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山马铃薯晚疫病药剂防治试验

2018-07-05徐志勇牟文平罗仁革康超勇冯忠明郭昌军

中国马铃薯 2018年3期
关键词:薯率增产率晚疫病

徐志勇,牟文平,罗仁革*,康超勇,方 军,严 萍,曾 锂,冯忠明,郭昌军

(1.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广元 628017;2.内江市东兴区农业局,四川 内江 641100)

晚疫病是马铃薯主要病害之一,由卵菌门疫霉属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引起[1]。全世界平均每年由于晚疫病的发生损失高达170亿美元[2]。马铃薯晚疫病与气候有关,是单年流行病害,发生具有偶然性,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和治理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3,4]。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生理小种由11种类型组成[5],其中全毒力小种是当地的优势致病菌[6],甲霜灵敏感性菌株只占测定菌株的15%,晚疫病菌群体组成日趋复杂[7],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更加艰难。广元市地处秦岭南麓、四川盆地北部,在中国地理气候南北分界线南边,小气候多,加之缺乏完善的种薯质量控制体系,脱毒种薯利用率低,马铃薯生产极易出现晚疫病大流行。试验从广元市马铃薯生产实际出发,选择5种低毒农药进行马铃薯晚疫病预防和治理试验,以期筛选出马铃薯晚疫病的药剂防治方法用于大田生产。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

试验材料为马铃薯品种‘费乌瑞它’一级种。所用药剂见表1。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7个处理和清水对照(表2)。每个处理重复5次,小区面积12 m2(2.4 m×5 m),共40个小区,完全随机排列,四周设保护行。试验于2015年3月下旬在广元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马铃薯试验地(海拔1 200 m)开始实施。试验地土壤、肥力、水分条件一致,田间管理同当地大田生产一致,发棵期开始每天14:00记录1次田间温湿度。6月1日第1次喷药,采用背式电动喷雾器进行茎叶均匀喷雾,直至轻微滴水。每隔10 d喷施1次,喷施3次,每次施药后7 d调查叶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

1.3 调查方法

田间调查方法采用小区以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固定调查3株,调查全部叶片数,每小区调查15株,调查病情指数,计算相对防效,收获时测定各小区的产量、大中薯(≥50 g)产量、晚疫病薯产量,计算每公顷产量、大中薯率、晚疫病薯率。

表1 试验药剂Table 1 Fungicides tested and their descriptions

表2 试验处理与应用Table 2 Treatment and application method

1.4 马铃薯晚疫病病情分级标准

0级:无病斑;1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6%~10%;5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11%~20%;7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21%~50%;9级:病斑面积占整个叶片面积51%以上[8]。

1.5 计算公式

大中薯率(%)=(小区大中薯重量/小区产量)×100

晚疫病薯率(%)=(小区晚疫病薯重量/小区产量)×100

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数×相对级数值)/(9×调查总叶数)]×100

相对防效(%)=[(对照病情指数-处理病情指数)/对照病情指数]×100

增产率(%)=[(处理产量-对照产量)/对照产量]×100

2 结果与分析

2.1 晚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

方差分析显示,6月11日,6月21日各处理间的晚疫病发病率呈极显著差异,6月21日各处理间晚疫病病情指数呈显著差异。

从表3可以看出,6月1日各处理中,仅有处理4和无处理对照有晚疫病发生,发病率分别为1.3%和2.7%,病情指数分别为0.07和0.11,处理4的相对防效达到了35.2%。其他各处理防效均为100.0%。

6月11日,各处理中,处理1、3、4、5、6、7晚疫病发病率在10.0%以下,其中处理5、6最低,均为4.0%,处理2晚疫病发病率为12.0%,对照为42.7%。处理1、2、3、4、5、6、7晚疫病的病情指数均在1.00以下,对照为6.28。处理1、2、3、5、6、7的相对防效均在96.0%以上,处理4的相对防效最低为86.9%。

6月21日,处理1、2、4、5、6、7晚疫病发病率在20.0%以下,其中处理6最低为10.7%,处理3晚疫病发病率最高为21.3%,对照为88.0%。处理1、2、3、4、7晚疫病的病情指数在1.00以下,分别为0.64、0.79、0.69、0.64和0.99,处理5的病情指数最高为2.13,处理6的病情指数为1.51。对照为21.65。各处理相对防效均在90.0%以上,处理1相对防效最高为97.1%。

2.2 产量、大中薯率、晚疫病薯率及平均增产率

方差分析显示,各处理间块茎产量呈极显著差异。从表4可知,处理1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2、4、5、7显著高于对照,处理3、6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方差分析亦显示,晚疫病薯率性状间呈极显著差异。处理6、7极显著高于处理1、2、3、5,处理7显著高于处理4和对照。与对照相比,处理1的增产率最高达到43.1%(表4)。从表4还可以看出,处理1的小区产量与折合产量最高,分别达到21.90 kg/12m2和18 250 kg/hm2,大中薯率最高达到74.60%,晚疫病薯率最低仅2.30%,平均增产率也最高为43.1%。由于交替使用药剂,减轻了抗药性的发生,处理1的效果最好。

表3 各处理晚疫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Table 3 Incidence of late blight,disease index and relative control effect

表4 不同处理对产量、大中薯率、晚疫病薯率及平均增产率的影响Table 4 Effects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on yield,large-and medium-sized tuber percentage,diseased tuber percentage and yield increase percentage

2.3 相关分析

各性状间相关分析(表5)显示,产量和平均增产率均与6月21日晚疫病发病率呈显著负相关,均与6月11日、6月21日晚疫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均与6月11日、6月21日相对防效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增产率与产量和大中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3 讨 论

交替使用3种不同药剂相对防效最好。6月21日第3次喷施后,各处理相对防效均在90%以上。连续3次使用同一种药剂的处理2、5、6、7(分别使用代森锰锌、银法利、金雷多米尔、克露),其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均排在7个药剂处理的后4位。2种药剂交替使用的3(百泰+百泰+银法利)、4(百泰+银法利+百泰)2个处理,其病情指数和相对防效均好于使用同一种药剂的处理。连续3次使用3种不同药剂的处理1(代森锰锌+银法利+金雷多米尔),其病情指数最低和相对防效最高。

表5 各性状间相关分析Table 5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characters

6月11日,6月21日各处理间的晚疫病发病率呈极显著差异,6月21日各处理间晚疫病病情指数呈显著差异。药剂使用连续2次才体现出效果,连续3次,效果明显。

许多国家相继报道了马铃薯晚疫病对甲霜灵抗性的发生[9-11],国内也多有报道[6,12,13]。在本试验中,连续3次喷施金雷多米尔的相对防效低于代森锰锌、银法利、金雷多米尔3种药剂交替使用的处理,小区产量极显著低于代森锰锌、银法利、金雷多米尔3种药剂交替使用的处理。这可能是交替使用药剂减轻了抗药性的发生,增加了治疗效果所致。

交替使用3种不同药剂产量性状表现最好。各处理间小区产量和晚疫病薯率差异明显,3次喷施3种不同药剂的处理1的小区产量最高达到21.90 kg/12m2,折合产量18 250 kg/hm2,大中薯率最高达到74.60%,晚疫病薯率最低仅2.30%,平均增产率也最高为43.1%。其他各处理产量均在16 100 kg/hm2以下,平均增产率均在26%以下,与处理1的差距较大。

使用同一药剂的处理2、5、7(分别使用代森锰锌、银法利、克露)的小区平均产量分别为19.22,18.92和19.24 kg/12m2,平均增产率分别为25.6%、23.7%和25.8%,小区平均产量和平均增产率均排在所有处理的第3、4、2位,均好于交替使用2种药剂的处理3(百泰+百泰+银法利)、4(百泰+银法利+百泰)。代森锰锌、银法利、克露可以继续作为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药剂,罗彦涛等[14]也研究认为氟菌·霜霉威和霜脲·锰锌仍可用于晚疫病防治。

产量和平均增产率与6月21日晚疫病发病率及6月11日和6月21日晚疫病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且与6月11日和6月21日相对防效呈显著正相关。平均增产率与产量和大中薯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显著正相关,大中薯率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综上所述,初步认为,6月初开始间隔10 d,3次交替使用代森锰锌、银法利、金雷多米尔的药剂处理适宜广元高山春播马铃薯晚疫病防治。

[1]孙慧生.马铃薯育种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 Fry W E,Goodwin S B.Historical and recent migratio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chronology,pathways and implications[J].Plant Disease,1993,77:653-661.

[3] Black W,Mastenbrock C,Mills W R,et al.A proposal for an international nomenclature of rac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and of genes controlling immunity in Solanum demissum derivatives[J].Enphytica,1953,2(3):173-179.

[4] Bourke A P M.Emergence of potato blight[J].Nature,1964,203:805-808.

[5] 刘波微,彭化贤,席亚东,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生理小种鉴定及品种抗病评价[J].西南农业学报,2013,23(3):747-751.

[6] 赵青,郑峥,李颖,等.四川省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表型和遗传变异的分析[J].菌物学报,2016,35(1):52-62.

[7] 李洪浩,彭化贤,席亚东,等.四川马铃薯晚疫病菌交配型、生理小种、甲霜灵敏感性及mtDNA单倍型组成分析[J].中国农业科学,2013,46(4):728-736.

[8] 国家技术监督局.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杀菌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483-486.

[9] Goodwin S B,Sujkowski L S,Fry W E.Widespread distribution and probable origin of resistance to metalaxyl in clonal genotype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stern Canada[J].Phytopathology,1996,86:793-800.

[10] Daayf F,Plat T H.Assessment of mating types and resistance to metalaxyl of Canadian populatio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 in 1997[J].America Journal of Potato Research,1999,76:287-295.

[11] Deahl K L,Demuth S P,Sinden S L,et al.Identification of mating types and metalaxyl resistance in North American populations of Phytophthora infestans[J].America Potato Journal,1995,72:35-49.

[12] 曹继芬,孙道旺,杨明英,等.云南省马铃薯、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敏感性及地理分布[J].西南农业学报,2007,30(5):1027-1031.

[13] 王文桥,王丽,韩秀英,等.北方五省(区)马铃薯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和精甲霜灵的敏感性检测[J].植物保护,2012,38(3):116-121.

[14] 罗彦涛,孟润杰,赵建江,等.马铃薯晚疫病菌对不同药剂敏感性及相应药剂田间防效验证[J].农药,2016,55(2):134-137.

猜你喜欢

薯率增产率晚疫病
不同播期、不同种薯形态对秋马铃薯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影响宁夏贫困山区马铃薯商品薯率的气象因子分析
临汾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如何防治大棚番茄晚疫病
不同品种脱毒马铃薯种植密度比较试验
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山西省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趋势预报
不同收获期对甘薯“金徐薯69”产量的影响试验初报
有机肥在辣椒上的应用效果试验
复合微生物肥料在水稻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