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皮”“肚皮”与改革开放启航
2018-07-04雷颐
刚刚过去的2017年末,新华社原社长田聪 明先生去世,他几十年前的一些颇有影响 的采访报道,提醒人们中国波澜壮阔的改 革开放,已经四十周年了。他曾在内蒙古生活、工 作过很长时间,担任过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农 牧组长、办公室代主任等职,长期深入当地基层调查、 采访。这些采访、报道,客观生动地反映了改革开 放大潮初起、大幕初开时的景象。也因此,他从新 华社内蒙分社,一步又一步,走上了新华社领导岗位。
回忆自己的记者生涯时,他谈到伊克昭盟一位 副盟长曾对他说:“你把我的眼睛遮住,只要我光 着脚走进地里,我马上就会知道哪块是集体地,哪 块是自留地。”“集体的地土壤板结,很硬。因为 不论是耕还是锄,都只走个皮皮。而自留地确实有 疏松软和的感觉,因为不论是耕种还是锄刨,不仅 深而且细,就是碰到石子也得把它扔到地边。”这 位副盟长接着问道:“你说哪个地里长庄稼?”然 后叹着气说:“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哟!”
2008年10月2日,《新华险电讯》发表了“账 册感言:当年‘人哄地皮,地哄肚皮”,的报道, 报道了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邵刚镇农民李怀仁 的账册。李怀仁1964年高中毕业就回乡务农,从 1970年起将自家每年的生产收支情况逐一登记,形 成了厚厚的账册。翻开账册,看每年的收支,他对 新华社记者说:“那个年代社员们干活从早到晚, 大片集体农田里的杂草长得比庄稼还高,粮食产量 很低。‘人哄地皮,地哄肚皮,我家三个劳动力 干一年活,几乎年年倒欠队里不少钱,人均分到的 口粮只有150公斤,生活十分穷困。”
都知道“人哄地皮,地皮哄肚皮”的道理, 为什么还是要“哄地皮”、最终哄自己的“肚皮” 呢?其中必有深刻原因。从根本上说,是制度安 排导致的这种行为。以科斯(R.Coase) 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认为,一切经济 交往活动的前提是制度安排,这种制 度实质上是一种人们之间行使一定行 为的权力。科斯指出市场作为资源配 置的最优手段有两个前提,一是权利 得到明确界定,二是交易费用足够小。
科斯把产权分为:所有权、使用权、 处置权和收益权等,制度最重要的功能 之一是界定产权,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 做什么,然后通过权利的交易达到社会 总产品的最大化。产权理论的核心是只 要所有权得以确认,效率就会提升。权 利得到明确界定,产权人享有剩余利润 占有权,产权人有较强的激励动机去不 断提高效益。所以在利润激励上,产权 明确的制度自然比产权不明确的制度强。
经济学家巴泽尔(BarzelY.)认为, 离开了清楚界定并得到良好执行的产权 制度,人们必定争相攫取稀缺的经济资 源和机会,“一般而言,产权界定越明确, 财富被无偿占有的可能就越小,因此产 权的价值就越大”。换句话说,产权界 定越不明确,财富被无偿占有的可能就 越大。当年在集体大田上,不论干得多 少好坏,干相同的活就记同样的工分, 分配相同。当你的劳动氢氏于平均数时, 实质是你无偿占有了其他人的财富,低 得越多,占有其他人的财富就越多。大 家至少不想让别人占自己的便宜,都“出 工不出力”,随之导致整体效率低下。 所以产权是影响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基本 变量,制度如果不能适当地反映资源稀 缺和经济机会,经济中不会出现行为扭 曲。最终导致“地皮哄肚皮”的“人哄 地皮”,就是制度未能适当反映资源稀 缺断口经济机会导致的行为扭曲。
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开始 的,是从高度肯定自留地开始的。1978年 末召开的标志中国改革开放正式开始的中 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同意将“中共中央关 习劝Wt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 等文件发到各省、市、自治区讨论和试行。 这个文件正式为“自留地”正名:“社员 自留地、自留畜、家庭副业坏口不拼寸集市贸易, 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和补充,不能当作 肺胃资本主义尾巴去批判。”从要割掉的“资 本主义尾巴”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附属 和补充”,正是在对“自留地”这种重新 定义的基础上,后来才可育断趁行影响深远 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益巨 大,充分激发起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 不长的时间内就解决了长期解决不了的 粮食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其实就是将原来的集体大田都变 成“自留地”。与自留地一样,土地的 所有权仍属集体,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 权使每个农户获得土地的使用权、控制 权、收益权和部分处置权,这些权利的 集合,远超当年的自留地。
40年前的改革开放,由此启航。
雷颐
中國社科院近代史所研 究员,著名历史学者。研究 方向为:中国近代思想史、 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与当代中 国史,著有《李鸿章与晚清 四十年》《时空游走:历史 与现实的对话》《历史的进 退》《历史的裂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