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支付清算市场核心仍是平衡效率与安全
2018-07-05
文/本刊记者 史 诗
6月1日,《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京隆重举行。会议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共同主办,中国支付清算协会作为支持单位,Visa公司和中国银联协办,金融科技50人论坛参与承办。
《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系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推出的系列年度报告的第六本。报告旨在系统分析国内外支付清算行业与市场的发展状况,充分把握国内外支付清算领域的制度、规则和政策演进,深入发掘支付清算相关变量与宏观经济、金融及政策变量之间的内在关联,动态跟踪国内外支付清算研究的理论前沿。报告致力于为支付清算行业监管部门、自律组织及其他经济主管部门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为支付清算组织和金融机构的相关决策提供基础材料,为支付清算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文献素材。自2013年出版首期报告之后,连续五本都引起了政策层、实务界和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广泛关注。
该报告由总报告和专题报告两部分构成。总报告全面分析了我国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历程、现状特点、存在问题及趋势,并且运用量化分析工具考察了支付清算运行与宏观经济变量、区域经济金融发展、金融稳定与金融风险、货币政策的内在关联等;专题报告跟踪分析了国内外支付清算体系的发展状况、热点与难点问题,并且梳理了金融科技与支付创新的相关研究文献。
报告指出,目前支付清算市场发展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平衡好效率与安全的“跷跷板”。一方面,当前在不断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大背景下,支付清算强监管将是未来几年的政策基调,支付市场规范发展也是一项长期性任务。另一方面,伴随着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支付清算体系也迎来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在零售支付工具领域,各种创新令人眼花缭乱,也不断改变着老百姓的日常生活。作为上述“跷跷板”的支点,“强监管”的内涵比“严监管”更为丰富,是监管在行业发展中真正把握“底线”与“天花板”,更好地为行业“赋能”,并且根据市场变化与需求演进,不断优化监管思路,把握好支付消费者保护、激发行业创新活力、保障金融稳定的多重目标。
在这次研讨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助理杨涛主持致辞环节,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做了精彩致辞。
李扬理事长认为,支付清算非常重要,它是现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核心平台。支付清算的重要性体现在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它能及时、全面、系统揭示金融运行的数量特征及其聚合状态,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强大的经济、金融分析功能。换言之,支付清算各种指标能够准确刻画经济运行状况,因而是宏观调控的有效工具。我注意到,危机以来,世界各国货币当局都越来越强烈感觉到,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货币供给量、利率等,已经不能有效发挥作用,而支付清算的重要性,特别是其中的各类数据,反而日益凸显。但是,目前学术界对支付清算的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显然存在距离,我们对支付清算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简言之,随着经济金融运行基础发生剧烈变化,我们需要更多地重视支付清算问题。
樊爽文副司长首先代表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祝贺《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发布,同时祝贺本次支付清算创新、安全与开放的研讨会顺利召开。他指出,过去一年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运营者,取得了以下积极成效:一是在制度建设方面,着手研究起草《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提升2号令的法律层级;二是在市场开放方面发布了《银行卡清算机构准入服务指南》,完成了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的法规制度体系构建;三是在重要支付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四是在支付服务市场监管方面,持续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市场环境。最后,樊司就支付的创新和安全问题谈了四点看法:认为安全和创新应该相辅相成,而不可偏废;在支付服务推动普惠金融工作中需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需关注支付行业垄断格局的形成对支付市场安全的影响;需关注支付信息和数据安全。
其中,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指出,当前我国支付清算行业持续快速增长,市场治理不断深化,业务创新更趋规范,清算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在便利民生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发展特点来看,非现金支付在我国发展迅猛,参与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非现金支付交易趋于高频小额化,互联网支付业务规模增速放缓,银行卡的介质属性趋于淡化,卡基支付向账基支付转变趋势显现。另外,金融科技对中国支付服务产业产生革命性影响,推动了中国支付服务的全球化和个性化。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一系列新兴技术与支付清算深度融合,提高了支付效率,丰富了支付场景,创新了支付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