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力训练分步教学的构想和实践
2018-07-04徐永红
高中教学历来注重阅读,说和写一般也能受到重视。学生的听的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去往往被忽视,教师对之研究甚少。本文试图将自己来在英语听力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作出总结,并对其规律作初步探讨。
听力及其发展的四个阶段:
听的能力是指学生吸收和理解言语材料所传递的信息的能力。它和读一样,是主动性的语言技能。著名外语教育学家Wilga M Rivers 将学习者的听力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辨别;2.辨别和选择;3.辨别、选择并作短时记忆;4.辨别、选择并作长时记忆。
依据这个理论,笔者构思并实践了听力训练的分步教学。听力训练的分步教学主要包括三个主要步骤:
一、合理确定学生在高中各阶段的所要达到的听力目标
听力训练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逐渐习惯并且熟练地对所接受的言语材料进行辨别、分析、记忆、概括,从而能够教轻松、较迅速地理解實际语境中的各种不同的言语材料。高考听力试题的命题也正是针对这个整体目标。
笔者所任教的学校是一所美术特色的四星级高中,美术生占的五分之二的学生数。美术班对全市招生,近一半的生源来自郊县地区,听力的薄弱导致他们英语成绩不理想。听力训练几乎要从头抓起,期望经过三年的学习后达到高考的要求,这决不是个简单的过程。
根据所教学生的客观知识能力水平、听力发展的自然规律、以及教学大纲的具体要求,笔者将学生的听力发展整体目标分解成三个阶段培养目标。第一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音、词汇、语句辨别能力;第二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句辨别和短时记忆能力;第三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长时记忆能力,包括语篇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二、确定高中各阶段听力训练的难度和要求
决定听力测试难度主要有五个因素:语速、播放次数、长度、录音、内容的难度、题量。据此,笔者设计了下列的阶段听力训练的细则表格,作为选题、编题时的尺度,以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三、选定适当听力训练的材料和练习的题型
学生听的能力的形成和提高,训练必须保证有一定的质。在目前使用的牛津高中英语教材中,每个单元都安排了听力训练的材料,提供了语音、词汇、句子、对话、语段、语篇等诸多形式的练习,是很好的语言材料。但笔者认为,对于听力薄弱的学生,倘若仅仅局限于此,并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补充利用各种适宜的听力训练材料,以弥补其不足。具体做法如下:
阶段一:由于学生听力的起点较低,本阶段的目标侧重于培养学生的语音、词汇、句子的辨别能力。
这一阶段的听力训练材料的选择范围较广,比如:单元听力练习、教师自己编定录制听力录音材料。题型多为:1)从若干个易混淆的选项中选出所听到的语音、词汇、句子;2)听短文后,选择出所听到的直接的客观的信息。3)口头听读、听写。
例题:1.A.president B.peasent C.present D.pleasant
2.A.habit B.rabbit C.happily D.packet
3.A.What s it about?
B.What s that about?
4A.Ive heard that it wasnt very good.
B..Ive heard that it isnt very good.
阶段二: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音辨别能力,本阶段的目标侧重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辨别和短时记忆能力。
在这一阶段给学生多补充一些真实性的语言材料。比如:在学校里进行的师生间的对话、同学间的对话;在医院里进行的医生与病人间的对话;在车站、机场进行的旅客与乘务员间的对话及旅客之间的对话;在商店里进行的顾客与售货员间的对话;还有日常生活中,接电话、谈论天气、问路等。
题目的设计也较为灵活:1)对话发生的地点;2)说话人的职业和身份;3)说话人之间的关系;4)谈话的主题;5)简单的数字计算题。
阶段三:本阶段的目标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辨别和长时记忆能力,即发展学生对的语篇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随着学生的知识的丰富、能力的提高、身心的成熟,所以,笔者将一些与目前政治、文化、经济密切相关的话题,选作听力材料。因为这些真实的材料不仅能使学生的听力的应试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突破,也能让学生的交际水平得到发展。
命题往往从四类角度来设计:1)考查学生对特殊信息的理解;2)考查学生对特殊细节的理解;3)考查学生对主旨和大意的理解;4)考查考学生对说话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等隐含内容的理解。
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听力训练一定的量要得到保证。必须先向学生输入言语材料,然后才是学生将语言输出。输出材料的质和量决定于输入材料的质和量。所以,学生在阶段三做一定数量的针对性的强化听力训练,是很有必要的。
经过三个阶段的培养,结果达成预期目标,学生的听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四、小结
本文仅仅从自己的教学过程所积累的经验出发,对这个课题作些浅显的探讨。望能抛砖引玉,有更多的专家和教师的研究关注这个课题。
参考文献:
[1]刘润清.英语教学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9.
[2]王才仁.英语教学交际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徐永红,南京市宁海中学。