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阳博物馆藏秦国有铭矛

2018-07-05李智裕

考古与文物 2018年1期
关键词:辽阳战国兵器

李智裕

(辽阳博物馆)

辽宁省辽阳博物馆藏一件战国有铭文兵器,长14.5、宽3.4厘米,圆筒形銎,骹上一孔,脊隆起,有凸棱,脊两侧有血槽。狭前锋,尖锐。矛体剖面呈菱形。骹中部双面刻篆书铭文,1977年出土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区喇嘛园。《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集》中认为该件铭文兵器为铜矛,一面4字为“□徒杜阳”,一面为“衍”字[1]。

从形制以及铭文字体判断,这件铜矛应为战国中晚期秦国兵器戟刺,应与戈配套使用组成联装戟。戟刺銎体中部两面均有加固用的钉孔,一面血槽左侧也有加固用的钉孔。一面4字铭文刻划较浅,无法拓印,其中“□”字磨损,无法辨识。“徒”字原释“造”字(图一),经过仔细辨认,认为原先释读有误,该字应为“徒”字[2]。“杜阳” (图一),古地名,应指兵器制造地。《史记·甘茂列传》:“封小令尹以杜阳。秦楚合,复攻韩,韩必亡。”,集解引徐广曰:“杜阳县在扶风。”[3]杜阳县因位于杜水之阳而得名,辖区约为今陕西麟游县地。“杜阳”还见于秦官印“杜阳左尉”、秦封泥“杜阳丞印”等[4]。从文字风格来看,“徒”、“杜阳”铭文显系两次刻成。

图一 借助photoshop软件放大后摹写铭文

图二 借助photoshop软件放大后摹写铭文

另一面铭文“衍”字(图二),应是指置用地名。“衍”,战国魏地,即衍氏,在今河南郑州市北。《战国策·魏策一》:“苏子为赵合从,说魏王曰:‘……北有河外、卷、衍、燕、酸枣方千里’”。《史记·魏世家》:“(景湣王)五年,秦拔我垣、蒲阳、衍。”张守节正义:“衍,地名,在郑州。”

该件文物在辽宁省辽阳地区出土,很可能与战国末年秦国统一六国时发生的战事有关。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二十五年,大兴兵,使王贲将,攻燕辽东,得燕王喜”[5]。辽阳作为战国时期燕国辽东郡治襄平城所在地,战略位置重要,该件文物很有可能是秦兵进攻襄平城时所遗留,也不排除该件文物是秦国在辽阳驻军期间所遗留。值得注意的是,1985年辽阳地区曾出土过秦国“四十年上郡守起戈”[6],这些器物都是当时军事行动的见证。

附记: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辉先生以及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吴振武先生、吴良宝先生帮助,在此致谢!

[1]辽阳博物馆.辽阳博物馆馆藏精品图集[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9:94.

[2]汤余惠.战国文字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91.

[3]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59:2313.

[4]分别见于a.罗福颐:秦汉南北朝官印征存[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0035号;b.周晓陆:于京新见秦封泥中的地理内容[J].西北大学学报,2005(4).

[5]同 [3]:234.

[6]邹宝库.释辽阳出土的一件秦戈铭文[J].考古,1992(8).

猜你喜欢

辽阳战国兵器
辽阳博物馆藏清王国卿卖地契约简析
辽阳雷锋纪念馆
战国讨债传奇——围魏救赵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战国少年孟轲
兵器图解
兵器图解
兵器重要编译报告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