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峰城隍庙“吃桌”
2018-07-04蔡刚华
蔡刚华
假日,为了补充些图片资料,我临时起意去趟平和九峰城隍庙。
进了九峰镇,只需稍加打听便轻松找到了城隍庙。庙门口设置有充气拱门,地上尽是鞭炮燃放后的红碎纸片,看得出今天可能赶巧碰上重大节庆日了。
闽南人有泛宗教信仰的情结,逢庙便拜,祈求心安事顺。但九峰人却唯独对“城隍爷”格外敬重,特别是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如农历正月十三、元宵日、六月初八“夫人妈生辰”等日子。这里都要举行一些大型仪式活动,按闽南人的说法叫“闹热”。而我无意中撞上的恰逢农历五月十九的“城隍寿诞”。
城隍庙位于平和县九峰镇的东门内, 始建于明政德十四年(1519), 占地约1400平方米。位于九峰的这座城隍庙是属于“府级建制”,因为规格高,其规模与气派自然跟别处的城隍庙有着很大区别。
在九峰城隍庙的大门口, 左右供奉的是“马将军”;门后两边, 左边是“大哥爷”,右边是“二哥爷”,即“黑白无常”;“仪门”两边的横廊还有六个小神龛, 里面分别供奉着观音、伯公、朱公、周公、施公等九峰乡民信奉神明的神位。众神相处, 和谐平安。
第三殿的殿前左右横廊, 墙壁上画着平和县的“八景图”:双髻升曦、九峰返照、东郊春雨、西岭暮霞、天马晴烟、石潭秋月、笔山侵汉、壁水澄波。此外,还有同样有着五六百年历史的《二十四孝图》《十八地狱图》,人物众多、场面恢宏。这些壁画均自于本地才俊之手, 虽经岁月洗礼但风采依然,古韵犹在,是研究九峰历史风貌人文风情的重要资料。可喜的是,湮埋地下几十年的石狮熏炉,不久前普被重新挖掘出来,虽细部被损坏,但整体基本完全,就连明万历十九年捐造者姓名都清晰可辨。
城隍庙的最后一殿才是主殿,供奉着城隍爷和城隍嬷。而真正有“看点”的是主殿的右侧, 有一个布置得非常温馨的房间。这里的摆设整齐,从床铺到桌椅, 甚至衣架、脸盆、毛巾等等一些家庭用品一应俱全。其实这是九峰乡民世代延续的习俗,朴素的山民按着人世间应有的关爱布置着城隍爷与城隍嬷的寝室。
同样热情与好客还体现在城隍寿诞的礼仪中,刚进庙门的院内搭起了寿宴的炉灶,一大帮九峰乡民前来帮厨,或洗碗、或切菜……而席摆的位置有些让人小兴奋,就连第四殿的东岳宫的殿前也席开十桌,更不说边上的回廊。作为不请自到的外地客人,我被安排在面向东岳大帝的主桌。
这座闽粤边境重镇上重要庙宇的来历其实是辉煌可炫的。当年明朝都察院左都御史的王守仁平定了闽粤乡民暴动后,看到九峰群峰间尚遗南蛮粗野之风。于是在建县取名的过程中也把治县的思维一并考虑进去了。取县名平和,要的是“寇平而人和”的意思。这位明代著名理学家一生都在思考他的“良知说”:人心之灵明就是良知,良知即是天理,故不可在良知之外求天理。良知是造化的“精录”,“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从此生,真是与物无对”。因此,良知又称为“太虚”。而只有把因果与教化同时告诉未来的县民,此地才能达到真正平和。于是随着置衙署、筑城墙、设街巷,一座崭新的城镇很快在闽粤边境的重山茂林中屹立起来。在县城的勘址中他特意在城中的显要位置圈定了这两座注定要载入闽南人文历史的建筑:西街文庙、东门城隍庙,而且为府级建制。其规模居全省县级城隍庙、文庙之冠。
有意思的是,在選择名臣英雄充当护城之神过程中,文治武略的王守仁再一次把民众折服。他让吃斋念佛,喜过着半官半隐生活的诗人王维当上了这个新建之县的城隍爷。这个唱着“阳关三叠”,吟诵“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伟大山水田园派诗人,在闽粤山区的县城府地一呆就是四百余年,看着一个平和之县的建立,一个平和之风的形成。既选择了文人做城隍爷,又让高调的文庙也一样香火旺盛。王守仁文治武略的愿望开始发挥作用,百姓在实惠中认可了文官制度并拥有了对太平盛世的期待。在此之后的平和民风大改,崇文敬儒,兴学重教,平和从盗匪出没之地变成弦歌地、诗画地。百姓开始读书营商,一条欢畅的九峰溪涧开始了繁忙的商通运输,杉木、毛竹、瓷器顺流而下,食盐、布匹、香料逆流而上。富庶之后的九峰乡民,开始找寻精神娱乐的方式,在这个河洛语、客家话、潮汕音相融相通的地区,就连演个社戏都要考虑周全。必有芗剧、时有潮汕剧,偶有四平剧交替上演。在吱吱呀呀的悠扬唱词表达中,清烟雾散的香柱后,一言不发的神明早已习惯了这样的文化融合。
眼前和我一起拼桌的那些杯落筷起的乡民,他们和大多数县里百姓一样,平日里最喜的就两件事就是:上山种蜜柚,在家喝奇兰。一壶醇香的白芽奇兰,可以在氤氲中齿颊生香。透过蒸腾的水气,门外那漫天连绵的蜜柚林,一定是秋季来临时最好景致。
尘世是最好的天堂,在平和的景致中才能走出不紧不慢的幽默大师林语堂。现在这个县城的百姓很是佩服这位有眼光有文化的理学家,就连给自己家乡做公益广告都显得要比别人家顺手。因为在物质发展的必然阶段,一颗平和的心,已至为重要。四百多年前的王守仁,早就看到了这一点。
又一盘热菜端了上来,感恩一场命中注定的赐福,我举杯对着城隍夫妇,也对着东岳大帝鸣谢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