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塔下,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
2018-07-04何葆国
何葆国
像是被时光遗忘,塔下这个高山水乡在闽西南边陲静静地隐藏了数百年。随着福建土楼列入世界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这里,她美仑美奂的景致总是在霎时间惊艳了所有人,这个遗世独立的村庄,一切都显得那么安谧而超脱,土楼、溪流、小桥、古木、古祠、古道,还有荷锄而归的农人、奔走嬉戏的孩童,天地人完美地辉映与融合,一缕古风悠悠地扑面而来,活脱脱就是一幅世外桃源图。
塔下,其实并无塔,她的名字源于开创者一次富有远见而激情澎湃的决定。
踏下——那是明宣德元年(1426)的一天,住在马头背山上的华太婆指着山下的荒地对着她的儿子张光昭说。
时间像一阵风掠过山谷,将近六百年过去了,山谷里似乎还在回荡着这个不平凡的母亲的声音,简捷的话语带着一股坚韧的气势。
踏下——踏下山去,开荒拓地,一个村庄的历史从此开始了。张氏子孙为了纪念华太婆开荒肇基的功绩,以“踏下”来命名村庄,因为在客家话里,“踏”与“塔”同音,便写作了“塔下”。
一代又一代人栉风沐雨,薪火相传,塔下村终于创立了自己的基业,最早的福兴楼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此后几百年间又陆续建造了42座土楼,有方形、圆形、围裙形、曲尺形等等,这些土楼因地制宜而建,沿溪流呈S形分布,姿态各异,恢宏壮丽,远观酷似派生万物的太极图,这是无意中的巧合,其实也是大自然冥冥之中注定的造化。
毕竟这是一块山多田少的溪谷,塔下人为了改变贫穷的面貌,又开始“踏下”了,这回是踏上远方的路途。作为客家人的一支血脉,塔下人的祖先从中原往南一路走来,餐风宿露,他们的子孙一如既往走在路上,风尘仆仆,又一路往南走去。根据张氏族谱记载,塔下人从清乾隆年间开始大量迁徙海外,主要是泰国、缅甸、新加坡等国。异国他乡的艰辛无人知晓,归来的人总是把微笑写在脸上,慷慨解囊回报桑梓,铺路造桥、修宗祠建屋舍。根据老一辈人的讲述,位于张氏家庙德远堂下方的勤和楼,便是张氏三房族人清嘉庆年间从泰国回来兴建的,虽然只有不高的两层,却耗尽了在海外打拼所得的积蓄。为了训诫子孙,还特意撰写了一对楼联:勤与俭治家上策,和而忍处世良规。
春华秋实,开枝散叶,勤和代代传。作为勤和楼的子孙,张扬在1992年末走出了勤和楼,“踏下”祖先走过的路,只不过当年祖先是荜路蓝缕,而他先后换乘自行车、乡村客车、大巴和飞机,从塔下到曲江再到南靖,从南靖到漳州到汕头再到香港,然后直飞泰国曼谷,迎着1993年的第一缕晨曦来到这个先辈奋斗过的陌生国度。
二十五年之后,当张扬坐在他位于曼谷中心地带的勤和集团办公室里回忆往事的时候,依然真切地记得当初“踏下”曼谷的内心激情。勤和楼的先辈在曼谷谋生,到了他爷爷这一辈,他爷爷和一个堂兄弟成年不久被送回了老家塔下,从此终老于家乡,未曾再“踏下”曼谷一步。由于爷爷过早离世,张扬并没有见过爷爷,他从小跟奶奶一起生活。奶奶是一个宅心仁厚的老人,乐善好施,而且还有胆有识,曾经冒险保护过德远堂非常珍贵的观音菩萨像不遭受破坏,她特别疼爱张扬这个长孙,每天晚上带着张扬睡觉都要跟他讲述在泰国亲人的故事。张扬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看见奶奶跪在床前虔诚地祈祷在泰国的伯父平安顺利,早日回归故里,一天也没有间断过。张扬十六岁那年奶奶辞世,这让他一下感觉到自己长大了,他想一定要找机会去泰国,看望奶奶一直念叨的伯父,在这个千佛之国找到自己的用武之地,让爷爷的血脉在海外得以延续,赓续祖业,光前裕后,将来做一番事业回归故里,以告慰奶奶的在天之灵。二十五个春秋的砥砺前行,张扬以胞衣之地勤和楼命名的公司不仅在泰国风生水起,经营业绩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他本人也成为旅泰华侨的佼佼者,跻身泰国上流社会。所有的努力都有了回报,尽管他的成就足于告慰奶奶和亲人们,但一想到奶奶不能分享喜悦,总是令他潸然泪下。
事业有成之后,张扬最不能忘怀的就是家乡和亲人。从小在奶奶身边耳濡目染,知恩图报是他的禀性。这二十多年来,只要家乡有需求,他总是乐于捐助。访贫助学、慰问老人、祭祀祖先、修路造桥,他不遗余力,再忙再远也要赶回塔下。旅居海外的游子回报家乡,这在塔下是一脉相承的好传统。张扬曾多次动情地说起同村的先贤张荣汀、张顺畴、张庆重等等,他们捐巨资创办曲江华侨学校、兴建广达茶场、西园茶场,在困难时期从海外寄回大量的粮食、猪油赈济乡亲,不知挽救了多少人的生命。张扬总是很谦逊地说,自己跟他们相比,做得还不够。正如塔下并无塔一样,张扬并不张扬,他总是做得多说得少,在他的内心深处,一直在筹划着怎么为家乡做一件事,这不单纯是捐款,而是为了家乡可持续的发展,他要深思熟虑才付诸行动。
一次次回到塔下,张扬站在村口的溪流边仰望那高高的山岗,少年时代他就开始在山上的梯田和林地劳作了,如今石砌的田埂依旧,很多的田地却是荒草萋萋。他的眼前浮现出奶奶跪在床前祈祷伯父归来的场景,那是一生无尽的期待和思念,直至奶奶躺进坟墓也无法停止,奶奶叮嘱自己的话语也一遍遍在耳边响起。塔下的风吹动了他的情思,一眼望去,漫山遍野的花草树木在风中自由自在地生长、吐蕾、绽放。有一缕声音传到了耳边,轻轻奏响了他的心弦,他听懂了,这是家乡呼唤的声音,也是奶奶给他的嘱托:
“踏下”远方,建功立业,回到塔下,感恩报答。
2018年3月17日,四季花开休闲精品酒店在塔下奠基,时逢泰国文化经济交流协会组团访问南靖土楼,“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群贤毕至,盛况空前。在张扬的规划里,这座酒店实際上是一个中泰文化交流的平台,他要把泰国高端的服务业模式引回家乡,同时把家乡神奇独特的土楼文化推广到泰国。多年来,张扬作为中泰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一回回到塔下,这个他的血脉摇篮之地,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奶奶高兴,只为母亲高兴,其实他内心只有一个纯粹的念头,那便是饮水思源,跪乳反哺,感恩家乡,报答乡亲。
“这是我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张扬在接受访谈时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然后便兴奋地向人们描述他心中的“四季花开”:
这将是一座绿色环保原生态的酒店,酒店范围和附近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壑、茶山、梯田都要原貌保存,梯田里的每一块石头甚至石头上的每一块青苔都不移动和破坏,酒店的每一块空地都将绿化并种上花,让人们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看到四季花开。野趣而人文鼎盛,自然而活色生香,让每一块砖、每一扇门窗、每一座亭台都说出一个“塔下故事”。
泰国著名设计师塔瓦是张扬在泰国认识二十余年的老朋友了,从没想到会有一天来到塔下为老朋友设计一座酒店。塔瓦与塔下,这也是一个美丽的缘分。他为土楼文化所深深折服,带着翻译来过五次塔下和周边的土楼村庄,从奇特的土楼造型中获得了灵感,对酒店的设计有了清晰的思路,他说土楼是一种中国式千年公寓,他要引入泰国文化元素,内敛、含蓄的土楼文化特质,如何与明媚、质朴的泰国风情紧密融合?塔瓦将有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大手笔设计。
四季花开酒店的主体有六座建筑,形如张开的弓矢,其实这正是中国古天象图二十八宿的张宿形状,张宿一共有六颗星,这也是为了纪念张姓始祖张挥,据说他是黄帝五子青阳氏的儿子,正是他发明了弓箭,被封作了“弓长”,后人便以张为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开张大吉的祝词,张宿代表着吉利与吉祥。作为张氏子孙,张扬准备把浩瀚星河里的张宿六星复制到家乡塔下的地面上,这是向祖宗致敬,也是向中国传统文化致敬。在张扬和塔瓦看来,每一间屋舍包括每一个不为人注意的角落,都要诠释原生态及有机的设计理念,与周围的自然景色相得益彰。中国文化、土楼文化与泰国文化的和谐交融,创意与自然的无缝对接,将是四季花开酒店最大的特色。
生于1967年的张扬已到知天命之年,他曾经深情地说:“人生的第一个二十五年,我在塔下土楼,第二个二十五年,我在泰国曼谷,第三个二十五年,我将奔走于中国与泰国之间、塔下与曼谷之间,如果老天眷顾我再给我第四个二十五年,我必将叶落归根在塔下。”假如把人生比作四个乐章的交响曲,兴建四季花开酒店正是张扬为家乡献上的小步舞曲,他要舞出心中的大爱,抒发靈魂深处的赤子情怀,所以,四季花开已不仅仅是一座酒店,对他来说是回报桑梓的宣言书,对家乡塔下来说是提升旅游服务层次的演武场,对中泰以及全世界的游客来说是文化交流的金桥梁。
回到塔下,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游子将找到栖息疲惫的避世所在。
回到塔下,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每一个人都会感受到灵魂宁静的呼吸。
回到塔下,聆听四季花开的声音,让我们捕捉大自然的颤栗,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仰望德远堂高耸的石旗杆,低首啜饮西园茶山的土茶,清香弥漫,万物氤氲,“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让我们放慢脚步,回到塔下,还原生命的本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