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国城市集成电路产业规划及园区建设纵览

2018-07-05林军

杭州 2018年19期
关键词:集成电路产业链设计

文 林军

2014北京:南北协同布局集成电路产业

2014年2月,北京市颁布了《北京市进一步促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提出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发展,在中关村科学城建设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基地,在南部高技术制造业和国家级新兴产业发展带建设集成电路产业园。经过四年多时间的发展,北京已逐渐确立“北(海淀)设计,南(亦庄)制造”的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

在中关村,北京规划设立了中关村集成电路设计园,园区于2016年开工,2018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园区定位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生态运营平台,跨界融合创新综合运营商,围绕实现国家战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以促进集成电路设计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为宗旨,打造IC设计、物联网、软件应用、智能硬件等关联产业融合的国际化“泛集成电路产业园”。

在亦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集成电路生产制造基地,已形成集制造、封测、装备、零部件及材料、设计企业在内的完备产业链,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已经占到全市的1/2。根据规划,到2020年北京亦庄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到2025年,北京亦庄将打造成为全球领先的先进新型存储器、基带芯片和射频电路、电力电子及功率器件、集成电路代工及装备四大高精尖领域的研发制造中心。

2016上海:拥有最为完备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2016年12月,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颁布的《上海市工业园区转型升级“十三五”规划》提出,要发挥张江、紫竹、漕河泾等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的作用,集聚创新要素,加快成果转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实验室、技术交换中心,逐步形成“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的全产业链培育模式,营造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逐步成为原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策源地之一,引领产业园区创新发展。

2017年,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支持上海集成电路领域重大项目建设、自主创新技术研发、企业培育和专业人才培养及引进等方面。同时,2017年完成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上海市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工程产品首轮流片专项支持办法》等相关配套实施细则的编制并发布,为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018年5月,上海市推出《全力打响“上海制造”品牌加快迈向全球卓越制造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加快部署集成电路等产业,推动产业链、创新链的联动发展。

目前,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带两区”的产业布局,以浦东微电子产业带、张江和松江产业园区为中心,聚集起了大批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和设备材料企业,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同时还建成上海集成电路研发中心、上海集成电路技术与产业促进中心两大国家级研发机构。

2013深圳:首屈一指的IC设计业

2013年,深圳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从资金扶持、优惠政策、人才引进和培育等方面对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予以支持。

2015年7月,出台的《深圳市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明确,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5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以扶持软件和IC设计业。

2015年8月,出台的《深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强调,要以芯片设计水平提升和生产技术突破为重点,形成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产业链。

在集成电路产业布局方面,深圳主攻IC设计业,在IC设计方面的投入远超其他地区。2016年,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产业的销售额超过42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首位,全国IC设计业前十的排名中,深企占据了四席,集成电路设计业从业人数已经超过2万人。

在产业园区建设方面,深圳拥有国家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化基地(简称:深圳IC基地、基地)、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目前,深圳IC基地已建成了完善的IC设计“三平台”(公共EDA平台、IP复用与SOC开发平台、MPW服务平台)、“两中心”(测试验证工程技术中心、教育培训中心)以及“十个产业园区”(一个核心园、九个扩展园),服务的企业超过200家。深圳市集成电路设计应用产业园则依托深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管理中心为IC设计企业提供公共EDA设计平台、MPW投片服务、SIP服务、测试验证、人才培训服务,企业通过共享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节约投入和研发成本。

2016南京:促进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

2016年2月,南京市出台的《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销售收入突破500亿元,其中制造环节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左右,形成制造、设计和封装测试等环节协同发展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同时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多方面提供支持,如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南京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领导小组,以及由专家组成的市集成电路咨询委员会;设立产业基金,重点支持产业链关键环节项目;专项资金重点支持百亿元以上芯片项目;鼓励集成电路企业上市挂牌、并购重组;支持企业申请专利及购买知识产权;高层次集成电路人才优先申报“千人计划”。

在产业布局上,江北新区是南京加快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主要载体,目前正在通过国际龙头型旗舰型重大集成电路项目的引进,在集成电路制造、设计等关键环节上形成突破。2016年11月,全球排名第4的EDA公司华大九天宣布在南京高新区投资成立南京九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并签约华大九天南京EDA研发中心以及互动电视应用运营项目、晶元探针设计研发及生产项目、电力通信芯片及模块的开发生产项目、灵动微电子项目等。2017年11月,全球最大的芯片设计自动化企业美国新思科技(Synopsys)区域总部宣布落户南京江北新区。

截至目前,仅在位于江北新区核心区的南京高新区,就有华大半导体、展讯通信、中星微电子集团、华大九天等全国集成电路行业“领头羊”先后入驻。全国排名前十的IC设计公司,已有3家在此设立了研发机构。在未来几年,随着重量级项目的建成投产,南京将一举挺进全国集成电路重点城市第一方阵。

20185成都:西部最重要集成电路产业力量

2018年3月,成都市出台的《进一步支持集成电路产业项目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提出,对成都市IC设计企业、制造企业、封装测试企业、设备材料企业、配套服务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企业(单位)在集成电路流片、封测、IP核采购等重要环节给予适度补贴。新增工业用地优先保障重大集成电路项目生产用地,落实用地指标,按相关政策实行地价优惠;切实保障集成电路产业对电、水、气等生产要素的需求,提升电、水、气供给服务品质,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纳入省直购电交易,鼓励成都能源综合服务公司对重点企业协调优价供电,加强对各类集成电路产业人才支持力度等。

总体来看,成都集成电路产业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产业链相对较为完整,产业配套也正在加速完善中。成都汇聚了一大批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及优秀企业,如设计端的振芯科技、成都精准时空、华大九天、澜起科技,制造端的格罗方德,封测端的英特尔、芯源、宇芯,材料端的时代立夫等。

目前,成都市集成电路产业呈现“一核双园多点”承载体系。具体来看,成都市以高新区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核心区,以双流区和天府新区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重点园区,结合全市各区特色及优势,全面覆盖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及材料等全产业链环节。

2016厦门:构建集成电路全产业链

2016年6月,厦门市制定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纲要》,计划到2025年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要达到1500亿元,成为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重点集聚地区之一。

目前,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企业超过170家,基本形成了涵盖IC设计、制造、封测、装备与材料,以及上下游配套应用在内的全产业链,初步形成产业集聚。

作为厦门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火炬高新区近年来从规划、空间布局、招商、政策、人才等多个维度创新举措,坚持规划引领,按制造和配套集聚区、设计及关联产业园、人才与公共服务平台基地的“一区一园一基地”产业发展模式,组建国际化专业招商队伍,强化政策保障,引导财政、金融、社会等资本投向集成电路产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研发、人才引进力度,与院校合作培育多层次人才,已初步形成覆盖“芯片设计、材料与设备、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等集成电路产业链布局,集成电路产业的企业数量和产值规模均“破百”。

厦门市还引进国家集成电路领域重点骨干研究所――中电58所在厦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转移中心;此外,与湖里区、翔安区分别共建“厦门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厦门微电子育成中心暨产业基地”,已进驻科技企业200多家,产业集聚效应初步显现。

厦门市近年成立的两岸集成电路自贸区产业基地,拥有厦门市自贸区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孵化器、厦门市集成电路产品保税交易中心、厦门市集成电路研发设计试验中心等6大产业功能区,借助政策优势,力争打造成继美国硅谷后,又一区域性的集成电路设计与芯片交易中心。

2018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后起之秀”

2018年4月,合肥市出台的《合肥市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设立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和软件产业发展基金,集中支持重点企业发展和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加快推进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把合肥建设成为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区和创新高地。

近年来,合肥市紧跟国家、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布局,吸引和引进一批行业内的龙头企业落户发展,已逐步形成了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封测、设备材料等全产业链发展态势。力晶科技、联发科技、群联电子、兆易创新、君正科技、灿芯科技等企业先后落户合肥。目前,合肥市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29家,覆盖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并且在面板驱动芯片领域和家电芯片领域初步形成了产业特色集群。

合肥市集成电路产业的主要承载地是合肥高新区。近年来,在合肥市打造中国“IC之都”指引下,高新区始终把集成电路产业作为先导产业,着力营造优良的产业发展环境,实现了集成电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已初现规模和成效。截至目前,园区拥有集成电路企业102家,占全市总数85%,集成电路产业产值超115亿元。此外,合肥市还在积极申报建设海峡两岸(合肥)半导体产业合作示范区。

猜你喜欢

集成电路产业链设计
为突破技术“瓶颈”,中国多所大学纷纷成立集成电路学院
让集成最大化
BUBA台灯设计
不忘初心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大格局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有种设计叫而专
试论集成电路的检测及维护方法
重庆将重点打造千万亩产业链基地
Apple Watch产业链上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