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8-07-04何玉桃

西部论丛 2018年3期
关键词:跨文化适应南亚留学生

摘要:针对南亚留学生在滇的适应性现状问题,对150名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总结南亚留学生跨文化适应性特征,不同国籍、性别、来华时间及汉语水平对留学生适应性的影响;提出需重视文化适应和汉语学习间的关系、跨文化双向适应有助于实现教育国际化等观点。

关键词:南亚 留学生 跨文化适应

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使得民族国家间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移民现象与留学潮日趋盛行。跨文化适应问题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近年来,云南省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打造重点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国学生留学中国的主要留学基地;辐射南亚、东南亚成为云南省教育事业国际化的重大举措。云南因地理相近、气候相似,也成为南亚、东南亚学生来华留学的主要目的地。2017年,来滇外国留学生总人数约1.88万人,其中,南亚东南亚国家留学生占比最高。[1]随着学生群体规模的逐渐增大,对在滇南亚留学生进行跨文化适应问题调查研究,对于留学生顺利适应、完成学业;政府推进教育国际化、实施“走出去”的文化战略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跨文化适应,是指初居一个新环境的人不断克服文化休克的负面影响,从交际行为、生活习惯到思维方式与价值观念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变,最终适应新的文化环境的过程。[2]以往研究表明,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状况对其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着显著影响。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大理大学的南亚留学生为例,结合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援引“全人视角”,即将跨文化适应的主体视为全人,分别从身、心、社、灵4个纬度对150名南亚留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共计发放问卷150份,收回有效问卷134份,有效回收率为89.3%。参与调查的学生基本情况如下:性别分布,男性103人(76.9%)、女性31人(23.1%);年龄分布,18-23岁88人(65.7%)、24-29岁45人(33.6%)、30岁及以上2人(1.5%);国籍分布:印度104人(77.6%)、尼泊尔15人(11.2%)、巴基斯坦10人(7.5%)、孟加拉国5人(3.7%);留学时间:1年以下35人(26.1%)、1-2年24人(18.0%)、2-3年23人(17.2%)、3年以上52人(38.8%);汉语水平:初级46人(34.3%)、中级75人(56.0%)、高级13人(9.7%)。

1.2 研究工具

以“全人理论”为主导,参考杨军红编制的《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卷》,结合调查对象实际情况编成《南亚留学生在滇跨文化适应问卷》(英文版)。包括基本信息、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及灵性适应5个方面的54个问题。采用里克特五点分法(没有任何困难、很少困难、一般、较大困难、很困难),分别计1-5分,得分越高,说明适应性越差,反之则适应性越强。

2结果

2.1 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性整体分析

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性整体如表1.由表1可知,南亚留学生在身体适应这一因子上得分最高,其余依次是社会适应、心理适应和灵性适应。每个因子的均分都大于或接近3分,说明南亚留学生在滇生活、学习的整体适应状况较差,存在的困难较多。

2.2 不同国家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情况比较分析

将不同国家的南亚留学生适应状况进行对比,发现来自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4个不同国别的留学生整体适应状况没有显著差异(见表2);均值最高的为印度籍学生,最低的为尼泊尔学生;印度籍学生在身体适应、心理适应和灵性适应三个因子上,分值均为最高。这表明来自印度的留学生比其他国籍留学生的适应过程面临着更多的困难。通过与印度籍学生进行访谈,得知这与印度学生中存在胡“老生欺负新生”现象有着重要关系。

2.3 性别因素在南亚留学生适应状况中的影响分析

由表3可知,不同性别的留学生在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和灵性适应及整体状况方面均没有显著差异,男生在身体适应和心理适应方面的分值略高于女生,而女生在社会适应和灵性适应方面的分值略高于男生。

2.4 留学生在滇时间不同的适应性差异比较

由表4可见,南亚留学生在滇学习时间长短与其整体适应状况间的关系呈“U”型,即来华时间1年内和2-3年留学生的各项因子得分均值最高,来华时间3年以上和1-2年的留学生得分较低。这种“U”型模式充分体现在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的四个方面:身体适应、心理适应、社会适应和灵性适应。这彻底验证了“恢复模式”和“复原模式”,即认为文化适应过程将经历文化失范和文化回位阶段。

2.5 汉语水平对南亚留学生适应状况的影响

如表5所示,汉语水平对南亚留学生在滇适应有着明显作用:汉语水平为初级的留学生在适应的整体得分及各项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中级、高级者,而汉语水平为高级的学生在整体得分及各项因子分均为最低。

3.讨论

3.1 南亚留学生在滇跨文化适应的总体特点

跨文化全人理论认为:跨文化身体适应是基础,跨文化心理适应是关键,跨文化社会适应是保障,跨文化灵性适应是根本。该观点成为本研究的理论出发点,在实证研究阶段,确实也验证了作为适应主体的南亚留学生,其跨文化适应是关涉身、心、社、灵四位一体的有机卷入。[3]但研究结果却显示,灵性适应因子得分反而低于其余三者,这四个唯度间不存在依次递进的关系。得出这样的结论,与南亚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目的及管理方式存在密切联系:“学费便宜”、“我有朋友在这里留学”和“喜欢这座城市”是南亚学生3个最主要的留学原因;此外,由于规模较大,学校对南亚留学生实行与中国学生相对分离的模式进行管理,滋长了留学生主动适应的“惰性心理”。多数学生缺乏主动适应的主观意识和实践行为,蜷缩在本国人组成的圈子。

3.2 重视汉语学习与文化适应的关系

已有研究表明:对东道国语言的学习有助于跨文化适应,同时,通过提高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水平也能提升其语言学习效果。[4]这二者间是相得益彰的关系,因此,南亚留学生只有达成较高的文化适应水平才能提高其汉语学习效果;只有汉语水平不断提升,其文化適应能力也才能进一步提高。

3.3 教育国际化须实现跨文化双向适应

从跨边界博弈模式的观点看,只有从全面和谐的角度认识文化差异,通过相互渗透和相互认同,交际双方才能从对手转化为伙伴关系。[5]通过与南亚留学生的访谈,本研究认为,跨文化适应的外部因素也应该受到进一步关注。研究社会、文化、教育以及与当地人交往等外部因素对留学生跨文化适应的影响,将有助于从“他者”的眼光反观自身,增强文化自觉意识。有助于营造宽松的社会支持环境,促进跨文化双向适应。只有实现文化的双向适应,才能真正实现教育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中新网云南 2018年01月27日 17:05

[2] 毕继万:跨文化与第二语言教学[M] 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9

[3] 李育球:跨文化全人适应理论建构及其教育意义[J] 2015年9月(3卷)

[4] 张如梅:大理学院MBBS项目南亚留学生文化适应与汉语学习关系的调查研究[J] 2015年1月(44卷)

[5] 杨军红:来华留学生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分析[J] 2006年6月(26卷)

作者简介:何玉桃 (1982年8月 )女,籍贯:云南剑川人,白族,现职称:讲师,学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民族学、学生教育

猜你喜欢

跨文化适应南亚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南亚》教学设计
山推成功拓宽南亚销售渠道
对Colleen Ward双维度模型中影响因素的研究
来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浅谈西医类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能力的培养
跨境教育中的跨文化适应研究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
“9.11”事件后美国南亚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