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医疗”需要且行且规范

2018-07-05王琦

杭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病情民众医疗

文 王琦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不过有患者表示,在选择“网诊”前必须有过多次面诊,对医生知根知底,否则不会轻易在网上就诊。除了找到靠谱的医生这一前提条件,不少人还担心,在使用互联网医疗过程中个人信息泄露。

其实,“互联网医疗”并不新鲜,这一体系早已走入人们的视线,但是民众为何很少使用呢?小病,百度一下就有多种方法,稍有风吹草动,则多被建议入院诊治,同时还有隐私泄露、资质堪忧等风险,因此,现行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大多不尽如人意。面对此种困境,互联网医疗该如何做才能摆脱“鸡肋”困境?

“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必须有政府、社会、市场等多方面共同保驾护航才能顺利扬帆,否则只能成为一个梦想的肥皂泡,触之即碎。首先,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以及行业监管体系才能保证“互联网医疗”大船的平安行驶。医疗体系不同于滴滴打车,医生资质的审核、患者病情的追踪跟进与医生交接问题、避免隐私泄露问题、保障医生权益问题等均是互联网医疗平台发展必须考虑和保障的。

其次,政府应有相关的政策及资金扶持助力互联网医疗发展。医疗的公益性和商业的逐利性必会产生矛盾。对于商业来说,盈利才是最终的发展目的,而医疗则是个名副其实的“烧钱”的行业,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的支持,那么互联网医疗的路必定不好走,甚至走不长。

此外,社会在热切期待互联网医疗时,社会民众应合理正确的认识互联网医疗,不应给予其过多的压力和目标。互联网医疗,应主要应用于小病小痛的诊疗以及与基层医疗的对接诊疗,当面对医生的入院检查诊疗建议时,患者应给予重视,避免发生延误危险。同时,由于没有面对面的接诊,患者应细化病情描述,方能给医生较为全面的诊断,避免误诊的发生。

近期,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为互联网与医疗的深入结合注入一剂定心丸。我们期待“互联网+医疗健康”时代的全面到来,但一个新行业、新体系的建立并不能一蹴而就,政府、社会、市场均应正确认识和帮助这一行业的发展。只有各项法律、监管等保障到位,方能吸引更多的好医生入驻平台,吸引更多的民众参与其中,如此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行互联网医疗的“鸡肋”地位,真正让互联网医疗体系繁茂成长,与惠于民,给整个医疗行业带来新的能量。或许在不远的将来,人们在网上看病可以像网约车一样,病人网上下单,医生根据患者病情精准接单,这应该是“互联网+”与医疗碰撞反应后的理想状态。

猜你喜欢

病情民众医疗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韩美联合军演遭民众抗议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THE FAREWELL
听诊器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圣诞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