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瓷壶日月长

2018-07-04吴秋发吴隽童

检察风云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名窑窑口制壶

吴秋发 吴隽童

2004年9月苗磊来景德镇陶瓷大学上学,从学拉坯后就喜欢上制壶。壶作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物,在陶瓷造型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一把壶就是一个包容万象的小天地。随着人们生活习俗、审美意趣及品位的不断提高,瓷壶的造型及功能也不断发生演变。苗磊受当时现代陶艺理念的影响,开始尝试做一些有陶艺趣味的壶,歪歪扭扭,表面还有些肌理。

黄胜教授曾经给过苗磊两点建议:一、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把壶作为载体,可以不考虑实用功能,但表现性和个性还要加强。二、如果壶是拿来用的,一定要好看好用,有较高的工艺含量。苗磊说喜欢做有实用性的壶。从那时起苗磊就明确了学习制壶工艺的方向。

苗磊自己搞工作室,开始了真正的创业之路。熟悉陶瓷的人都知道,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泥釉料不同,相应的工艺也不相同,对于细节的处理也不同,即因材施艺。制壶工艺要求非常嚴格,苗磊花了很多时间研究宜兴紫砂壶,在壶盖的密合性、壶嘴的出水流线、壶体的厚薄及手感上做了大量的尝试,逐渐摸索出一套自己的制壶工艺。

苗磊不善言谈,却是个能吃苦、善琢磨的人。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制瓷工艺,苗磊运用传统的制作工艺结合自己的审美追求,逐渐产生了“以瓷壶为载体,深入各个瓷区,就地取材进行创作”的想法。实地了解各个窑口的陶瓷表现形式及现状,在窑口驻地生活、创作数月,收集并熟悉每个窑口的泥釉料,研习相关作品的样式和纹理。配对适切的壶型,依照材质特性,不断更换或改进古法制作方式完成上釉和烧成。出炉的每把壶,既带着传统制式的印记,又焕发出全新的面貌。

随着壶艺的日臻完美,以手作的方式独立完成壶艺也越来越得到市场的认可,苗磊在景德镇也有了一定的名气。2015年在李岗、刘立明老师的鼓励下,成功申报了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支持项目——五大名窑壶艺创作研究。为了完成这个项目,苗磊历时两年多,多次深入到五大窑口进行瓷壶的创作。五大名窑各具特色,如何在瓷壶作品中展现出不同窑口特色并非易事。陶瓷拥有自身的工艺特征,在具体制作过程中,使用的泥釉料不同,相应的工艺也不相同,制作手法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在创作过程中,苗磊不断对器型流变、色彩审美心理、材料与人的亲和度、器物触感和人体工程学等方面进行研究。瓷器是审美对象,也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随着饮用习俗的变化,壶的适用性也在发生改变,茶壶这一单品的变化尤其明显。为此,苗磊系统研究了茶叶饮用法的变迁及不同品类的茶的饮用方式,有针对性地设计了适合各种茶叶冲泡的多种壶型。为了提高壶艺,苗磊到处求学,遍访名师,收获颇丰,壶艺已经注入了五大名窑的精髓和神韵,造型与釉色达到完美的统一。

“磊瓷成壶——苗磊瓷壶作品展”于2017年9月28日在文化部恭王府博物馆后罩楼抱厦展厅开幕。此次展览是青年陶艺家苗磊制作瓷壶十几年来的首次个人作品展,涵盖“五大名窑”定、汝、钧、官、哥窑与景德镇窑等各大中国名窑瓷作。作品显示了苗磊对材质特性的思考运用,也探寻了器物的实用性与艺术性相融的各种可能性。这种不同工艺的尝试与器物的结合使得作品主题超越了材质自身的功能需求,从而有了更深层次的意义。泥料、釉色、窑温,样式、纹理、器型,比例、线条、质感,种种元素在苗磊的心中和手中进行着奇妙的排列组合。每把壶的背后,都演绎着一个关于传统技艺、当代审美和匠人之心的故事。

十多年的瓷壶制作历程,苗磊认为自己与制做瓷壶融为一体。未来漫长的艺术之路,苗磊愿意保持内心的澄净,一如既往的坚持,把美好的愿望寄托于制作瓷壶,壶中日月长。

猜你喜欢

名窑窑口制壶
逐梦汝窑
坭兴陶手工拉坯制壶的基本技法应用与探讨
明清鱼纹瓷器装饰研究
紫砂壶艺制作创新表述
元代出土瓷器鱼纹装饰研究
浅谈延长窑口浇注料寿命的措施
宋代“窑系”概念考辨
浅谈制壶的创新与发展
紫砂泥料在制壶中的重要性
市场瑰宝 宋代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