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硅谷人才经验对鲁企引才引智的启示

2018-07-05商希涛李玲岳巍宋磊

山东国资 2018年1期
关键词:硅谷人才企业

□ 商希涛 李玲 岳巍 宋磊

诺贝尔经济学家斯蒂芬·斯蒂格利茨曾提出,21世纪人类社会发展的两大关键因素,一是美国的技术创新,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而美国技术创新的引擎就在硅谷。硅谷成功的奥秘是什么,硅谷的成功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作为省属企业第五期赴美国500强企业学习培训团成员,我们通过在旧金山大学的学习,考察谷歌、英伟达、英特尔、惠普等一批硅谷的高科技企业,与旧金山市政府、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和部分风险投资机构座谈等方式,对美国在机制创新和人才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进行了深入探寻,就如何做好中美之间的人才结合文章作了一些思考,希望能对我们省属企业做好引才引智工作有所帮助。

硅谷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学习和考察,我们深刻感悟到:硅谷发展的直接动力来自大批优秀的人才,这些人才在硅谷不断产生和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产业和新的企业;另一方面,硅谷保持旺盛活力的更深层次原因是伴随硅谷成长历程而不断进化完善的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生态系统,这是硅谷走得更远更长的核心优势。

硅谷人才情况

硅谷地区共有40多个城市,305万人口。从事高科技的工程、技术人员有41万人,分布在12个行业,占总人口的13.4%,他们是硅谷的人才脊梁。另外有为创新服务的人员25万人,占总人口的8%,主要是10种行业人员:律师、人力资源、会计师、财务专家、办公管理专家以及小型研发机构、设施管理、生产、物流、推广宣传人员,他们为项目提供初创到上市的一条龙服务。

硅谷的优秀人才最重要的来源是高校。1937年,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研究生成立了惠普公司。这是美国电子信息产业第一家高科技公司。创业成功的师生们又以捐赠和资助反哺母校。在这一良性循环中,斯坦福大学源源不断地向高新企业输送人才、专利和技术,同时也一次次提升自身实力,逐步成长为足以和东部“常春藤大学”媲美的“西部新贵”。除惠普公司外,当今许多科技巨擘,如谷歌、思科、苹果等,都与斯坦福大学有着密切关联。

值得一提的是,旧金山湾区的名校远非斯坦福大学“一枝独秀”,这里散落着70多所高等学府,可谓“春色满园”。其中有9所进入2016年AR-WU榜单(上海交大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全球100强”,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分别位居第2名和第3名,如果算上南加州的加州理工学院,更是如虎添翼。再加上几个国家级航天、海洋、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研究中心,这里俨然一个“西部腾飞”的“智力基地”。

硅谷人才的另一个重要来源是移民。旧金山湾区的人口构成多为移民,这自然形成了当地文化上的又一特色——多元化。有资料显示,硅谷的工程技术初创公司中,有超过一半以上的公司创始人来自美国以外地区,是全美平均水平的两倍。在硅谷所有初创企业中,创始团队仍有50%来自国外移民。移民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新移民(1~5年)中49%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硅谷集中了6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一半来自美国以外的国家。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斯坦福大学

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为硅谷提供高素质的研究人员和实干工程师,他们高效发挥着聪明才智,使企业创新的蓝图变为现实

德普大学

移民意味着不同背景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生活习惯,意味着差异。差异带来碰撞,产生火花,萌发创意,改变生活;差异有时也会带来冲突,却一般都能在当地文化的“包容”中悄然化解。这样活跃的文化氛围,对于人才无疑有着莫大的吸引力。而时下最大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旧金山湾区正在取代华尔街,成为最能吸引野心勃勃求职者的天堂。仅谷歌一家公司就从美国大型投行挖走了1000多名雇员,从纽约移居加州的人数规模正处于十年来最高水平。

硅谷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支持试验、风险,并共享成功和失败的创业环境。在硅谷,创业是一种风气。从最初硅谷起源的“仙童八叛逆”开始,硅谷公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很多情况下是由自己的员工出走创办的。硅谷的公司之间,人员流动非常频繁,年轻人在一个公司工作时间平均为2年左右。在学习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不同于其他地方关于从业竞争的限制,硅谷有个特殊的规定,如果辞职后的员工除了继续从事原来的行业外没有其他从业技能,那么就可以合法地继续在老东家原有的业务领域创业或者就业。这使得公司内不安于现状的员工时刻准备着,等待时机,自立门户。而这些人往往是思维活跃、创新精神强的优秀员工,他们的创业使得硅谷内部不断裂变分化出新的行业和新的企业,这是硅谷行业内人才创业的重要途径之一。

有的大公司不仅不限制员工的创业,还会给予鼓励和支持。例如,我们考察的谷歌公司,内部有投资板块,有一部分资金,专门用于鼓励有想法的员工进行内部创业,孵化出来的好项目,还会被谷歌公司优先收购。除此之外,坐落在旧金山湾区的大学,也普遍对教职人员的创业非常支持。我们了解到,斯坦福大学给教授们极大的自由度,学校规定,在职教授可以在合理安排自己每周的教学研究工作基础上,参与社会公司的经营管理。在斯坦福大学,科研、育人、创业、投资都是教授们关注和参与的重点,几乎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公司,在校的研究生一般也已经开始创业,这些大学里的科研人才创业热情和创业能力丝毫不弱于前面提到的硅谷高科技公司里的叛逆创业者。

美国甲骨文公司,英伟达公司一角

我们参访的位于硅谷的一家生产高性能的电池公司安普瑞斯(Amprius)就是华裔科学家崔屹教授以其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的科研成果创办的。可以说,在硅谷,不论是公司,还是学校,创业精神和创业行动无处不在,形成了硅谷特有的创业文化。

这种创业文化精神还蕴藏着另一个重要理念——接受失败。在硅谷创业的失败率很高(60%~70%),能存活10年以上的公司只有10%,有1/5的公司只存活3~5年。失败成为硅谷经济运行的组成部分,同时也锤炼了那些从失败中站起来再干的创业者。从硅谷走出的大量的世界级企业创始人,如苹果公司的乔布斯、特斯拉公司的马斯克,无一不是经历了多次的失败才获得今天的成就。在我们考察的斯坦福大学所在城市帕拉奥图市,每年会组织一些刚刚创业失败的人士召开论坛,一起进行复盘和分析,与更多人总结和分享失败的教训。这种宽容和反思,使得失败也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

成熟的专利生命周期管理机制。美国很早就认识到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任何人都能轻而易举地剽窃与复制别人的知识与创作成果,那就不能激发起时代创新的动力。20世纪70年代末,美国总统卡特第一次将知识产权战略提升为美国国家战略,从此,知识产权成为美国企业与政府的统一战略。目前,美国已建立一套完整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而且为适应社会发展,也会不断对知识产权的架构、实施细则以及相关政策进行调整,美国在此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美国法律竭尽全力保护产权人的利益:一是原告提交诉讼状的门槛非常低,比如专利权人通常仅需要列出专利所有权、每个被告的名称、被侵权专利的信息等五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提出侵权诉讼;二是惩罚力度非常大,大型公司动辄即需赔偿上亿美元。因为违法成本极其昂贵,一般的企业都难以承受,所以大部分企业都会对员工进行系统的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以避免员工违法。在硅谷,新员工入职的时候,公司都会要求他必须签署知识产权相关的协议,不仅要求员工保护该企业的知识产权,还要求员工保证不侵犯前雇主或其他企业的知识产权。

高科技公司的专利大战近年来进行得异常激烈。美国严密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使得专利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项知识产权而存在,它成了一个公司组织进攻和进行防御的最佳武器。这鼓励各个公司努力去创新或购买专利来优化自己的产品。

2000~2015年,硅谷的发明专利授权量自7724件增至18957件,增长2.45倍,年均增幅为6.2%。同期,硅谷占加州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重均在44%以上,而硅谷地区占美国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的比重也逐年上升。其中,2000年时的比重为9.1%,此后逐年升高,至2014和2015年,已达到13.4%。

位于硅谷的斯坦福大学以其在技术转化方面的卓越表现,为世界各国的大学如何使创新成果全面与市场接轨、为社会创造价值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斯坦福大学已经转让技术近2600件,收取权利金近10亿美元,不仅缔造了Google、Yahoo、惠普这样的顶级跨国企业,目前还保持着知识产权转让年收入4000万美元的纪录,为硅谷提供了巨大的技术创新支持,堪称大学与产业界有效合作的楷模。

完善的风险投资、项目孵化支持。硅谷的风险投资家,往往自身是成功的企业家。他们进行风险投资的目的不仅是创造财富,而且还在于培养新一代的企业家,指导后来的企业家不断传承和延续硅谷创新创业的基因。我们考察了德丰杰(DFJ)投资基金的创办合伙人Tim Draper所设立的德普大学,这是一所不会颁发学位证书的学校,却是创业者们向往的圣地。它的培训导师都是像特斯拉公司的马斯克这样的行业翘楚。在这所学校里,人们到处在谈论的是“分享”“鼓励”“改变世界”。德普大学最大的重点不是教创业知识,而是教“未来学”,培养企业家的想象力,训练他们总是以未来的5~10年为一个起点来思考问题。德普大学教授的课程还包括设计、绘画、野外生存训练。用Tim的话讲,这样一个大概10周的课程能带给你多年的MBA教育一样的收获。德普认为创业者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和真正的创业环境之间存在一个断层,创业或许并不能被直接教会,但是创业所需要的精神和思考方式是可以训练的,这是他创办德普大学的初衷。可以说,在硅谷,老一代成功的企业家以自身的经验和财富,转型为风险投资家,对下一代企业家进行引领和培养,这种模式是硅谷经久不衰的重要因素之一。老一代企业家不仅在创业者创业初期提供其所需的天使资金,还会提供信息咨询、管理咨询、战略决策等多方面的服务,帮助和促进新一代企业家快速成长。

这次考察的一家著名的孵化器公司Plug&Play(PNP),它链接了创业项目与各大企业,每年投资百家以上公司。PNP在全球拥有22个工作地点,同时也有不少成功的投资案例。目前,PNP对中国市场和创业环境十分感兴趣。PNP已在中国大大小小8个城市成立了服务点,其中包括北京、上海、深圳、重庆和西安等主要城市。在许多运作细节方面,PNP的做法也十分值得参考:落地于硅谷,PNP长期以来与400家以上的创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孵化器平台,PNP与其他孵化器不同的地方体现于投资与孵化并行,全方位地带给创业者全面的服务,从项目孵化、加速、投资,到后期资源对接都有完善的理念。一方面,PNP可以为创业项目提供优质的办公场所和办公设施,在同一个办公空间里,创业者之间可以有一个交流平台,来进行分享和对接;另一方面,建立了“加速器”强化培育机制。符合条件的项目,会被放在“孵化器”里着重培养,并定向推荐给投资人或行业内的大公司,与PNP平台合作的投资人和会员企业,也会定期到“孵化器”里寻找拟合作对象,这种供求双方的精准推荐机制有效加速了项目的成长和商业转化进程。

完整完善的中介服务产业链。中介服务体系不仅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在整合各种创新要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硅谷的中介服务主要包括人力资源机构、财务和法律服务机构及技术转让机构等。

人力资源机构:硅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是这里聚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在硅谷,存在着许多为高科技公司寻找技术和投资人员的猎头公司,其中佼佼者是Linkedin(领英)公司,目前其业务已进入中国。硅谷的人才招聘可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选拔的。高效的人力资源网络为企业和个人及时提供信息, 促进了人才的交流和流动。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为硅谷提供更高素质的研究人员,而圣何塞州立大学则源源不断地为硅谷提供应用工程师,这些高素质的实干工程师们,通过各种人力资源配置渠道,高效发挥着聪明才智,使企业创新的蓝图变为现实。

财务和法律机构:一流的会计师事务所和律师事务所在硅谷发挥着重要作用。律师事务所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法、执照法、贸易法等各类特殊服务,并且与市场调研公司和风险资本公司一样,硅谷的律师也常常起到商业桥梁作用,硅谷律师的密度大约为10个工程师对应1个律师。会计师则为企业提供税务服务,因美国税务法极为复杂,极小的疏忽或失误会给企业带来大麻烦甚至法律诉讼,故高级会计师数量超过律师,大约5个工程师就对应1个会计师。

技术转让服务机构:在硅谷,技术转让服务机构主要起源于大学的技术转让办公室。斯坦福大学自上世纪60年代就成立了技术许可办公室(OTL),主要工作是将大学的研究成果和专利转移给合适的企业,同时把社会和产业界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学校,推动学校研究与企业的合作。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和利益共享模式为业界称道,具体做法是:扣除15%作为运营成本,收益的85%分成三部分,分别给专利发明人、专利发明人团队、所在学院;学校不参与利益分配。如果专利参与股权分配,一般是占5%的股份,5%的股份当中的15%归OTL,剩下的1/3归发明人,2/3归斯坦福大学,但归属大学的股权收益也都用于研究教育。

政府、企业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硅谷地区有大小城市40多个。市政府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大的政策框架下制定本市政策,并服务当地企业,帮助企业明确行为框架,企业在这个框架内,更好地利用市场上的资源来创造财富,同时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普遍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目前看效率还是比较高的,它成功运转的前提是有一个比较完整的法律结构,有一个比较好的市场机制,政府和企业相互监督也相互分工。

从1960年开始,美国的非政府组织(NGO)得到了迅速发展,并逐步成为与政府部门、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如大学、企业研究院等热衷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在促进政治参与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受历史传统的影响,美国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模式,非政府组织承担了大量的社会公共事务,并协助政府有效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美国非政府组织在监督企业社会责任方面同样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活跃于劳动者权益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

硅谷高端人才流动趋势

数据显示,欧洲和亚太等国家流向美国的人才主要是从事临时工作的各种人员,如博士后、研究人员、跨国公司工作人员等,而从事永久工作的人员相对较少。这意味着可能离开美国回祖国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多,正因为如此,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使用“人才循环”这一概念来代替“人才流失”的概念。新一轮的人才流动现象已从最早的人才流失,到后来的人才回归,到目前的人才全球循环和流动。譬如,硅谷重要的计算机工程人才资源来自中国和印度,但这些人后来又回到了中国和印度创业,现在又和美国保持密切联系;同样,在美国的来自国外的人才,也和祖国保持密切联系和走动,形成当今的人才流动趋势。

赴美培训班成员参访硅谷重要城市帕拉奥图并与市议员交流

高科技人才的流动主要是出于两种因素的影响:一是与经济相关的工作机会、报酬、生活条件等;二是目的国家的移民政策。近年来,由于整个湾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以及越来越多有竞争力的区域经济崛起,对硅谷人才的流动带来很大影响。硅谷地区有全美最高的年收入(11万美元),标准最高的最低工资(时薪14美元),但平均房租水平也高出全美60%,是美国生活成本最高的地区。一个有趣的现象是,硅谷的很多年轻白领,由于难以负担高房价,转而选择住在户外房车里。还有一个现象是很多高科技公司如Facebook(脸书)在旧金山市区设立第二总部,就是为了让年轻一代员工在工作之余,也能获得休闲娱乐和群体社交的场所条件,而这恰恰是在诸多远离闹市区的工业园区缺乏的功能。现在,硅谷不但面对美国国内新兴城市如达拉斯、奥斯汀、丹佛等地的人才争夺,在全世界范围内,也面对来自以色列特拉维夫、中国深圳等地对高科技人才争夺的挑战。

硅谷面临的另外一个不确定性是总统川普上台后的人才政策——那些来自美国之外国家的工程师们很有可能因为身份问题被挡在美国之外。最新数据显示,美国现有超过100万名拥有短期工作许可的海外劳工在等待永久居留签证发放。在人才问题上,川普的主张是,所有工作岗位应该先开放给美国人,之后才能雇佣外国人。在对待硅谷科技企业的友好程度上,川普与前总统奥巴马有相反的态度。目前,硅谷最火热的行业应该是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但川普执政给这个行业将会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恰恰可能给中国公司提供一次很好的机会。中国的互联网企业发展的基础已经牢固,深圳、杭州、贵州等地对互联网、大数据产业的扶持,使中国完全有能力提供全球人才的创新环境,而且我们支付的薪水与主流科技公司也是相匹配的。在人才、技术以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的推动下,中国还坐拥一个天然的优势——巨大的市场。中国有7亿多的互联网网民和十几亿的人口,是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从长远来看,硅谷极有可能不再是以往那样高智商人才以及高净值科技公司的聚集地。而从创业角度看,中国极有可能从中获利,成为一个更重要的创新中心。

省属企业引才引智工作的挑战

山东作为国内重要的经济文化大省,在新一轮创新实践中,具有很多优势,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

缺乏区位优势。与广东、上海、杭州等先进省市相比,我省人才区位比较没有优势,甚至是处于劣势。在本次调研考察中,我们接触的各界人士对山东的普遍印象是沉稳厚重有余,灵活创新不足。山东文化是儒家文化,“学而优则仕”等传统思想的氛围还比较浓厚,敢于冒险、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还比较淡薄。对比南方一些企业,山东的省属企业还比较保守,从事经营管理的高端人才还主要依靠组织选拔的方式从企业内部产生,掌握“高精尖缺”的技术人才在引进使用上虽然取得了突破,但是总量还不够多,相比新旧动能转换要求的高端人才更是比较匮乏。

国际技术合作渠道不够丰富。相较于国内部分城市而言,我省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合作的渠道和方式有限,视野还不够开阔。例如,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在硅谷设立了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该中心既是国内企业跟踪学习世界先进科技的平台,同时也为入户企业出海提供了较好的数据及信息服务,另外还承担了跨境服务活动以及国家“千人计划”等高端人才引进服务工作。又如,国内深圳、成都等市通过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合作。利用斯坦福国际研究院搭建的创新联盟技术平台,合作研发城市管理等技术项目,一方面共享研究成果,另一方面也对国内科技人员进行创业知识培训,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技术合作和项目开发提供了崭新的思路。我省产学研合作还主要面向国内,国际技术合作的渠道不够畅通。

引才引智的措施不够灵活。相较于国内部分地方,我省在海外引才的方式还不够多,手段还不够灵活。比如,国内北京、杭州等城市为做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及服务工作,专门在美国注册成立了公司。通过购买物业,设立孵化器或园区等方式,搭建平台,推动技术合作及项目开发,柔性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杭州等城市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研究遴选创业项目,在硅谷举办了多期创业项目大赛,吸引了硅谷很多小微初创企业,以及掌握高端技术但项目投入资金不足的创新创业人才参加比赛。对于评审通过的项目,进行资金支持,吸引了很多项目和人才落户。杭州把硅谷作为培训业务骨干的重要基地,对承担具体工作的处级干部在硅谷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学习培训,领会硅谷的创新精神和文化氛围,对接产业发展项目,对照改进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水平。我省淄博市通过与瀚海集团合作,在硅谷设立了孵化器;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在硅谷设立了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中心。但总体来说,我省在硅谷开展的引才育才工作还有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高层次人才对我省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支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我省最近出台了《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人才支撑新旧动能转换工作的意见》《山东省离岸创新人才引进使用支持办法》等制度文件。下一步,还需要进一步落实好政策执行,并在引才育才措施、方式上进一步借鉴先进省市的经验。

对省属企业引才引智工作的有关建议

省属企业近年来不断加强对海外引才引智工作力度。从2007年开始,省属企业连续举办了5期赴美国世界500强企业培训班,培训了逾百名具有国际视野的中高级管理人员,与海外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并利用在美期间举办了多次海外人才招聘活动,形成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巩固和完善已有资源,努力开拓新的工作局面,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和渠道,加强省属企业对美国的工作联系。这次拜访的旧金山总领事馆商务室对我们组团参访表示了热烈欢迎,并介绍我们认识了工商银行、招商局、人民网等机构负责人。在硅谷,我们还参访了中关村硅谷创新中心、瀚海国际、浪潮美国公司等一批公司和机构,他们已经在该地区打下了很好的工作基础。下一步,我们应与上述机构进一步加强工作联系。如在旧金山设立一个常设工作机构,派出一批外语基础好、沟通能力强、熟悉投融资和人才工作的人员,帮助我们及时掌握美国政策、技术、行业的发展信息,建立起一个有效的工作组织,同时也为培养锻炼干部提供了国际化岗位平台。

增进与地区机构和商会组织的工作交往。我们听取了旧金山对华办公室负责人工作介绍,参访了旧金山湾区委员会、中小企业局、尔湾商会、河滨经济发展局等非政府组织,这些机构和组织在帮助中国企业到美国投资和把美国企业带到中国发展方面都有很强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省属企业举办的商会组织与其建立联系,邀请他们来中国或组织省属企业到美国参加活动等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的沟通合作平台。

山东省属企业中高级管理人员第五期赴美学习培训班全体成员

加快工作坐实平台,推进中美合作投资项目实施落地。目前,山东发展投资集团在美国硅谷设立了山东新动能转换中心,该中心是与硅谷科创公司合作,借助北加州山东同乡会的资源建立起来的。下一步,要尽快开展项目考察论证,推进具体项目实施。其他省属企业也可以借助此平台,把项目纳入这个中心,共同推进实施。

加强与加州知名大学的交流合作。加州是美国一流大学云集的地方,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加州理工学院、南加州大学等名校人才云集,在高科技、生物医药、金融、投资领域,有一大批成功创业的校友资源。这些产业领域的技术成果和人才资源恰恰是省属企业急需获取的。我们可以成立山东——加州同学会,把曾经在山东的中学、高校就读,目前在美国工作的人才纳入到同学会中,举办一系列活动,成为连接中美之间的一个媒介。

以优惠措施和条件,吸引部分在美攻读高学历的博士生、硕士生回国创业就业。据硅谷地区权威猎头公司介绍,该地区工作机会竞争的加剧和高企的生活成本,使部分留学生回国就业意愿较以往增加,5万美元左右的期望值与我们部分省属企业的支付能力也比较匹配。本着“突破几个、带动一批”的原则,建议部分省属企业定向在美高校毕业生中引才。

组织力量,积极参与各类高端论坛和世界性创业大赛活动。在浙江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和在贵州举办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峰会固定每年召开一次,全球创新创业大赛定期在北京、硅谷等地区举行。期间,大批来自全世界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数量众多的优秀人才,是省属企业获取信息、考察项目、招聘人才的良好时机,应鼓励省属企业积极组织力量参与。

猜你喜欢

硅谷人才企业
企业
人才云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赶超硅谷,目标是对的
凭什么硅谷的失败者就叫“履历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