长后,让学生算一算“王奶奶用篱笆围成一个长方形养鸡场,一面靠墙,养鸡场长8米,宽5米,至少需要多少米篱笆?”教学“搭配中的学问”后,让学生学配菜。出示菜谱:荤菜:黄瓜鱼、草鱼、猪肉;素菜:丝瓜、青菜、萝卜。规定一份盒饭含一个荤菜和一个素菜,让学生说出有几种配菜方法。学生在独立思考解决这个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学的解法,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这样在数学问题解决中引进具体的生活问题,充满生活气息,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总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当理论联系实际,尽可能地引入更多的具有真实意义的生活问题,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认识数学和理解数学,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去观察和认识客观世界,深深地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价值观,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这才是我们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们应该遵循“实践——认识——实践”这一规律,在数学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我们的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爱数学、乐学数学。切实体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猜你喜欢

数学知识生活化情境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画好运动情境图——解决追击与相遇问题
数学知识在于应用
从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
感悟三角形的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